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小白的西方油画初体验

艺术小白的西方油画初体验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油画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很陌生的东西,在体制内的美术教育内涵几乎等于零的国度,从没有一个美术老师教过我关于画的构图、色彩的搭配(仅存的记忆只有三原色)以及画是用来表现什么的(我们只在乎画的像不像),更不要说什么是美,如何提升审美这么高阶的内容。因此对于去到荷法这种到处洋溢着艺术气息的国家,我是有一些胆怯的,因为没有底气,担心无法欣赏它们,就像网络上说,有的人看到美丽的风景统一用“哇,好美啊!”来形容一样。当然,这么说也不能说没有文化,但内心还是希望有一些更深层次的理解,来感受所见,记录所悟。

很庆幸,遇到了一个懂行的老隋,会画,会雕塑,会摄影,对西方艺术史了如指掌,又做过老师,会教学生,所以,我们一票大人孩子便都成了他的学生,更是粉丝。

今天我来谈谈自己对油画的一些新的认识,其实最初的印象可以用厚重,粗糙,高级来概括,厚重的油彩,表面不平整,高高低低,但又给人一种很高级的感觉,也许是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老外的玩意儿都很高级,哈哈……

关于像或者不像,小白我和普通人一样,看到画的像的都称赞画的真好,因为我的评价标准:像=好。但实际上呢,像是一种能力,同时也是一种意识,或者说有人在追求像到极致后便开始追求不同的视觉感受,也许和国画的写实和写意有些类似。单纯像已经不足以表达画者的思想,要让看者分出一部分心思来解读他们的想法和意境,小白我这么认为。所以今后我不会再轻易的用“画的好像啊”来称赞我觉得画的好的作品了。

说到笔触,这是一个很虚幻的东西,没有人来讲给我听,我是无法感受的,反之,讲解了,我似乎能体会到一点点,这个只能意会无法言传,因为功力不足。

题材,很大程度反映的是画者的生活和经济,还有社会现实和潮流。比如梵高,早期做过传道士,后来失业,靠弟弟救济;画风太过于超前,无人欣赏,没有模特,所以他画了很多自画像,星空,他的黄房子,他的房间,他的椅子,他常去的咖啡馆、酒馆,向日葵,稻田……又因为受到米勒的影响,画了很多农耕题材。有些人混迹于上流社会,题材便完全不同,赛马会,芭蕾舞者,大型聚会,野餐之类。

说到色彩,个人感觉早期的用色都比较保守,人物色彩的选择也比较固定,由于追求画的像,直接会选择接近真实色彩的颜料,比如肉色,淡咖啡色,灰色,阴影也会一直选择各种深度的黑色,但只要你仔细观察,阳光照射在不同物体而投下的影子是有不同色彩的,不只有黑色,就像隋老师说的一个笑话,古人都用墨汁画竹子,大家便对黑色的竹子习以为常,认为竹子就是黑色的,可事实上并非如此,阴影也是一样,同样具有色彩,所以有些人把水面的投影画成了彩色的,比如莫奈,最出名的睡莲,家门口的睡莲在不同的时间呈现出不同的风貌,可以明快跳跃,也可以暗紫深沉。另外要特别说明的一点就是梵高的眼睛可以自动白平衡,这个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他可以直接还原事物本身在日光下的真实颜色,同时他也可以不用调和颜色来使用,比如他想画绿色,他会用黄色和蓝色间隔或者叠加的笔法来绘画,当你远看或者眯起眼睛来看的时候,它就是绿色,很神奇吧!所以他的自画像,眼部阴影可以是绿色的,胡子可以出现橙色。

最后来聊一下透视感,也就是如何呈现有叠加的物体或人物的位置感,或者说空间感,在早期的油画绘制中,其实透视感已经发挥的淋漓尽致,却在中世纪衰败,当时除了推崇神,其他的个人崇拜,艺术等等统统抹杀,绘画技巧也是一落千丈,可以看到近处的房子比人小,或者人的身材比例严重失衡的情况,惨不忍睹,经过一段时间,发现绘画也是可以很好的宣扬宗教信仰,便迎来了欧洲的文艺复兴。

好了,这就是此次欧洲游的一些收获,用小白的视角呈现所看,所悟。

你可能感兴趣的:(艺术小白的西方油画初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