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s使用技巧

1、redis使用技巧:用好redis要充分了解其工作原理,不要把它当成一个透明的盒子。

(1)key设计,以“:”作为分割符,加上服务简称,例如:服务简称(不超过5个字符):实际key

总体key不易太长

(2)必须使用连接池;要么不用redis要么就全程连接池,否则会有3-5倍的差异

(3)架构上的三级存储:程序内部缓存,redis缓存(第三方独立缓存),数据库,数据仓库(历史数据)

  • 数据量大时,对数据库的使用要提前做好:分库,分区,分表(历史数据)
  • 数据库或者缓存要基于业务的拆分,不同业务使用不同的redis库和数据库;
  • 同一业务内部的数据量大时,要提前做好业务程序的水平拆分;
  • 注意:redis只缓存热点数据,程序内部只缓存本程序所使用到的热点数据;

2、特别注意:

(1)Redis是缓存,不是数据库,不要把Redis当作数据库使用!!!!!

(2)在开启了Redis持久化机制时,一旦Redis发生故障重启时要全量加载持久化的数据,这时可能会造成未来得及持久化数据的丢失,并且缓存的数据量大时加载非常慢,因此,建议每个redis实际缓存的数据不要超过6G(这一建议的另一个原因是:Redis工作是单进程的,缓存数据量大时访问速度也会降下来);

(3)Redis缓存使用方式(注意:缓存的引入主要针对读操作的数量远大于写操作的场景):

  • 全量缓存,redis不做持久化,使用场景:总数据量少、数据冷热区分度低,数据全量加载至Redis,其持久化由配置文件或数据库完成,例如缓存全国所有的城市区号和对应的城市名字;
  • 热点缓存,redis不做持久化,使用场景:总数据量大,冷热数据区分度明显,此时只加载热数据至Redis缓存,可以采用Redis的expire机制通过时间流逝自动逐出冷数据的方式,让热数据自动留下来;数据一旦被访问之后要延长expire时间,此时需要注意:缓存穿透的问题,expire时间过短是引起该问题的因素之一。

(4)Redis做缓存+关系数据库做持久化的工作模式会造成二者数据不一致的问题,它可以通过采用分布式锁来环境,但是要注意:分布式锁极难保证一致性,从某种程度上说,只要存储的数据被放在一个以上的地方,都无法及时、彻底保障一致性(详情可查询CAP原则)。

3、Redis的pipline与lua脚本,二者都能在一定场合下加速访问,二者各自适用的场景:pipline只是批量发送命令和结果,命令之间不能存在依赖关系;lua脚本可以让连续操作的多个命令之间存在依赖关系。

使用pipline和lua的时候要特别注意:

(1)在数据存在分片时,只能操作当前redis分片的数据;

(2)简短的连续操作,不适合长期占用redis;

4、对于每个服务,如果其redis缓存数据量较大,例如超过500,则要独占一个库,selectdb;为什么要分库?如果数据量增加了,可以随时将该数据从Redis中迁移出来,不需要程序做任何改动。

5、redis分片方式:预分片与动态分片

(1)为什么要分片?redis是单进程单线程的方式工作,其内部又为热点数据,访问频度高,数据量大时,性能将会受到影响;

(2)分片的本质:部署多个redis实例,redis的所有数据都基于key,因此把将key按照一定算法映射到不同的redis实例上,从而实现将数据存储到不同的redis实例上;

(3)分片的方法:

  • 预分片,预估数据量大小,提前给够redis实例的数量,适合:目标数据量级可预估;可采用预先多分配Redis分片的方式,承载同一量级内的数据;常见ToB领域,一般使用twemproxy做集群管理中间件;
  • 动态分片,数据量难以预估,并且持续增加;场景ToC领域;
  • 分片+分组,服务拆分之后,数据将会被分散至各类微服务中,从而降低一组内的缓存数量;
  • 常见的几种分片之后的负载均衡方式:客户端负载均衡,服务端负载均衡(RedisCluster),中间层负载均衡(Codis,Sudis);

6、redis通信协议:简单,支持常见的各种语言;

间隔符号,linux下是\r\n,简单字符串以+开头,错误以-开头,整型数以:开头,大字符串以$开头,数组以*开头。

 

你可能感兴趣的:(linux,red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