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不止,沸腾不已(下)

6月27日读书笔记

读书内容:《普京传——他为俄罗斯而生》(郑文阳著)

普京人生中的第三次沸腾,是从一个毫无背景的普通侦查员到总统的华丽涅槃。

先简单提一下普京在德国担任间谍的六年中的表现。

“据他当时的同事说,普京工作非常勤恳,干得很带劲儿。他从来不致力于钻营和逢迎,对所有人都一视同仁。他的平步青云都取决于一种个人品质:勤奋,尽职尽责,工作积极主动。”

在普京身上,我看到了一个将外向的积极和内向的冷静完美结合的性格。

也许这是我们的教育引导可以发展的方向。对于外向的孩子,不是一定要强迫他们坐下来,而是希望他们遇事摁一下暂停键,增加条理性,养成制定规划并严格实施的习惯,。对于内向的孩子,不是硬要他们多开口交际,而是鼓励他们积极去实施自己的想法,增加执行力,而不因为过于谨慎而仅停留在空想。

然后来看看让普京身上表现出来的让他在没有背景裙带的帮助下平步青云的特质——勤奋,尽职尽责,工作积极主动。

这几个特质看起来非常普通,非常非常普通,大家都可以天天挂在口头上,但是真正做得到的有几个?

比如勤奋。今天刚刚中考出分,又是几家欢乐几家愁。其实总结起来,初中知识点并不太难(相对高中而言),孩子们智商差距也不大,影响分数差距的,主要还是勤奋、用心。书到用时方恨少。“以勤补拙”,我们有时候会觉得勤奋是因为要补先天之不足,不愿意承认自己先天笨,所以不愿意勤奋,想靠小聪明走捷径,甚至看不起勤奋的人,觉得他们呆板。可往往,可怕的不是别人比你聪明,而是比你聪明的人比你还更勤奋。所以,勤奋的人有时候看起来吃了老实亏,其实,吃亏就是占便宜。

比如尽职尽责。尽职尽责在很多人看来,也是缺点。大家会觉得尽职尽责的人太死板,不会变通,很多时候,我们的变通都是在给自己找借口,都是在自欺欺人,就在一次次的变通之中,我们的责任心不知不觉已经退化成一滩污水,我们习惯了敷衍塞责,习惯了推卸开脱,却再难学会认真去做一件事。但事实上,很多时候,认真你就赢了。

比如工作积极主动。在大部分的时候,我们在社会上,习惯于扮演不相干的路人甲。开会、学习都想坐最后一排,遇到提问总是低下头心里默念“看不见我看不见我看不见我”,征求做事的时候也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积极主动是我们字典里很少出现的词,而对于那种积极主动的人,我们一方面庆幸天塌下来有他们顶着,一方面却嘲笑他们有想法、挣表现。但有想法难道错了吗?挣表现难道错了吗?只要人家是用身体力行实实在在在做,总好过只靠嘴上功夫踩着别人肩膀往上爬的小人罢。人生,原本是要积极主动的,那样才是对自己负责。

并且,普京“从来不致力于钻营和逢迎,对所有人都一视同仁”,这也是他的明智之处。在克格勃,他是没有后台的人,他取得的成就,都是靠自己认真的实干而不是浮夸的钻营,因为前者明显是他的长处而后者是他的短板,舍长取短着实不智。

再说一视同仁的问题。其实很多时候,最害人的就是阵营问题。我记得以前有某朝一个长命丞相,历经几朝皇帝而安保相位,凭借的就是无党无派。被卷进党派之争的人,多数是内心不够强大的,希望借助一种阵营来给自己增加底气,这样或许在一个时期内是有助益的,但既然有一半的几率站对阵营,就有一半的几率站错阵营。再加上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谁敢保证自己的阵营永远屹立不倒呢?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所以,无论你在政坛、商界,甚至学校、班级里,都可能处于是非的漩涡之中,只有保持内心的独立与清醒,不搀和党派之争,对众人一视同仁,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保身明哲。

此外,还有一点值得注意:“业余时间,他(普京)遵循‘人人皆有弱点’的原则,成为了德国啤酒的爱好者。”

从书里来看,普京是不嗜酒的,在他上任以后,还颁布了很多酒限政策,但他为什么会成为德国啤酒的爱好者,因为他需要一个弱点。这让我想到了曾国藩,无独有偶,曾国藩的一生也是在不断“求缺”的过程。真正的完人是没有的,就算有,或许遭天妒,或许遭人嫉。这倒不完全怪大家,因为大家会觉得,一个没有弱点的人是可怕的,或许他们会在表面上尊敬你,但心底里却是敬,而远之,他们很难会有朋友,谁会喜欢跟一个没有弱点的人交往呢,只能时时给自己增加自卑罢。

