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养生”的话题(下)

有关“养生”的话题(下)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筒书APP

养    生    与    保     命

我们不但要学会养生,更要学会保命。我们 的身体毕竟是血肉之躯,怎能抵抗铁石金木等意外打击。我们学习保命,并不是贪生怕死。为了国家,集体和人民的利益而舍生取义者除外,我们应该尽量避免那些不必要的牺牲。

如何避免呢?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避免“祸从口出”

著名作家柳青在他的《创业史》中说过: 人的嘴,不吃饭不行。不说话,能行。这就提示我们:不该说的话一定不能说(包括写文章),说了就惹麻烦,甚至招来杀身之祸。

魏时的竹林七贤之一嵇康,著有《养生论》,可谓精通养生之道,但因写文章得罪了当权者司马氏而被杀害,年仅41岁,岂不可惜; 三国名医华佗,创编《五禽戏》,深明养生之理,只因选错服务对象,要给曹操开颅治病,而被下狱处死,留下千古遗恨;战国名医扁鹊,三望蔡桓公,第四望后而逃秦何也?保命矣!如果他不逃,但又治不好蔡桓公的病,后果可想而知!

近现代“祸从口出”的例子更多,这里就不列举了。

有关“养生”的话题(下)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二,杜绝“祸从口入”

有些人,稍有不顺,便消极厌世,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动辄服毒自尽。须知一念之差,毒物入口,重则夺命,轻则致残,这种赌命的玩笑可是千万开不得的!有些人,太过嘴馋,什么都想尝尝,不知来历的河鲜肉类都敢吃,不知性味的山果菇类都敢食。须知有的毒肉毒果一旦中毒,并无药可解。

如有毒的河豚鱼,不是专业厨师料理,不可随便食用。《本草纲目》中记载的诸毒包括金,石,草,木,果,菜,禽,鱼,虫,兽等近百种,更有几百种食用原料如果搭配不当,便会生成毒素,食后令人生病或中毒。如“绿豆忌榧子,杀人。野鸭忌胡桃、木耳。栗子忌牛肉”等等,我们不可不学习掌握。

我们老家秦岭山区有一种野果,当地人叫它“红眼毛果”。该果熟透后鲜红好看,有点酸甜味,但食多了会麻痹神经,产生幻觉,严重的可导致呼吸困难,衰竭死亡。还有几种野蘑菇并无怪味,但毒性极强。2011年9月16日《华商报》载,“三名外地游客因在终南山中采食野蘑菇,不幸中毒,经几天救治,仅一人获救,另两名中毒身亡。”

有关“养生”的话题(下)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常见的有毒蘑菇如鱗柄白鹅膏菌,豹斑毒鹅膏菌,鹿花菌,叶状耳盘菌(容易和木耳混淆)等。(见上边报纸图片)

总之,不懂,不认识的东西,不要入口。哪怕是肚子极饿,也不要冒险尝试。

三,乘车和治病,要慎之又慎

我们在乘坐交通工具和生病求医时,就是把生命完全交给了驾驶员或医生,所以必须慎之又慎。不要轻易乘坐陌生人的顺车,不要搭乘车况极差的破车和无牌证的“黑车”。在看病时不要去无证的“黑诊所”,他可能治不好病甚至延误病情或误杀患者。

我几年前在某法制期刊上读过一个案例。一名业务员去外地某镇出差,偶感风寒,去当地一个体小诊所就诊,未经皮试,注射青霉素一支,因过敏当场死亡。“医生”随即藏尸潜逃。

我们平时要注意养生实践,增强体质,减少疾病。一旦生病,也不可情急乱投医。一定要及时到正规医院找专科医生治疗。

有关“养生”的话题(下)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四,处处留心,谨防意外

我们人类所处的环境,危险无处不在。来自自然方面的有风雨雷电,地震山崩,台风海啸,洪水火灾等威胁; 来自社会方面的有战争,恐怖袭击,暴乱,打架斗殴等威胁。只要我们留心应对,注意躲避防范,不盲目出头,也能减少或避免伤害。

我们在平时的诸多方面也要注意。如行走大街公路,不要只顾自走或边走边低头玩手机,要注意避让车辆; 行走楼下窄巷,不要过于靠近,以防高空坠物; 野外旅游探险,不要单独行动,以防意外发生。报载某大学生和同学一起去终南山游玩,因贪玩与同学走散,不慎掉入十几米深的地下洞窟。手机无信号,喊声也传不出来,因洞口不大且被灌木和山草遮蔽,外面的人不易发现。因此,虽经多人几天搜寻,也没能及时获救,还是酿成悲剧。

有关“养生”的话题(下)_第5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民谚也有“吃饭防噎,走路防跌”之说。总之,我们要有预防危险的意识,学会防范危险的知识,就会减少或避免不必要的牺牲和损失。

                             (全文完)

【附记】本人《有关“养生”的话题(上、中、下)》一文是近几年来学习和实践养生知识的心得体会。现借助平台整理发表,愿与专家学者及同行好友商榷,欢迎批评指正,以便修改完善。

作者    YSL言书乐   2016年9月22日

你可能感兴趣的:(有关“养生”的话题(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