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常青藤名校光环之下

 27岁创办京瓷,52岁创办第二电电(KDDI),这两家公司都成为世界500强,78岁时,他又接掌了即将破产的日航,10个月扭亏为盈,这人是稻盛和夫,日本经营之圣,进入的第一家公司连薪水都发不出来,毕业于一所地方大学的工学部。

 35岁当选伊利诺伊州参议员,43岁当选美国联邦参议员,47岁当选为美国第44任总统,并获得连任。这人是奥巴马,第一份工作就是在著名的芝加哥大学法学院教授宪法,以优秀成绩从哈佛法学院毕业。

 两人都在各自的领域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可以说是成功人士,精英典范,但是,有观点对此不以为然,认为稻盛和夫在事业上是“攻城略地”,而奥巴马与大多数毕业于美国常青藤大学的优秀毕业生一样,是“优秀的绵羊”,并提醒世人,美国常青藤名校的大学生,就是“优秀的绵羊”,这种观点就来自《优秀的绵羊》。

 


 《优秀的绵羊》,通过真实的材料和系统的分析指出,常青藤名校精英教育下走出来的学生,“聪明、富有天分,而且斗志昂扬”,“但他们同时又充满焦虑、胆小怕事、所有人都老实巴交地向着同一个方向前进,他们中的很多人在人到中年时更加迷茫、甚至是后悔。”他们其实是一群“优秀的绵羊”, 他们是社会精英特权的体现,同时也深受精英教育对人产生的不利影响。

 《优秀的绵羊》自2015年5月上市以来,在美国社会引起广泛争议,迅速成为《纽约时报》、《新共和》、《洛杉矶时报》等各大媒体追捧的话题,在我们国内也得到了南方周末、凤凰卫视、澎湃新闻网、环球时报、外滩画报等媒体的报道。

该书虽然是批评美国常青藤名校的精英教育,但对全世界的名校教育有普适性,同时,也给了我们全面了解名校精英教育的机会,引领我们借此反思我们自己的人生,以及由此可能调整对孩子的教育策略。

 


《优秀的绵羊》作者是威廉.德雷谢维奇,他本人既毕业于常青藤名校,又在常青藤名校担任教授,这样的经历让他在写这本书时有很强的话语权。2008年,他因为感觉当时的美国精英教育已经陷入了误区,他辞去自己在耶鲁的终身教职,告别了24年之久的常青藤名校生活。从那之后,他开始应邀到美国各地的大学发表演讲,并和听众就精英教育及其真实影响进行交流,《优秀的绵羊》就是他对这段经历的思考和总结。

《优秀的绵羊》一书的主线是,美国常青藤名校精英教育下大学生的“绵羊”表现、成因,大学应该对人生产生什么影响,最后说明,精英教育其实是社会精英特权的体现,并且已经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应该进行自我救赎。《优秀的绵羊》的暗线是,提出“优秀的绵羊”这一问题,然后是分析问题,最后是提出这一问题的解决方案。书中针对我们习以为常甚至是崇拜的名校教学、课程考核、招生、就业和对学生人生影响以及社会影响等,做了独到的分析:

 


(一)名校培养出“绵羊”,与名校的教学要求有直接关系。

常青藤名校实施的是精英教育,但最终培养的却是“绵羊”,这跟名校的教学要求有直接的关系。名校对于课程的要求过于精尖而且严格,绝大大多数学生害怕挂科而不得不全力以赴,并因此极力回避创新以避免的失败,学生们也不会轻易涉足一个没有把握拿到高分的课程。这就是为什么精英教育会阻碍个人成长的一大原因,也是为什么这些大学生成为“优秀的绵羊”的重要原因,他们只能循规蹈矩,按照学校规定去做规定的动作。

