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己的身上克服这个时代

我的创业基友唐老师的微信签名写的是:在自己的身上克服这个时代。

最初刚认识他的时候,我觉得这话说的可真装逼啊。明明大家都是20来岁的小青年儿,克服个屁时代你一定是随便写的为了骗姑娘。

可是随着接触越来越多,我觉得他可能真的想克服这个时代。因为他是一个业余爱好是看书吃书,一个月可以只花几百块钱的男人。我们还是在北京。

大概是从那时候开始,我觉得唐老师都变得伟大起来了吧。

仔细想这句话,我觉得挺悲凉的。

这个时代可以说是微信时代。朋友圈几乎成了每个人用来分享生活的阵地。通过对朋友圈的窥视,就基本可以知道这个人是一个怎样性格的人。

前几天翻看一位我很敬仰的朋友的动态,突然发现他说自己“很久没看纸质书了”。

我想,作为一个互联网从业者,使用手机或者kindle来阅读确实不是一件稀罕事了。

可是为什么要放弃纸质书呢?

我也买过kindle,可是却永远没办法取代纸质书在我心中的地位。看着一本书的书脊慢慢变得斑驳,折页的书角越来越多,还有在背包中反复捶打造成的痕迹,那些都是我和书本之间建立的联系。也许还会有秋天随手夹在书中的枫叶,冬日咖啡馆不小心洒上的咖啡渍,春天被风吹进书页的杨絮,夏日烈日下的汗水浸出的水痕。这些电子书都没办法实现呀。

可惜,很多人连阅读都已经放弃了,更别提读纸质书了。

几个月前看到一条信息,是一家书店的老板经营不下去,要倒闭了。他把自家店里的书籍全都以进价抛售,可即便如此,仍然到现在还没有清仓。

换做是其他的产品,估计早就抢光了吧。

我们这十年,被提到最多的就是互联网。互联网不仅是一张连接彼此的大网,同时也是一张割裂现实世界的网。掌握了资本的互联网公司们,用自己的方式慢慢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诚然,我们出门可以不带钱了,随时都能叫个车了,电影票也可以提前买了。它实现了很多生活上的便利,同时也毁掉了很多我们生活中的美好。

高中那会儿,有一阵子特别喜欢去电影院看电影,几乎每个周末都会跟不同的姑娘去电影院。大多数电影院都在购物中心的顶楼,因为可以让你在买完票后在购物中心里转转,增加潜在消费。那会儿我就会跟朋友买一场一小时后的电影,然后在购物中心随便走走停停。跟女生逛街虽然很痛苦,可是能够一起浪费时光的机会听起来多么美好。

可是现在,我们可以提前一天买好电影票,然后正点抵达电影院。看电影仿佛成为了例行公事,大家看完以后就各回各家,少了以前那些可以闲散摇摆的时光。你说不上好或是不好,可就是有种说不出来的不舒服。

上一次跟车总聊天的时候他说,我们的社会发展是指数增长的。前期的发展速度比较平缓,可现在就处在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很多老习惯跟不上社会的发展速度,那就总会是要被淘汰的。

其实北京是一个很难跟上时代的地方,我指真正的北京。前两天,我想去天坛公园溜溜弯,可是身上没有现金买门票。距离最近的取款机也要走很远,我就想试试问问门口的小摊贩能不能微信转个钱给我,毕竟我家那边连买根糖葫芦都可以支付宝了。

我看到门口有一个卖小玩意儿的大姨,就问她说能不能给我转个钱,结果大姨头都没抬就跟我说,不会那个。说完还嫌弃的说,这么大小伙子怎么出门儿都不带钱呢!

我说现在时代变啦,出门基本都不用钱啦!

大姨依旧没瞅我,说跟这儿不一样,还是用现金的人多!

于是我只好跑了好远去取钱,才得以进公园去看一看。

确实,移动支付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以前兜里不揣个几百块就觉得不踏实,现在是手机没电了才会不踏实。我们确实好像不怎么需要现金了,但我们的世界却并没有因为科技的发展变大了,反而越来越小,最后变成了那块儿小小的屏幕那么大而已。

那一天,我在天坛公园漫无目的的踱步,内心第一次感觉到对于科技的害怕。它似乎看起来是在方便我们的生活,可事实上却又似乎在侵占我们的生活。有多少人起床第一件事是看手机,睡前最后一件事是看手机?甚至在睡觉过程中,也会用手机监听你的睡眠和呼吸?

太多被时代改变的事例不胜枚举,可这些难道就都是好的吗?确实我们现在不必在雨天傻傻戳在路边拦出租车了,可是却有更多人戳在避雨的亭子下看着手机傻乐了。出门开车只要有导航就能很方便的找到要去的地方,就再也找不到那些偶然发现的桃花源了。

这么一想,唐老师想要做到的事情,应该是一件很难的事吧。尤其是曲高和寡的境地,又平添了几分悲惨的感觉呢。

我想,科技发展,社会发展,总归还是一件好事。可是有太多我怀念的,过去的活法,是不想丢掉的。做一个强大的人,用自己的力量,去守护一点小小的执念,应该是一件很棒的事吧。

希望这一切都能实现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在自己的身上克服这个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