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来宝文化:台北故宫的这几件玉器:一定要看

深圳来宝文化:台北故宫的这几件玉器:一定要看_第1张图片

除了良渚玉版

台北故宫博物院还有

其他良渚玉器值得鉴赏~

距今约四、五千年前,在长江下游的太湖流域,发现了良渚文化。玉琮正是良渚居民用以祭祀神祇祖先的重要礼器。

深圳来宝文化:台北故宫的这几件玉器:一定要看_第2张图片

良渚玉琮的基本造形为略呈上大下小的方柱体,有上下贯穿的大圆孔;外壁以4个转角线为中心,上下垂直堆叠地雕琢面纹。

深圳来宝文化:台北故宫的这几件玉器:一定要看_第3张图片
深圳来宝文化:台北故宫的这几件玉器:一定要看_第4张图片

这件深浅交杂的褐色玉琮,是典型的良渚文化晚期玉琮;外壁分为6节,每节以转角线为中心各琢一小眼面纹,全器共有24个面纹。每个面纹以刻有平行线的长横棱象征神祖所戴的羽冠;以同心双圈刻绘出眼睛,还刻有代表眼角的短线。

深圳来宝文化:台北故宫的这几件玉器:一定要看_第5张图片

这件大玉琮应是在十九世纪入藏清宫的,在它的器表没有乾隆皇帝的题诗,因此保留了它的原貌。它是以深碧绿色泛深浅赭斑的闪玉琢成。表面还留有最初切璞时的圆弧形凹陷痕。

深圳来宝文化:台北故宫的这几件玉器:一定要看_第6张图片

高方柱体,略呈上大下小。中孔由两端对钻,接合处有不整齐的台阶面。上射口略外撇,下射口较直。以四个方转角为小眼纹的中心,自上而下,雕琢17节小眼面纹,所以在这件玉琮上,共有68个小眼面纹。

深圳来宝文化:台北故宫的这几件玉器:一定要看_第7张图片

到了良渚文化晚期时,已少见之前良渚文化时期玉棕上所雕的小眼、大眼面纹的组合花纹。而常以多层小眼面纹取代。且有时在这类高琮的上射口处,以极轻的、断续的细阴线,刻出神秘的符号。如这件玉琮的上射口上,就有这样的符号。其中之一为每条边线都略呈内凹的菱形;相对的另一边,则刻一上大下小的立柱,下方接5个小圆圈,其内涵或与当时人们信奉的“神鸟”有关。

深圳来宝文化:台北故宫的这几件玉器:一定要看_第8张图片
深圳来宝文化:台北故宫的这几件玉器:一定要看_第9张图片

玉版玉质的摩氏硬度为6.5,光泽温闰,颜色则赭红带黄绿,并有大大小小的斑点,有如天际星云银河。其外形非正方,而是呈梯形,上下缘均涂有深褐色颜料以掩饰新切口的痕迹,厚度则由中段向左右两侧缓降,推测此玉版原为新石器时代大形玉刀的半成品,流传至清乾隆时,经宫廷作坊重新修整、配座而成屏风。编号为“吕”字号,表示曾陈设于养心殿。

深圳来宝文化:台北故宫的这几件玉器:一定要看_第10张图片

玉版原为光素,清高宗时加琢御制诗二首。由诗看来,高宗认为此玉版“嶷嶷逾尺”、“阅几沧桑”、“色得元黄之正”、“质具圭璋之素”,其堂皇、长远、正统、礼制的特质,完全符合帝王彰显皇权所需的象征意义。

深圳来宝文化:台北故宫的这几件玉器:一定要看_第11张图片

一度自信如乾隆皇帝者,面对这件稀珍瑰宝也曾“自审临池腕力丑”,因“虞坏其质”而未将十一年春所写的诗刻于器表,仅是嘱咐学士张若霭代为书镌于紫檀木架上,可见对此收藏的万般宝爱。不过八年后,即乾隆十九年(1754),高宗又为之作诗咏赞,且乘兴亲自书写前后二诗交予玉匠镌刻,玉版遂不复素净的原貌。

你可能感兴趣的:(深圳来宝文化:台北故宫的这几件玉器:一定要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