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青春#快与慢的玄妙

本文参加#漫步青春#征文活动,作者梁媛,本人承诺,文章内容为原创,且未在其他平台发布。

        一盏清茶,一掬插花,一捧书卷,一时禅定。不知从何时开始,慢生活变成一种时尚,一种态度,甚至一种炫耀。可惜,绝大多数人,还没有修炼成那份从容、那份自信、那份淡定,只能在猪一样的队友、神一样的对手之间痛苦的周旋,直至身心憔悴,忧虑满胸。有人直言:我们总是做得太少,却想要的太多。且慢,慢生活难道真得只是少数人的专宠?

        其实,我们往往误解慢生活的内涵,直观的认为慢生活就是有钱有闲的生活方式,慢不是有大把的时间可以浪费,而是将有限的时间用来做自己喜欢而且重要的事情。曾看到一则有趣的小故事,一位年轻人约好早上七点半在一个餐馆拜访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年轻人准时到达。老人正在悠闲的看着报纸,年轻人有点尴尬,吃饭不对,不吃饭也不对,只好饿着肚子和老人谈话。第二次,年轻人7点钟到了餐馆,老人还是在看报纸。7点半,开始和年轻人谈话。第三次,年轻人想,一定不能再让老人等待,所以一大早,6点钟就到了餐馆。6点15分,老人拿了一叠报纸进来,似乎看不到年轻人一样,自顾自的吃自己的早餐,6点45分,老人吃完早餐,开始看报,7点半,老人读完报,开始和年轻人谈话……看别人生活,活给别人看,都不是慢生活。慢生活是以健康的心态、积极的态度过自己的生活。

        一部人类发展史,就是一部通讯发展史。在信息化时代,没有人是信息汪洋大海中的孤岛。新闻曾报道过,一个在秦岭深处修行的人,自己种菜、买粮、烧火、做饭,在大山深处生活、写作。但他还是有手机,也会发朋友圈。每个人都需要和别人协作,每个人都无法完全把自己置于社会协作网络之外。越有价值的人,参与的社会协作就越多,也就会越忙。所以,忙,有时候不一定是坏事,你的个人价值在被社会这个大轮子带动着。

        生活就像心电图,高高低低、起起伏伏是常态。若是变成一条直线,对生活无欲无求,不与任何社会协作网产生关系,你的处境会很危险。很多人感慨:置身快节奏的社会系统中,难有自己的生活,更奢求慢生活。是的,最尴尬的就是,快也快不起来,慢也慢不下去。

         当破坏生活节奏的敌人,首先是低效的习惯。低效的沟通,低效的工作,低效的社交,让人置于一种泥潭般的境地,别提慢生活,如何有效率的过完一天已是问题。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曾经到一个工地参观,工人们用铁锨在挖水利工程。老先生就问:“为什么不用挖掘机呢?”负责人回答:“为了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老先生反问说:“既然要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为什么不用勺子去挖呢?”低效不可怕,可怕的是低效还有冠冕堂皇的理由。破坏生活节奏的敌人,还有不如意的环境。人有寻求安全感的动物本能,最好的安全感来自环境中有和自己类似的存在。比较,和特定的对象比较,更能够获得满足感、成就感和安全感。毕竟,人还是难以摆脱环境的影响。就像有人这样评价王思聪:如果王思聪不是王健林的儿子,不会有现在的王思聪;如果王思聪只是王健林的儿子,也不会有现在的王思聪。环境重要,个人的意志和努力一样的重要。对于身处逆境中的人而言,个人的意志和努力更重要。

        在英国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的地下室有一个无名碑文,无论是从外形上还是碑材材质上,都不能与其周围的亨利二世到乔治三世等二十多位英国国王的墓碑相比,但上面的一段话却能引人深思:“当我年轻的时候,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当我成熟以后,我发现我不能够改变这个世界,我将目光缩短了些,决定只改变我的国家;当我进入暮年以后,我发现我不能够改变我们的国家,我的最后愿望仅仅是改变一下我的家庭,但是,这也不可能。当我现在躺在床上,行将就木时,我突然意识到:如果一开始我仅仅去改变我自己,然后,我可能改变我的家庭;在家人的帮助和鼓励下,我可能为国家做一些事情;然后,谁知道呢?我甚至可能改变这个世界。”我们说理想,说目标,我们在说什么?没有行动,一切都是空的。当行动起来,才知道自己的不足、资源的匮乏、时间的紧张、生命的宝贵。当行动起来,才会去做减法,减少无效的社交、无效的活动,才会有断舍离的需求。当行动起来,才会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坚定自己的信心,明确自己的态度,这才是慢生活的本来面目。给自己定一个小目标,去跑一个五公里,去学一下茶艺,行动起来,开启自己的慢生活。

你可能感兴趣的:(#漫步青春#快与慢的玄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