普京深知人性的弱点,于是给自己也制造了一些可有可无的弱点,就好像我们今天写总结的时候,总是会在最后选一些无关痛痒的问题来安放在自己头上,一篇没有“存在不足”的总结绝对是不完整的,但是,倘若不足太过严重,又会给自己带来麻烦,所以这个度要把握好,比如,“德国啤酒的爱好者”。上有所好,下必趋之。假如有人知道普京“喜欢”德国啤酒,给他送几箱去,想必也算不上什么行贿吧。由此可见,普京甚至连弱点也是精挑细选,顾虑深远,可见他头脑之冷静,谋略之深远。这也导致后来在叶利钦推荐他担任继承人,众寡头疯狂挖掘他的黑历史而一无所获。当然,当他只是被派到德国的一个小间谍的时候,做梦也不会想到自己有一天会站在总统大选的舞台上,他当时考虑的,只是如何融入自己身处的环境,融入一个普通的居住在德国的平凡人的生活,不至于被别人认为是一个特殊的人,便于他和普通德国人攀谈,以圆满完成自己的任务,毕竟,间谍也好,刺客也好,第一要素就是要足够平凡,平凡到把你扔进人堆里就可以立刻“蒸发“。在这一点上,普京无疑做得很好,虽然他自己没有意料得到,但是,这样的好的确也为他日后的沸腾之路贡献了一点光和热。

1990年,当普京由德国回到苏联,当时,“国内的情况非常糟糕,无论工作岗位,还是住房需求都岌岌可危。普京的好多同行被迫处在一种‘失业‘状态,没有房子,也没有前途。”在这样的情况下,普京还算幸运,“他进了大学,成为了校长的助理”,虽然算不上成功,也算幸运了,但对于“国内政治经济秩序趋于崩溃的困境,以及切身感到的对于自身、对于这个国家前途的茫然,都让他极为痛苦”,“正是在这种焦灼和忧虑中,普京对这个国家的未来做了深入的思考,这是开始他新的人生的必要准备,而普京后来在政途上的从容不迫,很大程度上也建立在这种准备的基础上。”

也正因为这段准备,所以,当“没有人知道这种混乱会走向何方,所有人都很茫然”的时候,“普京却逆流而上,作出了一个重要决定:向克格勃辞职,踏足政界。”

都说乱世出英雄。但生逢乱世,也并非每个人都能成为英雄。要想被时势所造就,你就要首先去把握时势,进而才能引领时势,成为乱世风浪里的弄潮儿。普京所作的正是这一点。当每个人都在混乱里懵懵懂懂,跟没头苍蝇一般为生计乱碰乱撞的时候,他却让自己的心沉淀下来。越是混乱的局面,越需要有一颗玲珑钻石心,这颗心要够清澈,才能够透过乱象看机遇,才可以透过现象看本质,这颗心要够坚定,才能不被乱流所左右牵引,始终如一地认准既定的方向。乱世是出英雄的,但更多人在乱世中成为饿殍,英雄和饿殍的命途,区别就在于你的心有没有乱动。

有了剔透钻石之心肠,还要有壮士断腕之豪气。要知道,当时他所拥有的,是“疾风骤雨、朝不保夕的时局中绝大多数人梦寐以求的安稳和丰足;在情报部门任职,有一份校长助理工作,中校军衔,以及16年无可争议的工作经历。这些都意味着更高的军衔和新的职位,只要再过不到9年,他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得到一份退休金”。然而同当年他放弃世界冠军的机会一样,他再一次义无反顾地放弃了那些悬挂在枝头的马上就要成熟的果实,而走向了另一处荒地。要敢于舍弃既得的利益,去追求尚处在虚无缥缈的可能,没有壮志凌云是万难做到的,这也是无产阶级革命最彻底的原理所在,赤脚的不怕穿鞋的,但普京胆子更大,穿靴子的也不怕穿鞋的。“对这些没有丝毫留恋,他的目光放在更远的地方,当机会来临,他义无反顾地做出了选择:平静的生活并不适合他,他应该做点什么”。

有的人注定是不甘于平静的,他们的一生都是在和别人的战斗,抑或和自己的战斗中寻求乐趣,他们中的有些人可能会一时失去一切而变得一无所有,但只要他们自己没有放弃这种战斗的斗志,终究会重新站起来,继续成为巨人。

在那时,普京仍然不会想到,自己将有机会成为像彼得大帝一样的一国之君,但是他并没有因为这样放弃自己的思考。我们都不是先知,无法洞穿自己今后的走势,但做好每一个当下,汇拢起来的轨迹就是一道不断沸腾的岩浆。

一旦你选定了一条道路,一路上你总将会看到一些路标,提示你正在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这样的路标并不确定会出现在哪里,可能在你出发的起点,又或者在你走了很长一段路途之后,甚至在接近终点的时候。这路标就是一些机遇,一些“贵人”。

普京在决定走上政途的不久就看见一块路标,那是他曾经大学里的导师索布恰克,后者需要一个顾问,而普京便在这时候走进了他的办公室。后来,索布恰克竞选列宁格勒市长,普京在幕后功不可没,被提拔为列宁格勒(后改名为圣彼得堡)第一副市长,但无论何时,他总是“有意躲在索布恰克身后,在这位热衷向公众强调自己的前辈的阴影里低调行事”。

