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 读书籍

ps:题目改自《三字经》中“苏老泉 二十七 始发奋 读书籍”。

我这个人,十分善于给过去经历的所有不如意找借口,因此算得上后悔的事情屈指可数,加之不对未来抱有太大的野心,也就乐得不背包袱的活在当下。

但有一件事,我却总放不下,无法找到一个让自己感到安慰的借口。如同警察叔叔拦下你的车问你:“为什么绿灯停红灯行?”,除了明确的告诉他你是色盲外,其余所有的理由都会被旁人看穿是谎言。

也因此,若有人问我:“大学期间为什么没有多读点好书?”,我只有内心忐忑而表面镇定的回答他:“因为贪玩。”

幸而有苏洵二十七才开始用功读书的故事在前面激励我,幡然悔悟时意识到自己已二十二也尚觉得一切来得及。

也不知道是哪个名人说过“只要你现在开始做,那就还不算晚。”原话是什么,恕无法还原,只是这大概的意思,却一直铭记心中。这一记,没有给自己太多的“今天”,而是默许给自己无数的“明天”。十五岁的时候,我想当作家,本该广泛涉猎、勤于练笔,然而听到朋友们的一声招呼,心就比脚更早飞了出去。玩耍的时候自然是痛快酣畅,十五岁稚嫩的心智轻易的和诱惑妥协,签订好一份契约,把“今天”低价抛售给它,内心坦然的安慰自己,往前看,还有数不尽的“明天”。今日的我真想穿越回去戳着当初的自己的脑门,问问她:“你这个拖延症,晚期了你还不治?”想想当初的我肯定能一脚把我踹回来也是觉得有趣。

后来大学,又沉迷于游戏和睡觉这两项最虚度时光的事情。游戏就如同吸毒,一旦沾上,就能上瘾。也有能抵制住诱惑者,可我确定我不在列。一次偶然的机会朋友带我打了一把最简单的和电脑对战,从此就一发不可收拾。这款游戏叫做“英雄联盟”,听名字就很酷炫,两个队伍,每边五个人,选择适合阵容的英雄,看谁先把对方老家给拆了。这其中有两个点最吸引我,一是英雄选择十分多样,二是操作水平可以进步。横向上拓展,纵向上延伸,像磁铁一样把我牢牢吸住。加之画面精美,上手简单,闺蜜们也都纷纷加入队伍。

反思下因果,结论是没有人喜欢孤独。当初只身在外,当发现一个小小的游戏就可以给我带来许多的朋友,一起约定时间组队升级,会在课余时间总被人惦记,游戏中可以一起说说笑笑,被当成弱者保护,也可以成为强者保护他人,自然而然沉迷于那种状态。相对来说,图书馆安静到可以放大孤独,很不幸的是,十八岁的我,还不能承受孤独。我喜欢和朋友们欢声笑语,喜欢做那个年纪的人大家都做的事情,那时的心智,接受得了随波逐流,尚不能承受逆流而上。

发现自己精神的贫瘠是在毕业以后。当初的我,两岁开始背诵唐诗,五岁开读宋词,小学大家在看童话故事时我已经在读高考的话题作文,学校还没学古文,我就已经看完了《论语》、《战国策》之类的文言版。小学时候的习作我都看成幼稚的任务,随随便便就能写一两篇,还可以被整个年级的语文老师们纷纷拿到自己的班级去当范文,我也总被邀请去分享作文“写的这么好”的原因。那时候真是很神气啊,走在学校操场都是“昂首挺胸”的,因为老师都说“你这种文章,都有我大学时候写的那么成熟。”,因为老师说“你们别学她,她这个程度的作文你们写不来。”于是我洋洋得意,沾沾自喜,感觉自己站在群山之巅,一览纵山小。也慢慢的不再终日沉迷书籍,因为老师的专宠给我带来了无数的朋友,他们总是在夸我,他们的父母也总是在夸我,于是隐约中,我告诉自己“你可以不再努力看书,因为你已经比他们厉害很多了,等你玩够了再看书也没有关系。”

高三毕业前,我没有心思复习,就写起随笔来,想把高考前的心情做个记录,想到什么写什么,一个不经意,也就写了四万多字。那种写作的感觉好像是,我脑子里想写什么,我的笔就跟着出来了千言万语。

大学以后闲暇时间多了起来,再想起要练笔的时候却觉得卡了壳,心中波涛汹涌,百感交集,待到下笔,却像笔芯没了水一样,硬是写不出一个字。就算挤牙膏一样挤出一行两行,回头一读,又都全部划掉。虽然不再下笔如有神,但内心的鉴赏规则依旧,如此不堪入目的文笔,让我十分苦恼,可还没等苦恼发酵成动力,朋友们的一声招呼,便轻易放下了“烦心事”。

这日子混起来,比飞出去的箭还快,没有一个目之所及的靶子在前面挡着,它一会就无影无踪。

毕业之后,再下笔,真真感受到了小学时候身边同学们“抠破头皮也写不出俩字”的尴尬。回想起当初语文老师的独宠和期望,生平第一次感到有内心升腾而起的愧疚,不禁能让我红了脸。

《伤仲永》的故事给我的启示,我曾在语文试卷上写了百遍,脱离了现实,永远不过是试卷上的答案,结合了现实,是最扣人心弦的警醒。当初的放任自由,贪于玩乐,确是给了我童年无数的欢声笑语,也让成年后的我感到愁云惨淡:即为精神食粮的不增而减感到苦恼,又为灵魂的虚无感到不安。

猛然惊醒,恨不能嚼下万本书籍,好赶紧填充下所剩无几的精神粮仓。又很快意识到,“吃饭”这件事得慎重,一是无法“一口吃成个大胖子”,二是不能不分优劣,都往嘴里塞,这样容易吃坏肚子。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细数光阴,不知“明日”余额多少,专注今日总是更加实际。也不再多做计划,多说以后,从现在一步一步走,看到脚印内心才更加踏实。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期待不久以后,可以再次体会到小学时下笔思如泉涌的酣畅之感。

你可能感兴趣的:(二十二 读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