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不如“让”

“忍”不如“让”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能忍能退,无疑是美德。但圣贤也只劝言“忍一时”“退一步”,而非要求我们能“时时忍”“步步退”。不得不佩服古人造字造句的功夫!“忍”字,心头上一把刀。若时时忍,定会伤及心灵,困苦难当;步步退,最终背靠悬崖,粉身碎骨。

我以为,一味地忍,并不是美德,而是伤己害人。

首先是伤己。

忍,一定是勉为其难地接受自己本来不喜欢的东西,做自己不情愿做的事情。如果忍一点便得云淡风轻且也罢了,但要是时时忍,处处忍,事事忍,那自己还有痛快的时候么?“忍”字头上高悬的利刃一定会扎伤自己的心灵,久而久之,那些负面消极情绪焉能不让自己郁结成疾?或是身体的或是心理的!当双方观念、意见不一致时,可以商谈,可以质询,可以辩解,甚至吵上一架也无妨,都是交流的方式。能让各方心悦诚服,能让各方都满意自然是极好的,即使不能,各自把自己的立场想法说出来,再作权衡也好啊!就是各自作一点妥协也比独自扛下所有的委屈要强。何况,万一真就遇到不可理喻、不知悔改的,我们自当有果断拒绝的权利!

同时,一味强忍也会害了别人。

忍了,表面的和平似乎是有了。但忍也让对方失去表达自己的机会。一味忍让的人总以为自己度量够大,别人的缺点和错误都能一概包容下来。殊不知每个人做事都有自己认为正确的道理,大概极少有人会明知自己是错的却非要故意为难别人。不交流沟通,就忍下别人的所谓缺点错误,又怎知自己不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呢?也许对方身上根本就没有让你辛苦忍受的错误呢?你单凭自己的想象去揣测人家,又不说出来让人知道,稀里糊涂忍着,不是自己找罪受吗?兴许你才是误会了对方的人呢!别人还委屈得不行呢!此其一。

其二,也有可能对方真的有错但并不自知,经你一开导一点拨就想通了呢?那正是双方增进了解的契机,是帮助对方提高认知水平和思想觉悟的契机。你什么都不说,只强忍着,对方或许认为自己十分正确,所以你才会言听计从。这不害得对方越发地自以为是吗?

其三,习惯忍耐的人一定不是以真正开心的状态示人,他的那种压抑是掩藏不住的,脸上的笑意也定会是很牵强的。对方会丝毫感觉不到么?共处时能有真正的和谐和放松么?能不各自憋闷着看人脸色么?

故而,忍无可忍,便无须再忍。有话当面说开了就好。一味艰难地忍着并非就是君子,若是躲在背地里对别人评头论足,发泄不满就更是小人作派了。

不能忍,当如何?――“让”字请登台!君且看“让”字,让“言语”“上”,其实就是两个字:沟通。

怎样沟通?最佳的状态当然是心平气和地谈。有时和风细雨谈不拢,可以质问、争辩拍桌子,面红脖子粗。再不行,叫骂也可。只不过要尽量守住底线:不要出言恶毒,伤人心肺;不要牵丝绊藤,扯起陈芝麻烂谷子,骂人爹娘甚而八辈祖宗,要就事论理;尽量不要碰着气门,戳人痛处,触人底线;女人不要点男人的酒精,男人不要撞女人的生理期,否则就易燃易爆;不要叫嚣对骂没完没了,几句话喷完就暂时开溜,让自己和对方都有冷静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吵闹归吵闹,不能切割了与对方的情义,该有的关心不能少,更不可冷战到底;禁忌大打出手动拳脚,摔砸器具伤无辜。以上都可以说是“让”的策略。

我从不觉得质疑、争辩与吵架是什么丟脸的事情。是个人都有情急的时候。我实难想象一对夫妻一辈子不红脸,父母与子女永远不吵闹,一个人跟外面所有的人绝对和谐。我想不出那该要修炼到什么样的境界才行!

和平商谈是沟通,质疑、争辩、吵架也是沟通,都是说服和被说服、了解和被了解的过程。江山是打下来的!权利自由是争过来的!江湖上兄弟还有是“不打不相识”的呢!就是小夫妻“床头吵床尾和”也绝对比相敬如冰来得更有生趣!

何其难忍!何必要忍?“让一让”就好,各自都会有路可走。

你可能感兴趣的:(“忍”不如“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