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网 2020-04-14 17:06:46 434 已收藏 2
版权
本文作者:吴玉征
排版:圈儿
冠以行业洞察,实则偏见。
别盯着阿里、腾讯,它们的成本不可复制。学习他们,并不是梦想超越,而是找到自己的定位活下去。
别只说公有云。在中国云计算,市场很大,大到令人想不到,玩法众多。尤其是细分领域,养活个几百号人完全没问题。
别纠结概念。只要能提供云服务、为用户带来价值的就是好云。如果只看公有云,那市场很单调,完全是马太效益,强者愈强。如果只看生态、投资和站队,那就很无趣。
别只拿投资说事。细分领域中,做好云服务,聚焦区域、行业市场,提供满足的私有云服务,也能活得很好。不要贪得无厌,不要玩资本游戏,一样能够站稳脚跟。
别说政策导向。长期看,以政策红利,圈地骗资本的游戏已经过去了。现在是拼服务、技术创新的时候,成本不一定都能胜出。
技术理念逐渐趋同。全栈、全域、全场景、全行业、全智能,最后拼的还是服务。包装概念没太多用,除了我们写稿方便之外。
云已经成为底座、基础和数字化世界的底层。只有拥抱,才能更进一步进入未来世界。如果还没选择,赶紧选择吧。
鼓励创新公司和垂直领域的公司。只有它们的存在,才让中国云市场更为繁荣、更为活泼。
另外,所有研究机构的排名、市场份额、数据只供参考,真实数据不可信。好听点说是口径不同。真实一点的是,看各家的公关手段。
各家截图来自官网,有些UI实在太丑了。
以下重点说华为云、UCloud、青云、百度云、金山云、紫光云;顺便提一下阿里云、腾讯云,以及不怎么样的京东云、美团云、网易云。
其他云,要么不懂要么不屑。
欢迎联系本文作者吐槽和沟通,不接受恶意交流。
华为云:粮食打多少了?
华为云没有对外披露详细数据。有几个不同维度的数据供参考,自己推演。
IDC报告称,2019第一季度中国公有云服务整体市场规模达到24.6亿美金。另外,在IDC的统计中,华为云于2019年第一季度是5.2%的市场份额。
那么,问题来了,华为云一年的营收是多少?
对华为云应该苛刻一点。
论投入、论资金实力、论技术实力、论研发、论组织架构的调整力度、论下沉市场的区域扩张、论产品包装能力、论舆论引导能力,这些综合能力来看,国内无人能敌。
如果从2017年算起,3年过去了,架构一再调整,直到如今为BG部门,华为云应该有更大的成绩。如果营收不过百亿元,那真需要加油了。
华为厉害的地方在于,战略打法很清楚。比如,责任是研发、Marketing、生态、技术销售、咨询与集成使能服务,践行“鲲鹏+昇腾”计算战略。完全是一整套,自上而下,非常清楚的打法。
大公司靠战略,中型公司靠生态,小公司靠技术,像华为云这样的“豪门出品”该靠什么呢?
多打粮食,成为一切基座,才是真金白银。
UCloud:以中立名义,坚强活下去
UCloud一直是个标志性的存在。
业内往往为它操心。论规模、论融资、论节奏、论技术,UCloud都是属于自主创新类的一个旗帜,活在巨头的夹缝中,太艰难了。
以技术起家,不断抓住每一年的风口。2012年游戏、2013年和2014年电商、2015年O2O、2016年互联网金融、2017年直播,风口一直没落下。
吐槽是:追风口追的这么累,最大问题是没有风了,随时就有掉下来的危险。
别担心,风口一直存在。要不,这个产业怎么活?
索性找个电信爸爸的大腿抱着,暂时安全点。
至少“云计算科创板”第一股的名义坐实了,融资200亿元。这也难免被竞争对手唱衰,说市值不断下跌啦,利润不断减少等等。
业内需要UCloud,需要“中立安全”的独立云服务商。
尽管公有云整合的力度加大,但并不是未来都属于阿里云、腾讯云、百度云、华为云的天下。如果世界上只有这几个巨头,那也太可悲了。
何况,市场这么大,有UCloud的生存空间。在数字化转型、中国数字化浪潮中,UCloud的技术对政府、大企业而言,还是有值得称道的地方。
一句话:对UCloud看长远,多点耐心。
青云:一直亏的感觉一直爽
以上是青云招股书数据,数据不做更多详细解释,能看出许多信息,整体而言就是亏、亏、亏。
可判断是,青云正处于艰难的转型期,太需要钱了。
它刚起步是以公有云名义去做私有云,以此获得几轮投资,在大金融领域站稳脚步。随着公有云竞争加剧,青云在基础设施方面不断投入,不断亏损,成为电信运营商的杰出贡献者,赶紧转型,卖产品好了。
可不,现有两大块业务:云服务和云产品。
云服务就是传统意义的卖资源,一直保持在1.1~1.3亿元之间,卖一年亏一年,业务逐渐转移到云产品中。
云产品以超融合、软件定义存储、云平台为主,适合企业私有云。超融合2019年贡献为1.5亿元,可喜可贺。
青云已经不是传统卖资源的公司,走向卖解决方案的云服务商。如此以往,和这些云计算服务商有何差别?和那些超融合厂商有何区别?更何况还没有有站稳脚跟,更何况超融合鼻祖Nutanix都活得不好。如果要基于云提供整体解决方案,那边缘计算、5G、AI、未来技术和开源要不要跟进?