《优秀的绵羊》对此作了个形象说明:你已经拿到了99分,但是你要还增加另外50%的时间来争取那1分,以求满分。从这个方面讲,我们不难理解,比尔.盖茨为什么会从常青藤名校辍学去去创造微软?因为继续在那所名校待下去,他没有时间创新。当一个人把主要精力花在熟练度上的时候,他怎么可能还有时间接触新的信息,花时间和精力思考创新?我们曾经感叹于“凌晨四点的哈佛图书馆”景象,现在我们知道了,那不是因为他们热爱学习,而是为了达到学校要求的精英标准,他们陷入了疯狂的竞争中。

(二)名校的主要精力并不放在教学上。

有人可能说,一流名校的教授是一流的,所以教学也是一流的,但实际情况是,名校并不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他们聘请了大量的兼职以及临时的教学人员来替代教授工作。”这样的教学,会培养多少优秀学生呢?名校里当然也有极富个性的艺术家和创新人物,但那属于极少数,并不能改变学校教育整体风貌。

名校的主要精力为什么不放在教学上?因为世界上有个叫“名校排名”的东西,每年都会有调查机构对全世界的著名大学做排名,而这个排名直接关系到大学的招生情况和资金来源。排名本来是可以促进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好事,但要命的是,这个排名的标准却跟教学关系不大,反而跟教科研紧密相连,导致名校把优质教育资源投向科研而不是教学,一流的教授不上课也就成了名校的普遍现象。

(三)常青藤名校的招生,其实是精英特权的体现。

几年前国内有一本很流行的家庭教育书叫《人生设计在童年》,这是著名美国教育与职业规划专家、曾任新东方美国留学高级顾问的高燕定,根据把自己女儿送进哈佛上学的养育经历,结合自己的教育专业知识写成,里面详细阐述了如何培养一名可以让哈佛录取的孩子的经验,并告诉大家,想让孩子进入哈佛,就要从小按照哈佛录取标准来培养孩子。

但是,《优秀的绵羊》对此有了另外的解密:这些其实都不是管关键,关键是,名校的招生政策,是一种精英特权的体现,你要想多才多艺,那么从小就要参加昂贵的艺术特长培养、专业的体育训练,并且成绩优秀,做完这些后,你还必须与名校的校友在一个阶层,并和他们很说得来,因为没有校友的推荐,名校是很难录取孩子的,而所有的这一切,要求你必须出生在精英的家庭里,否则你所能使用的财富和社会资源以及家庭的“远见卓识”都很难帮你进入名校。

(四)那些从名校接受了精英教育的大学生毕业后并非胸怀天下。

在《优秀的绵羊》里讲到一个案例:一名学生毕业后加入了一家咨询公司,待遇优渥但是他却总想离开这个行业,“去做一些更具创新、更有意义的事情,但是,一想到要放弃他久已习惯的优越的生活方式,他就不知道如何去达到自己的目标了”。

威廉.德雷谢维奇对此总结很精辟:“他已经迷上了钱”。这样的人生失去了人生更自由、自我的追求,活在外界的评价里。 精英教育的恶劣影响,并没有在个人人生意义的范畴里到此为止,而是祸及了社会。

英国石油前任CEO托尼•海沃德(Tony Hayward)了,在自己的公司造成了人类历史上最大的环境灾难之后,他竟然当众大哭,说希望自己的生活能恢复正常。他的公司把整个墨西哥湾变成了一滩污水,而他真正关心的却只有一个人:他自己。

从这个事件我们可以看出,“他们自己”是精英所关注的重点:他们漠视精英阶层之外的群体,缺乏公德责任心。 对于这种现象,《优秀的绵羊》里还列举了奥巴马总统的一个案例:“他任命蒂莫西•盖特纳(Timothy Geithner)担任财政部长,任命劳伦斯•萨默斯(Larry Summers)担任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但是这两个人在把美国拖入金融危机这件事上难辞其咎。”

我们在这里嗅出了精英阶层“官官相护”的味道,对此,作者威廉.德雷谢维奇直接指出:“甚至整个精英阶层,包括银行家、自由人士和保守人士、中上阶层和上流社会,无论当前的系统是如何自圆其说的,如何自我恭维的,它都已经行不通了。现在我们必须想象一个不同的社会形态,并鼓起勇气去将其变为现实。”

