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Modular Layer 2 (ml2) plugin is a framework allowing OpenStack Networking to simultaneously utilize the variety of layer 2 networking technologies found in complex real-world data centers.

ML2插件使openstack 网络在复杂真实的数据中心中能同时使用不同的2层网络技术。

Type Drivers

Each available network type is managed by an ml2 TypeDriver. TypeDrivers maintain any needed type-specific network state, and perform provider network validation and tenant network allocation. The ml2 plugin currently includes drivers for the local, flat, vlan, gre and vxlan network types.



在OpenStack世界中,网络组件最初叫nova-network,它混迹于计算节点nova的代码库中。nova-network可以单独部 署在一台机器上,为了高性能HA也可以和nova-compute一样部署在计算节点上(这也就是所谓的multi-host功能)。nova- network实现简单,bug少,但性能可不弱哦,直接采用基于Linux内核的Linux网桥少了很多层抽象应该算强大的。不足之处是支持的插件少 (只支持Linux网桥),支持的网络拓扑少(只支持flat, vlan)。

为了支持更多的插件,支持更多的网络拓扑,更灵活的与nova交互,于是有了quantum工程。quantum插件不仅支持Linux网桥,也支 持OpenvSwitch,一些SDN的插件以及其他商业公司的插件。在网络拓扑上,除了支持flat,vlan外,还支持gre, vxlan。但quantum不支持关键的multi-host特性。
quantum因为和一家公司的名称冲突,于是,改名为neutron。

neutron继续演进,quantum之前的实现存在这么一个问题。我们说道说道。在quantum中,实现一种类型的插件一般包括两个部分,一 部分与数据库db打交道称之为plugin,一部分是调用具体的网络设备真正干活的称之为agent。像plugin就有linux bridge plugin, opevswitch plugin, hyper-v plugin等,这些plugin因为都是与db打交道,变化的字段并不多,所以代码绝大部分是重复的。这样也就出来了一个公共的plugin叫ml2 plugin(具体的代码实现就是TypeDriver)。

但这只是一个表象,ml2还有更大的作用,那就是它里面的MechanismDriver。我举个例子讲,之前没有ml2的时候,plugin只能 支持一种,用了linux bridge,就不能用openvswitch了,想要都用那怎么办,那就需要MechanismDriver上场,MechanismDriver的作 用是将agent的类型agent_type和vif_type关联,这样vif_type就可以直接通过扩展api灵活设置了,所以这时候你想用 linux bridge你在vif_type里直接将port绑定成linux bridge就行了,同理,想用openvswitch就将vif_type将port绑定成openvswitch就行。

除了让openvswitch, linux bridge这些不同的插件共存之外,ml2还能让不同的拓扑如flat, vlan, gre, vxlan其乐融融和谐共存,直接在ml2_conf.ini这个配置文件里都配上即可。这样也就解决了一个问题,以前前端horizon中无法配置是用 flat还是vlan,因为你配了也没有用,那时候后端还不支持flat和vlan同时存在了,现在皆大欢喜了。

上面的ml2解决的只是网络中L2层的问题,对于L3层的路由功能neturon又单独整出个l3-agent,对于dhcp功能又单独整出个 dhcp-agent,不过它们归根结底仍属于实际真正干功能活的,对于和数据库db打交道的那部分则是通过提供扩展api来实现的。那么现在我们想加更 多的网络服务该怎么办呢,如L4-L7层的FwaaS, ×××aaS, DNATaaS, DNSaaS,所以现在neutron又出来一个新的服务框架用于将所有这些除L2层以外的网络服务类似于上述ml2的思想在数据库这块一网打尽。并且这 些网络服务可能是有序的,例如可能需要先过FwaaS防火墙服务再过DNATaaS服务来提供浮动IP,所以也就有了service chain的概念。目前这块代码只进去了firewall, loadbalance, metering, ***几块,但万变不离其宗,未来neutron就是朝这个思想继续往下做。想用哪些服务可以通过neutron.conf这个配置文件中的 service_provider项指定。

最后,需要一提的是,从性能角度讲,我认为目前neutron仍然不能用于大规模的生产环境,理由如下:
1)虽然增加了更多的插件,更多的网络服务,更多的网络拓扑,但它仍然不支持multi-host功能,对性能是极大影响
2)neutron-server不支持workers通过fork实现的利用cpu多核的多进程机制,仍然是单线程实现的,阻塞的话(python解释器是单进程的,使用greenlet保证每个线程在单进程下也是线性的),会延缓接受其他请求对性能产生影响。
3)neutron-server是无状态的服务,理论上讲是可以在多台机器上运行前端再加haproxy实现HA的,但实际代码中存在众多竞争条件的bug。当然这个问题不仅在neturon有,其他组件我看一样存在。
4)在遂道性能方面存在优化的可能,遂道如GRE,VXLAN等将虚拟L2层打通反而扩大了广播风暴的可能,实际上虚拟网桥或者hypervisor都是知道虚机的IP和MAC地址的映射的关系的,根本不需要仍使用传统的ARP广播方式来获得这种映射关系。
5)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