都是烧钱的生意。
要钱。要研发,要未来技术方向、要管理费用、要销售成本、要行业。
黄老板不容易啊。
百度智能云:加油,等你释放AI
百度云与AI部门整合之后,我认为是利好消息。
本来云离不开AI,更何况百度AI在全球的地位和重要性。这种整合,将集中百度力量做好云的变现。
但是,百度云的问题和其他百度系的问题一样,整合力度不够,各个产品部门过于强调KPI和绩效,反而忽视了一致性。这就导致精力分散、各自为战,内耗尤其严重。
而且,水平线的产品与解决方案、垂直线的各个领域的行业纵深,以及底层通用的技术架构、各个开源架构、存储、计算等都没有放在一个大的框架中。
按照百度的口径,百度智能云是行业第三:“百度智能云营收获得了两位数增长,利润率大幅提高。同时表示这已是百度智能云连续五个季度取得的高速增长。”
紫光云:算是国家队吧
最让人忽略的是紫光云。
它强大的地方在于,与华为基因相似,有强大的技术、企业文化、执行力。不同在于,在紫光集团的支持下,有100亿元的启动资金,并在“芯云”战略下落地。
紫光集团在核心技术中左右突围,体现国家意识,要把自主可控落地,有了芯片、存储之外,议价能力、方案整合能力就会大大加强,当然资本上也不发愁。这是紫光云的最大优势。
刚调整的架构“紫光云与智能事业群”,完全与华为战略相似。
收拢底层架构,集中优势做底座。中间以开放姿态孵化新的产品线。上层面向各个行业做解决方案,做项目。
新华三的责任是将新技术拉通成一个底座,建立在过去的数通产品线和服务器业务之上;销售则是面向2B所有行业。紫光云技术公司则是聚焦在公有云、智慧城市这些大项目,理解成政企事业部也行,以政府关系、重要项目为主。其他则是面向各个领域的垂直公司,不排除以后颗粒度更细,归为一个事业部。
当然现在看起来,更像是一个孵化的项目,目的是整合资源,形成整体。以后可能会升级。
唯一提醒的是,市场的交给市场。只有在市场中锻炼才能成长更快。
这些电商云:做不做了,给个话
最为可惜的是京东云。
2017年还是18年,本来准备好大型发布会,东哥出席,临时取消。那几年,京东云的定调是集团三大业务之一。
这几年,来一任领导换一拨人。来来去去了好几拨,战略、人员、技术、定位从何谈起。
京东云要学阿里云,学不会。
本来有自己的基因,老老实实搞电商云也能养大。贪图什么公有云、面向企业的行业云,现在四不像了吧。
现在京东电商业务如此只好,东哥你要不要再想一想?
美团云:哀其不幸。
网易云:怒其不争。
阿里云和腾讯云:继续往前冲
老大阿里云和腾讯云就不用说了,这里只列几个官方数据。这些数据表明,大树底下好乘凉。这种集合集团优势、发挥重资产、加强投入、重视客户关系和体验、政府关系、以2C带2B的打法,切实有效。
在这之下,还有好多云,都在等着排队上市。
当然,开源也给中国云计算公司很大的上升动力。
阿里云:2019年阿里巴巴云计算业务营收达到了52亿美元,同比增长64%。
腾讯云:2019年腾讯云全年营收超170亿元,增速持续高于市场,付费客户数突破100万。
华云数据:见过CEO几次,一直认为是这家无锡注册的公司是神一般的存在。操作手法与众不同。不信?等科创板上市了再说。
金山云:如果能早点摆脱金山系的扶持,单独走出来,那一定是全国第三了。去年年底有些变故,究竟是啥,咱也不清楚。按照金山软件的财报:2019年来自云服务的收入再创新高,按年增长73%达38.47亿元。 那,营收要达到多少才会考虑拆分上市,不是已经递交材料了吗?
好了,吐槽归吐槽,真心希望的是,现在这些云计算公司能发挥技术的作用,做出一点榜样来,别整天沉迷在公司的小圈子中,别太在乎第一第二,别争强好胜。自己啥样子还不知道吗?来点社会责任感和技术信任,就给整个IT圈带来新鲜的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