(五)博雅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优秀的绵羊》讲到, “博雅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它的首要责任是教会人类把自己从以讹传讹所形成的常识中解救出来,先要认清它,其次质疑它,最后从新的角度思考它,而不是被“常识”这匹蒙着眼睛的野马拉着跑。博雅教育的一个特点就是它的广度,你会因“见多识广”而思想成熟、善于质疑,更重要的是你“学习了自我引导”,实现了博雅教育的“育人”目标,这也是解决名校里形成“优秀的绵羊”现象的一个方法。

大学教育的本意是什么?是教育年轻人去探索与创新,而不是困守在自己熟悉的领域里,为了保证拿到优秀而不敢越雷池一步,让人生困守在小圈子里。很遗憾,那些“优秀的绵羊”虽然很优秀,但是他们无法冲破那优秀的“羊圈”,拒绝自己并不喜欢的事情,他们被驯服了,并屈从于外界的评价。 “优秀的绵羊”表面上看起来风光无限,其实,那种成就的优秀和内心反抗的撕扯造成的“精英矛盾心理”,并不仅仅存在于美国,而是一种全球现象。

这种问题不能及时处理,就会导致一种“成功者的中年危机”,对此,哈佛大学招生办主任威廉.R费茨蒙斯有精辟评语:“在他们三四十岁的时候,他们说社会公认的有成就的人,但他们不过是一群在终生竞争的集中营里茫然的生还者,他们从没有生活在当下,他们总会思索,曾经的努力是否值得?”也就是,他们并没有构建一个独立的自我。

 也许,有人会认为,博雅教育在职场上会处于劣势,学生毕业后入职的培训和磨合期拉长,《优秀的绵羊》中对此有另外的说法:接受博雅教育的大学生,在职场上“如鱼得水,而且,个人能力并不会受其专业所限。”

(六)中国的精英教育危害也不容小觑。

《优秀的绵羊》中所说的情况,对于很多中国家长来说应该感同身受。中国的现在教育主要还是“一考定终生”,所以,竞争激烈的不仅仅是高考和中考,还有小学和幼儿园,普通的家长为了孩子能在未来进入大学名校,哪个敢不穷尽全力?我们知道把孩子摁在书上不利于身心健康发展,但是又有什么办法,所有的家长和孩子都这么往前冲。

但是,这种看似公平的招生方式,已经开始走样,“精英教育”现象,也已经日益渐盛。“寒门再难出贵子”似乎逐渐成为定论,“富门”里的孩子更有条件请名师私教、享受优质资源、进入优质学校,孩子们之间的这种差距,不是靠孩子个人努力就能拉近的,但是,每个家长和孩子还得全力以赴,奔赴高分目标,至于人生的方向和选择这样“人生大事”,反而无暇顾及。

 针对这种情况,普通的家庭更应该早早了解实情,不必一定要拼死拼活地让孩子挤破头地去考一流名校,而应该做好孩子的“博雅教育”,即便是考入非名校,只要构建了健康自我,人生就会朝着幸福的方向前进,并且更有可能在未来的社会里“攻城略地”。

 


 稻盛和夫可以从发不出薪水的公司干起,成为日本的经营之圣,但是,我们很难想象,作为哈佛优秀毕业生的奥巴马,是否能否承受同样的挫折,退一万步讲,即便是他想这样做,他的家庭也未必允许。

常青藤名校看似让学生走了捷径,平步青云,其实在人生的大风大浪里,这未必是件好事。 大学对于人生最重要的意义应该在于构建自我,让人生更有创新性,而不是更加狭隘,限入外界的评价的框框里不能自拔。

对于我们普通人,阅读《优秀的绵羊》的重要意义之一,是让我们可以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生活,从更大的格局考虑当前面临的问题,并考虑改善自我的构建,增加幸福的能力,另一方面,因为我们深入了解了名校的教育情况,可以在对孩子做未来规划指导的时候,有更慎重的思考。

你可能感兴趣的:(揭秘常青藤名校光环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