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管理的悖论

教育管理的悖论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党的教育方针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许多报纸文件包括许多领导的重要讲话上都有这样一句教育的首要任务是“立德树人”。可在我们的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德育的位子是很模糊的,既没有配套的课程和活动,也没有可操作的载体和评价体系。

首先,师资公平保障不到位。从学校的学科设置来说,学校的课无形中分成了考试科目和非考试科目,考试科目又可分为以绝对分数来核定还是以等级考核来核定。考试科目无外乎是语数外,理综,学校的工作量核定一般是每周12节,它们的课时是绝对不能减少,只能增加。政治和历史是等级考核科目,课时可增加和缩减。例如国家规定初中道德与法治是初一必须每周三节课,可是很多学校规定初一只能有两节课的工作量。体育课初一也是三节课,可有些学校也是两节。至于综合实践等课程,更是想开就开,想灭就灭。极不规范,上级有关部门来查也就是两张课表,上级有关部门不是不知道也只是睁只眼和闭只眼。从教师的工作量核定来说也就有区别了,考试科目12节课满工作量、中间科目14节课满工作量、音体美16节满工作量。考核教师的绩效更加奇葩,非考试科目或中间科目的老师绩效的起点仅仅是考试科目老师的百分之60到百分之80之间,永远没有百分之百,然后评优评模、职称的竞聘、竞评就永远比不上考试科目的老师。美其名曰:考试科目的备课量大。可是非考试科目的老师管理学生的难度大就没人看到了。

其次,科室工作量的核定也是不科学的。科室工作是保障学校工作运转的重要部门,那一个部门都不可或缺。可是科室工作以课时的工作量来核定。差几节课的进科室,可科室工作繁杂、琐碎、责任大,而且这些工作对老师最重要的职称评聘是没有帮助的。因为老师的职称基本要考论文、学生成绩、赛课、先进表彰等等。评优明确规定一线教师,所谓的一线教师就是单纯上课的老师,所以科室工作每人愿意去干。所有的上级领导都认为只有单纯上课的老师最辛苦,不需要任何管理,学校就可以正常运转了。

第三、考核还是以学生考试的绝对分数来衡量。至于德美劳体无法考核,也无法考核,就忽略了。所以学校也就无限压榨学生全面成长的时间,让学生成为只会考试的跛脚鸭。至于这样所带来的后果,顾及不到了,因为长远的东西可以不负责。

第四、学校生源大战不断。学生考出好分数其实和学生本人有着很大关系的,所以每到招生,争夺优质生源就成了各学校的一大风景了。

所以,一讲到德智体美劳,那只是一个愿景吧了,还是给学生施点生长激素,考试出分数就行了。所以学生分为三六九等、老师也分为三六九等、学校也分为三六九等。罢了。

教育管理的悖论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教育管理的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