答疑二:“忠诚协议”能保证什么?

能否签署婚前协议,在协议中规定,如果离婚,背叛者分不到财产,或者只能获得很少的财产?

忠诚协议,就是双方约定,如果一方做出了,违背《婚姻法》“忠实义务”的行为,要对其,在经济上给予一定的制裁。

不管在什么时候签署,名称叫什么,只要在内容中约定。一旦违背了夫妻间的相互忠实义务,就会对过错方,进行财产上的处罚。但凡此类协定,都可划归到“忠诚协议”的范畴。

不是所有的“忠诚协议”,都具有法律效力。当内容涉嫌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时,即使发起诉讼,也没办法获得支持。

忠诚协议只能处理财产,做一些有关经济利益的安排,不能对离婚自由、抚养权、人身自由,这些与人的身份、人格有关的权利,做出规定和限制,否则就是无效条款。

想要受到“忠诚协议”的保护,就要避免以下几个雷区。

1、存在欺诈或者胁迫,任何协议,只要是在欺骗或者胁迫的情况下签署,都可以到法院起诉,申请撤销。

2、影响对方的生存权,净身出户这种条款,很难得到法院支持。即使存在支持的可能,也很难全面支持,往往会综合考量、平衡裁判。

3、表达模糊、难以落实。很难落地的条款,会让协议形同虚设、无法执行。

再婚家庭中,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继承问题,是一个难点,也是一个热点。

父母双方离婚之后,一方或者双方再婚。孩子跟随其中一方长期生活,这一方就是“直接抚养方”。此时抚养着和孩子之间,相互享有继承权,互为双方的法定继承人。

离婚后,即便孩子没有跟非直接抚养方一起生活,也是他的法定继承人。亲子关系,并不会因为婚姻关系的变动,而随之发生改变。只要是亲生的,就拥有两代人之间的相互法定继承权。

继父母与继子女之间的相互继承关系,需要使用两步判断法识别。

1、先看看双方有没有共同生活,没有共同生活,就没有相互继承权。

2、继子女的年龄,如果在孩提时代就和继父母在一起生活。在事实上形成抚养关系,就会产生,等同于亲生父母子女之间的权利义务,继承权只是其中的一项。

继子女在父母再婚的时候,已经年满18岁。因为不可能存在事实上的抚养关系,自然不会有相互的法定继承权。

如果父母或者孩子另有遗嘱,那就另当别论。只要不违反公序良俗,把遗产留给谁都行,不论是不是法定继承人。

法律讲究“血浓于水”,亲子关系永不断,也会保护“养育之恩”。只要形成抚养关系,继子女和亲子女,在法律层面没有区别。

你可能感兴趣的:(答疑二:“忠诚协议”能保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