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人称

前段时间被一个、两个小伙伴安利了一波“北京女子图鉴”,我带着不屑的口气说“去年我就看了东京女子图鉴了”,这部剧肯定是照搬的,没有什么可看之处。按耐不了她们天天在我身边剧透,忍不住开始看了,谁知要么不看,要看就一发不可收拾。

-----所有你糊弄的,你不重视的,你负能量处理的,不论多微小,都将作用在你的未来。在北京,你绝不会因为一分努力就能在国贸随便刷卡,也不可能因为两分努力就能体面地生活在三环里,你只有拿出十二分的努力才有机会在这里过上理想的生活,城市的每个夜晚,都有人在哭泣,未曾哭过长夜的人,不足以谈人生,昨天你流的汗,会换来的财富;今天,你吃的苦,会成为礼物;明天,唯有埋头苦干,才能昂首幸福。

陈可一个人一年年来来回回奔波在老家和北京两地,在所有的人眼中都是优秀的,最闪耀的,这样成功的女人怎么会没有美好的爱情呢?现在很多人都会说,你这么好怎么会没有男朋友,怎么会没有结婚呢?这好像变成了一种惯性的思维逻辑,好的女孩,精致的女孩大家总觉得她们不好接近,不好相处,谁能理解?这个点应该会有不少妹子和我有同感吧。抛开这部剧一些改编的点不去说,整体的故事中一些些瞬间的点还是有肯定可以触动大家,不管是不是北漂的,魔都打拼的,还是生活在大城市的人,都会在某些点中感同身受。就像我自己,看着陈可一次次来回在四川北京的火车上,做在卧铺车厢看着外面的风景,复盘着之前一段时间的工作、生活的时候。我马上想到了自己,当年来上海的时候中国都还没有高铁,只能做一晚上或者是一个白天的时间来上海,每次都是卧铺车厢,每次都要为买票头疼,每次在车上都习惯性的思考。记得有一年大二暑假回去的时候,我在边想着爸妈见到我的瞬间,忍不住笑了笑。对面的小哥后来聊天时候说到看我一路都挺开心的,一直都自带笑感。当然啦,我要回家了,几个月没有见到爸妈能不开心么?

渐渐的大学毕业,开始工作,经历感情的波折,回去的路上我发现我再没有那么笑的开心了。理性的种子开始慢慢蔓延开来,有一集陈可在卫生间,公司的人在洗手台盆嚼着她的话题,出来之后她面不改色。参加工作的第一件,我的上司是个不错的老领导,我问他我最需要学习什么,他告诉我学习的是“淡定”,还半开玩笑的和我说自己也在不断修炼“淡定神功”,现在已经第九级了。那时候不大理解,还自我感知自己挺淡定的一个人,经过了8年的风雨,这么多事情,发现淡定真的挺难,当年的自己真的是“可爱”。现在看公司刚进来的实习生,他们身上有种天不怕地不怕的大胆的劲头,干劲也十足,有自己当年的影子。

剧中陈可在职业中的发展太平局青云了些,除了刚来北京找了个前台,之后到了广告公司仿佛整个人生开了挂,可是现实中的大多数呢?哪里会有那么多人25岁就当经理,VP,没有5-8年的工作经验积累在职场都属于菜鸟,甚至30了还是专员的人估计都有大把。电视剧总归还是电视剧,故事的结局也还算幸福,有了和睦的家庭,但是说他们多相爱我不知道,也不去评价,毕竟不是感同身受。但是我能感受到的是,在对方在做决定需要对方支持的时候,另一方都可以挺身而出,对家庭都有责任感,三观都相符,基本的都够了,所以刚刚好!

每个人都有缺陷

不自觉遮掩 多少也算

自然的行为

快乐当然有一点

不过寂寞更强烈

难过时候不流泪

流泪也不算伤悲

天真以为是他的独特品味

殊不知是他

难以言喻的对决~

你可能感兴趣的:(第三人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