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平均年龄27岁、申请专利 1583件,“基因第一股”如何炼成?

      日前,华大基因(300676.SZ)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上市以来,按照发行价13.64元计算,截止今日收盘,股价连续10个涨停,涨幅达239.52%,备受投资者追捧,坐实“基因第一股”的称号。

      据了解,其他同行业的公司也在向资本市场进军,主营业务同样为应用基因测序技术,给临床医学疾病筛查和诊断的贝瑞和康,于今年4月份借壳*ST天仪(000710.SZ),只是现阶段该笔交易尚未通过股份更名,还没有实现登陆资本市场。

      新股风头正劲,华大基因也借势推出Oseq™-T/ctDNA项目,即肿瘤个体化诊疗基因检测服务。此项基因检测是利用高通量测序平台,可详细了解肿瘤患者特有基因变异情况,为患者提供更多可选择药物方案,协助医生制定更完善的治疗方案,同时预测受检者家族的遗传性肿瘤风险。

      肿瘤学家悉达多·穆克吉(Siddhartha Mukherjee)曾在其获得普利策奖的作品《众病之王-癌症传》(大陆版)中表示,研究人员发现癌症是一种基因疾病,主要由DNA突变引起。DNA的改变不仅为癌症提供了分子层面的驱动力,也造成肿瘤内部的多样性,使之很难根治。

      而癌症治疗的希望则是对癌症肿瘤基因组进行排序,医生通过这种方法能很快制定出一套针对患者个体的治疗方案,以治愈癌症或阻止其继续发展,而华大基因的技术恰好切中基因测序这一前沿医疗科技。

      在精准医疗不断被认可的今天,华大基因能走多远?

      落锤

      “基因第一股位次终定

      华大基因成立于1999年,是全球最大的基因组学研发机构。一直以来,以“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发展模式引领基因组学的发展,通过遍布全球的分支机构与产业链各方建立广泛的合作。

      进入21世纪,华大基因先后牵头中华协作组,承担10%国际人类基因组单体型图计划;在国内第一个破译四株SARS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并在香港、日本、欧洲、美洲等地设立分公司。

      2013年3月,华大基因成功完成对美国上市公司Complete Genomics的收购,实现了基因测序上下游产业链的闭环。并于2015年相继推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通量测序系统“超级测序仪”―Revolocity™及桌面化测序系统BGISEQ-500。

      从这时起,华大基因开始向资本市场靠拢。

      2015年12月,华大基因递交上市申请。只是,上市之路颇受关注。2016年10月,因申请文件不齐备,公司IPO被中止审查。今年3月14日,华大基因携更新预披露材料重归IPO队列。历经一年半,终于拿到IPO批文。6月27日,华大基因发布首次公开发行A股并在创业板上市招股意向书,拟公开发行不超过4010万股,募集资金4.84亿元。7月14日,华大基因(300676.SZ)正式登陆A股市场。

员工平均年龄27岁、申请专利 1583件,“基因第一股”如何炼成?_第1张图片
华大基因上市敲钟图

      在华大基因上市的敲钟仪式上,没有明星、没有官员、甚至连董事长汪建本人也没上去敲钟。但这却是一场触动人心的敲钟仪式。由此,真正的"基因第一股"在A股资本市场诞生。

      招股书数据显示,华大基因在近三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1.32亿元、13.19亿元、17.11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22.96%;同期归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2812.07万元、2.62亿元及3.33亿元,增速惊人。

      技术

      减少遗传缺陷和残疾

      早在2003年,SARS病毒肆虐,华大基因花了30个小时解读了SARS病毒,随即拿出30万份试剂盒捐献给公众;2011年,德国大肠杆菌蔓延,华大基因花了27小时进行解读;2014年,华大基因再度向非洲提供了埃博拉病毒的检测试剂,为消灭传染病做出了重要贡献。

      截止目前,华大基因现有5000名员工、平均年龄27岁、已申请国内外专利1583件。此外,华大基因还负责组建我国第一个国家级综合基因库——国家基因库。

      而支撑这一切的核心在于技术。

      野马财经(微信公号:ymcj8686)注意到,在现场敲钟的6位特别嘉宾中,有一位叫林烯婷的姑娘,一名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者。在出生后6个月时,烯婷出现了严重贫血症状,而后被诊断为重型β地中海贫血,为了让她得到规范性输血和去铁治疗,父母多年来周转于多地。

      为了救治这个孩子,提高配型成功率,也为了新的希望,他们选择生育二胎。庆幸的是,2012年,在华大基因的HLA配型结果显示烯婷与弟弟配型成功。2016年12月,成功在深圳儿童医院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截至目前烯婷已摆脱了多年来每个月伴随她的输血和去铁治疗,这个生命在康复道路上不断创造奇迹。

      据了解,华大基因已经为数以万计的罕见病群体提供基因检测服务,千万家庭受益。正如董事长汪建在上市仪式讲话中提到的,“率先把基因相关的重大疾病永远存封在历史的档案中的伟大理想一定会实现。”

      汪建还表示,在基因科技与资本市场融合的大背景下,华大基因将逐步从“科技服务”走向“医学服务”,大幅降低基因测序及分析的成本,不断丰富生物大数据,最终建立一个所有人都能在常规诊疗中享受基因科技产业化成果的“人人服务”体系。

      近十年的发展中,华大基因先后完成了国际人类单倍型图(HAPMAP)计划10%、炎黄基因组计划100%等多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工作,并与世界领先的研究机构、生物技术和制药公司建立了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

      前景

      治愈疑难疾病的想象空间

      近年来,全球基因组学应用行业不断实现技术突破,行业发展势头良好,科研、医疗卫生机构和普通民众对基因测序接受程度越来越高。据BCCResearch预计,基因测序行业将保持快速增长势头,2020年市场规模将达138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8.7%。

      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和能力的提升、成本不断下降,使基因测序成为一个庞大又极具潜力的市场,而华大基因营收和净利润也也逐年增长。

      其中,华大基因的重点战略业务板块“生育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服务”是营收增长的主要动力。2014年至2016年间,生育健康类服务分别实现营业收入35,650.46万元、56,831.65万元、92,906.91万元,三年年复合增长率高达61.43%。迄今,华大基因的生育健康类业务检测样本累积总量超过300万例。

      随着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成本逐步下降,基因检测逐渐从高危产妇、部分富裕人群走向低危产妇、普通收入人群。

      据海通证券分析师判断,2016年无创产前基因检测市场规模约为30亿元,行业收入增速高达50%,预计2017年将会保持高增长率。随着市场渗透率的不断增长,行业发展空间广阔,预计生育健康类业务将继续带动华大基因持续业务营收增长,提升公司的综合竞争实力。

      不可否认,在未来一段时间里,测序技术的应用仍要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难题。例如,高通量测序仍需要进行更多在临床应用方面的科学研究、技术研发和试验,需要推进更多应用创新。此外,现有监管政策在适应快速的技术突破和应用方面存在瓶颈,以及医生对测序技术的知识普及与提升。

      值得期待的是,在精准医疗不断得到认可和推进的风口之下,基因测序技术在临床的应用普及方面或将开启新的时代。

      一直以来,华大基因被追捧它的资金称为“基因界的腾讯”,那它究竟能不能创造腾讯那样的成就,可以拭目以待。

你可能感兴趣的:(员工平均年龄27岁、申请专利 1583件,“基因第一股”如何炼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