索布恰克和普京,恰像一团烈火和一块坚冰,前者奔放高调,但最后却失意于政坛,若不是普京舍命相救,便将成为政治战争的牺牲品,而后者本分知礼,不但赢得了正职的信任,也在后来波诡云谲的政治斗争中得以保全。

在索布恰克失势于新一轮市长竞选之后,普京原本可以保全职位,但他很讲义气地辞去了副市长的职位,颇有点“士为知己者死”的意味,这种意气跟他素来的谨慎不太合拍,但也再次证明,他是一个跟随自己内心行事的人。

在这个时候,普京再一次变得一无所有,工作没有了,房子被一把大火所烧,无处容身,证件没有了,连存的钱也没有了,一个人祸不单行可以到达这种地步,便如古语所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但身在局中的“斯人”有多少能经受住这样的各种考验呢?所以可能上天还是给过我们大多数人机会,只是我们自己没有意识到并牢牢抓住罢了。但普京绝对不是大多数人,哪怕身处绝境,他也“并没有特别激动,人生中接二连三的波折早已练就了他不动声色的冷静和从容。他重新办理了证件,携妻女来到了莫斯科”。

在这之后,普京的道路便比较顺利了,当然其间他也遭遇过一次重要的纠结。那时候,他的学术导师,也是政治导师索布恰克被推到风口浪尖上,眼看就要沦为政治斗争的祭品,这时候,普京凭借自己超乎寻常的政治敏锐性,义无反顾地把索布恰克送到了巴黎,据说在这个过程中还动用了他以前在克格勃结识的黑道关系。时任俄罗斯总统的叶利钦说,“普京是在拿自己的前途去冒险。”“但是普京的这一举动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触动了叶利钦,激发了他发自内心的一种尊敬之情”。以致于后来叶利钦在讲述自己选中普京做接班人的心路历程的时候说,“在确定必须解除普利马科夫的总理职务之后,我常常痛苦地思索这样的问题:谁会支持我?谁真正地站在我的背后?突然我醒悟过来了——这个人就是普京!”

所以说一个人的果报都是有前因的,若不是普京冒着生命危险营救自己的导师,他也不会有后来的一切。回顾普京的这一系列经历,他放弃克格勃的安稳而冒险从政,他甘当索布恰克身后的人,他放弃副市长的职位只身来到莫斯科,他不顾个人安危营救导师,这点点滴滴,说明普京是一个有缺陷的人,他的缺陷是太容易被情感蒙蔽了理智,做出一些让外人意想不到的决定,但也正是他的这些缺陷,造就了他的第三次沸腾,因为,他真实地做了自己,他始终忠诚于自己的内心。一个忠诚于自己的人,才能够忠诚于家庭,忠诚于国家,忠诚于人民。

当叶利钦提名普京为接班人的时候,所有人都以为这只是叶利钦政府走投无路的一个笑话,没有人想到,这个侦查员出身的毛头小子竟可以执掌俄罗斯政权八年之久,并在一个几乎算得上政治经济全面瘫痪的废墟上,凭借硬汉铁腕,凭借英雄崇拜,凭借俄罗斯民族期待的大国崛起之梦,带领俄罗斯重新走上富国强民的道路,并赢得了全国绝大多数人的强烈支持。

最后提一点,普京于2000年就任总统,2004年顺利连任,他提出的口号是:“给我二十年还你一个奇迹般的俄罗斯。”但是宪法规定,总统最多连任一届,在2008年,他不可避免地要交出权力,踏上巅峰之后必然的下坡路。这原本是天道循环的自然规律,但普京为了实现自己那个关于二十年的承诺,却想出了一条偷天换日的妙计,把自己一手栽培起来的总理梅德韦杰夫捧为接班人,而自己则担任新政府的总理。这种把戏,就好像把玉玺从自己的左口袋,暂时挪到右口袋,一旦梅德韦杰夫四年任期结束,他再一次参与总统竞选,既没有违反宪法,又预防了权力的中断。事实上,梅德韦杰夫在任的四年,俄罗斯只是变成了没有普京的“普京政权”,新总统只是他的傀儡,所有的国策国事依旧在他股掌之间,哈,普京也会玩这种“小聪明”呢。

更为有意思的是,梅德韦杰夫在任期间,唯一做出的一件惊天之举,就是提议并实现了将总统任期从下届开始由四年延长到六年,也就是说,当他卸任以后,普京如果成功当选总统,可以干六年,如果再连任一届,可以干十二年,加上之前的八年,刚好整整二十年。

不管这是巧合还是有预谋的安排,只能说,把巅峰之后的下坡路变成下一次登顶的助跑道,这一点,只有普京做到了。

这样的人,只有普京一个。幸好,只有一个。

你可能感兴趣的:(生命不止,沸腾不已(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