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去了哪里?

                      茅台去了哪里?          -jeff

茅台酒作为中国第一国酒,一直以来都受到无数人的追捧,不仅茅台的股票价格一骑绝尘成为A股老大,市场上的茅台酒更是奇货可居。现在又到了年关的时候,据说53度飞天茅台在商场里不仅售价达到2000多一瓶,而且是一瓶难求了。是茅台酒厂生产不出来,还是全国人民都在喝茅台酒造成了茅台的极度稀缺?以致于茅台成了炙手可热的香饽饽。

大家心里都明白,如此高档的酒当然不是人民喝的,人民肯定是喝不起的。普通人一个月的工资也就三,五千块,喜欢喝酒的人也不可能买茅台当饮料喝,有朋自远方来显摆一下也稍嫌阔绰。

有人说,茅台酒是买的不喝,喝的不买,那是送礼的酒。几千块钱一瓶的国酒送礼,肯定是非常有面子的,送的人光彩,受的人也高兴。以前还可能有不正之风什么的,送好烟好酒给上级给领导找关系开后门。但现在这条路基本给封死了,很难走得通。你说你想找某个当权派为你开绿灯办点事,给他送箱“茅台”或一条“中华”什么的,有可能是在给对方挖坑,早早把他拉下马。

那莫非是酒厂的生产量有限导致产品稀缺?

2017年茅台酒的产量为4.28万吨!如果将吨位换算成500ml/瓶的话,1吨可装2000瓶,10000吨可装2000万瓶,4.28吨接近1亿瓶的产能。当然,中国有13亿国民,远远不够每人一瓶。但也不是13亿人都喝酒,喝酒的人也不一定都喝白酒。上亿瓶的产能,放在计划经济年代,平均分配给那些喜欢喝和能喝白酒的人,差不多就都能分配到,非常的公平,皆大欢喜。或者今年分不到,还有来年可以指望。差不多人人都可能得到的东西,有什么好稀罕的,干吗非要搞得那么紧张。

据悉,茅台酒的酿造历史有800多年。特别是茅台作为“国酒”的身份出现后,生产一直都受到重视,也得到过特别的关照。单从生产量方面来看,稀缺是个伪命题。而中国的白酒中名酒相当多,除了茅台,五粮液,剑南春外,还有古井,西凤,竹叶青,汾酒,杜康,洋河大曲等等数不胜数,而为何单单茅台受追捧?不光是商品本身,受追捧的还有茅台酒的股票,这其中有很大的成分都是由于人为炒作的结果。而且,对茅台的炒作已经不是一年两年的事,而是持续了好多年。可见,炒作茅台操纵价格是有计划有预谋的,是经过精心策划的,而不是单纯的市场行为。

能够进行如此大规模和长期投资的绝对不是散户,不是个人行为,极有可能是专业的投资机构。而小散们也只不过是跟风者罢了,跟对了也能赚上一笔,跟错了就可能遭受损失。

据央视财经栏目介绍,53度飞天茅台2017年度出货价就比上年上涨了700元/瓶,正规渠道已经很难买到。正规渠道没有,那不正规的渠道倒是供应充足。近日,央视财经记者揭开了茅台酒真正的去向之谜。譬如北京一家较大规模的茅台代理商的仓库里就有1万多箱茅台酒,这样的代理商全国还不知道有多少。除了代理商们收藏茅台,另外还有很多的专业投资机构也将茅台等高档酒类当做投资品种,而且基本都实现了增值。北京晟强贸易的负责人石强承认,他们存放的茅台酒一年下来就涨了15%。另外有人存了8箱茅台酒,2年后增值了200万,这种投资能与前几年的房产投资媲美。可见,茅台并不是真正的被消费掉了,而是被很多人藏起来了囤积居奇。收藏和投资茅台的目的无非就是为了获利,以图得到超额回报。而投资中很大一部分来自于“热钱”。

这些年,社会上也从来就不缺热钱,热钱似乎是专门为了炒作而准备的,人们对它既爱且恨既熟悉又陌生。热钱到哪里,哪里就会出现短暂的繁荣和虚假的兴旺。但是,热钱与投资又有本质的区别。投资是长期行为,回报也是合理的。热钱往往追求短期利益,来去一阵风,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而且热钱炒作的多是跟百姓生活有关的对象。热钱来了,被炒作的对象价格飞涨。热钱炒过房产,炒过生姜大蒜绿豆,也炒过普洱茶,藏獒,红木等等。热钱去了,就剩下一地鸡毛,满目疮痍。

酒是粮食精,也是神仙水。但茅台酒也还是用粮食酿造的,综合成本也就50元左右一瓶。价格围绕价值波动,市场价一,两百块是很正常很合理的,再高出百十来块也算不离谱。即便是尊贵如茅台,从生产量上来看,也不见得稀有,但价格已经虚高得有点离谱,一切都是人为的炒作,是受到资本的操控。

现在与酒有关的投资项目也蛮多,白酒投资,红酒投资,葡萄园投资,酒庄酒窖投资,还有与酒类相关的网络平台的投资等,构成了酒类投资的生态产业链。但,所有的投资都有风险,没有哪种投资是一直稳赚不赔的。当一种投资脱离了市场和实际需求成为一种投机,炒作就是为了找到下一个更傻的,找到接最后一棒的接盘侠。所以,那也都不是老百姓玩的,老百姓要去玩,可能会死得很难看。

                                      01-25-2018

你可能感兴趣的:(茅台去了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