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练习》读书笔记(2)

《刻意练习》读书笔记(2)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一、超强的记忆力是天生的吗?

本书在第一章就提到关于史蒂夫.法隆关于数字的记忆。史蒂夫由最初只能记得8到9个数字(随机报出的),通过反复的练习,最终居然能记下82个!

这个实验让作者和史蒂夫本人都很吃惊。文中写到当史蒂夫卡在11个数字的时候,作者开始由8个数字练习,如果对了就9个,如果错了返回7个,这样反复的练习。

如果我们仅仅看到史蒂夫能随机记住82个数字,一定觉得他是天才。但是如果我们明白他背后所付出的努力,就会懂得所谓的“天才”,只不过是通过大量的练习而已。

想起北宋欧阳修写的《卖炭翁》: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sháo)酌油沥(lì)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唯手熟尔。”

“唯手熟尔”倒出了真谛。同理,《庄子》里的“庖丁解牛”不也是此理吗!

二、怎样的练习才是最有效的?


仅仅通过反复的练习就能成功吗?


No!所谓的练习必须是“有效的!”


在任何行业或领域之中,最有效的和最强大的那类练习,都通过充分利用人类的身体与大脑的适应能力,来逐步地塑造和提升他们的技能,以做到一些过去不可能的事情。

这就是艾利克森在书中提到的“刻意练习”!刻意的练习才能起到最佳的效果。

三、有目的练习的四个特点


1、有目的的练习具有明确的特定目标

也就是我们所谓的“短期目标”。有目的的练习主要是“积小胜为大胜”“积硅步至千里”。

定义明确的具体目标,可以有效地用于引导你的练习。把大目标进行分解,并制定相应的计划。

像打高尔夫,为了将差点降至5杆,你得做些什么?其中的一个目标可能是增加把球打入平坦球道的次数。为了成功地把球打入平坦球道,你到底要做些什么?

由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想到了日本的一位著名的马拉松选手。

在每一次比赛前,他会开车去看一次路,路边每隔一段距离如果有标志物,他就按照顺序把它记下来。比赛的时候,这些标志物就成了他的一个个目标,而他对着每个目标都尽力去跑。就这样,几十公里被他分解成一小段一小段的,自然容易得多。可见目标的不断设定对于成功有多么重要。

《刻意练习》读书笔记(2)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2、有目的的练习是专注的

史蒂夫每完成一次突破,就会用高声叫喊和拍桌子的方式集中注意力,当然并不是每个人都会用这种方式。

但这却告诉我们:要想取得进步,必须完全把注意力集中在你的任务上。

这让我想起之前看李笑来老师的文章,他提到的一个观点很值得我们去思考:最宝贵的就是你的注意力。它大于时间,更大于金钱。

人的生命是有效的,我们必须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这样短短几十年的人生才会有发展,有突破。李笑来的观点与作者的观点不谋而合。

3、有目的的练习包含反馈

一般而言,不论你在努力做什么事,都需要反馈来准确辨别你在哪些方面不足,以及怎么会存在这些不足。

无论是你自己给自己提出的,还是别人提出的反馈,如果没有反馈,你就不可能搞清楚到底哪些地方需要调整。

也就是俗话说的“磨刀不误砍柴工”,磨刀其实就是去找你的反馈,并对你的练习进行调整。

4、有目的的练习需要走出舒适区

对于任何类型的练习,这是一条基本的真理:如果你从来不迫使自己走出舒适区,便永远无法进步。

这句话简直就是真理(点赞!)

看到这句话首先想到的就是“温水煮青蛙”,如果不想变成那只青蛙,就必须逼着自己走出舒适区。


富兰克林在科学界有很高的成就,为什么下了那么长时间的象棋却没有巨大的突破呢?

因为他只是在重复下棋这件事,而没有去思考怎么去突破。

(对这个例子还是有疑惑的,如果富兰克林是那种不思考的人,他在科学研究上能有那么大的突破吗?)

想想自己,每一次都是怕面对不熟环境、不熟的人,一直不敢独自去旅行,害怕遇到陌生环境带来的恐惧感,所以这一直都是一个遗憾。

很多时候,往往迈出了第一步,后面的事就顺理成章了。老古话说的“万事开头难”就是这个道理!


(未完待续!)

你可能感兴趣的:(《刻意练习》读书笔记(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