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的gc(gc工作原理,gc回收机制,gc内存分配)

收集算法是内存回收的方法论,垃圾收集器是内存回收的具体实现。

自动内存管理解决的是:给对象分配内存 以及 回收分配给对象的内存。

为什么我们要了解学习GC与内存分配呢?

在JVM自动内存管理机制下,不再需要为每一个new操作写配对的delete/free代码。但出现内存泄露和溢出问题时,如果不了解虚拟机是怎样使用内存的,那么排查错误将是一项非常艰难地工作。

GC(垃圾收集器)在对堆回收前,会先确定哪些对象“存活”,哪些已经“死去”。那么就有了 对象存活判定算法。

对象存活判定算法

1:引用技术算法:

     算法思想:给对象中添加一个引用计数器,每当有一个地方引用它时,计数值加1,当引用失效时,计数器值减1,任何时刻计数器为0的对象就是不可能再被使用的。

   优点:实现简单,判断效率也很高。

   缺点:很难解决对象之间相互循环引用的问题。

2:可达性分析算法

     算法思想:通过一系列的“GC Roots”对象作为起始点,从这些节点开始向下搜索,搜索所走过的路径称为引用链,当一个对象到GC Roots没有任何引用链相连时,则证明此对象是不可用的。

     可作为GC Roots 的对象包括如下:

     1:虚拟机栈中引用的对象。

     2:方法区中类静态属性引用的对象。

     3:方法区中常量引用的对象。

     4:本地方法栈中JNI引用的对象

生存还是死亡?

     即使在可达性分析算法中不可达的对象,也并非是“非死不可”的,这时候他们暂时处于“缓刑”阶段,要真正宣告一个对象死亡,至少要经历两次标记过程。

如果对象在进行可达性分析后发现没有与 GC Roots相连接的引用链,那它将会被第一次标记并且进行一次筛选,筛选的条件是此对象是否有必要执行finalize() 方法,当对象没有覆盖finalize()方法,或者finalize()方法已经被虚拟机调用过,

垃圾回收算法

1:标记—清除算法:

      算法分为“标记”和“清除”两个阶段:

      首先标记出所有需要回收的对象,在标记完成后统一回收所有被标记的对象。

     不足之处:

      效率问题;标记和清除两个过程的销量都不高。

      空间问题:标记清楚之后会产生大量不连续的内存碎片,空间碎片太多可能会导致以后会在程序运行过程中需要分配较大对象时,无法找到足够的连续内存而不得不提前触发另一次垃圾收集工作。

2:复制算法:

      将可用内存按容量划分为大小相等的两块,每次只使用其中的一块,当这一快的内存用完了,就将还存活着的对象复制到另一块上面,然后再把已使用过的内存空间一次清理掉。

       这样使得每次都是对整个半区进行内存回收,内存分配时也就不用考虑内存碎片等复杂情况,只要移动堆顶指针,按顺序分配内存即可。实现简单,运行高效。算法的代价是将内存缩小为原来的一半。

3:标记—整理算法:

       算法实现:标记出所有需要回收的对象、让所有存活的对象都向一端移动,然后直接清理掉端边界以外的内存。

4:分代收集算法:

     算法实现:根据对象存活周期的不同将内存划分为几块,一般是把Java堆分为新生代和老生代,这样就可以根据各个年代的特点采用最适当的收集算法,在新生代中,每次垃圾收集时都发现有大批对象死去,只有少量存活,那就选用复制算法。只需要付出少量存活对象的复制成本既可以完成收集。而老年代中因为对象存活率高、没有额外空间对它进行分配担保,就必须使用“标记-清理”算法来进行回收。

      新生代:分为三个空间,一个Eden空间,两个Survivor空间。

      绝大多数最新被创建的对象会被分配到这里,由于大部分对象在创建后会很快变得不可到达,所有很多对象被创建在新生代,然后消失。对象从这个区域消失的过程我们称之为“minor GC”

      老年代:对象没有变得不可达,并且从新生代中存活下来,会被拷贝到这里。其所占用的空间要比新生代多。也正由于其相对较大的空间,发生在老年代上的GC要比新生代少的多。对象从老年代中消失的过程,我们称之为“major GC”

      绝大多数刚刚被创建的对象会存放在Eden空间,在Eden空间执行了第一次GC之后,存活的对象被移动到其中一个Survovor空间。此后,存活的对象被移动到其中一个Survivor空间。此后,在Eden空间执行GC之后,存活的对象会被堆积在同一个Survivor空间,当一个Survivor空间饱满,还存在以上的步骤中重复几次依然存活的对象,就会被移动到老年代。

内存分配与回收策略

对象优先在新生代Eden区中分配。当Eden区没有足够空间进行分配时,虚拟机将一次Minor GC。

长期存活的对象将进入老年代:虚拟机采用了分代收集的思想来管理内存,那么内存回收时就必须能识别那些对象应放在新生代,那些对象应放在老年代,为了做到这点,虚拟机给每个对象定义了一个对象年龄计数器。如果对象在Eden处并经过第一次Minor GC后仍然存活,并且能被Survivor容纳的话,将被移动到Survivor空间中,并且对象年龄设为1,对在Survivor区中每“熬过”一次Minor GC,年龄就增加1岁,当它的年龄增加到一定程度,就将会被晋升到老年代。

动态对象年龄判断:虚拟机并不是永远要求对象的年龄必须达到了Max Tenuring Threashold 才能晋升老年代,如果在Survivor空间中相同年龄所有对象大小的总和大于Survivor空间的一半,年龄大于或等于该年龄的对象就可以直接进入老年代,无须等到Max Tenuring Threshold 中要求的年龄。

空间分配担保:在发生Minor GC之前,虚拟机会先检查老年代最大可用的连续空间是否大于新生代所有对象总空间,如果这个条件成立,那么Minor GC可以确保是安全的。如果不成立,则虚拟机会查看HandlePromotionFailure设置值是否允许担保失败。

       

你可能感兴趣的:(java的gc(gc工作原理,gc回收机制,gc内存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