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22日教育日记

  一、关于谈话:

今天谈话的学生有:赵欣,陈红斌,田一岐,叶赛君,和宋俊瑶。五个学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偏科现象,根据每个人的自我反思,都认识是自己的前段时期比较怠惰和散漫随意,也决心在下一段的学习过程中,改掉自己的坏习惯,勤奋学习,以优异的成绩迎接九年级的到来!

二、关于班级论坛:

  昨天的班级论坛是由王爽主持,题目是“自卑”,做這個題目的原因,第一,班級裡有同學內向不敢上臺表現自己,第二,現社會有很多人對自己沒信心缺乏勇敢,每個人內心都有一個不為人知的自己,對於自己的缺點,表現抗拒心理。這需要鼓勵,要相信自己是最好的,也要拿這個主題來鼓勵大家。養成樂觀開朗的性格,大膽的展示自己,給別人帶去快樂和陽光。可以通過自己身邊的自己的親身經歷來講述,也可以說一些鼓勵的話,或者說如何避免自己感到自卑。發言比較好的學生有:華菁菁,林盟阳等。大家的發言告訴了我們,向我們指明了如何避開自卑做最好的自己,怎樣去認真的提昇自己,需要我們內心強大,面向陽光給予他人微笑,也要幫助他人遠離自卑。

三:关于阅读

之一:

第88条建议:

每一位教师都有他的优点,有别人所不具备的长处,能够在精神生活的某一个领域里比别人更突出、更完善地表现自己。这一点正是每一位教师对于教育学生的复杂过程所做的个人的贡献。但是与此同时,每一位教师都应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智力的、道德的、审美的、身体的、心理的、情感的文明的源泉)的一部分。

我们的教育观点和信念是在工作过程中形成的,包括以下几点:

(1)每一位教师不仅是教书者,而且是教育者。由于教师和学生集体在精神上的一致性,教学过程不是单单归结为传授知识,而是表现为多方面的关系。共同的智力的、道德的、审美的、社会和政治的兴趣把我们教师中的每一个人都跟学生结合在一起。课——是点燃求知欲和道德信念的火把的第一颗火星。

(2)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当对具体的学生实施个别的影响,用某一件事引起他的兴趣和爱好,鼓励他,激发他的独一无二的个性得到表现。我们每一位教师都不是教育思想的抽象的体现者,而是活生生的个性,他不仅帮助学生认识世界,而且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本身。这里起决定作用的是:学生从我们身上看到是什么样的人。我们对于学生来说,应当成为精神生活极其丰富的榜样,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才有道德上的权利来教育学生。无论什么也比不上一位聪明的、智力丰富的、诲人不倦的教师,使学生感到那样赞叹和具有吸引力,以那样强大的力量激发着他们上进的愿望。

  只有在每一个学生遇到教师有这样的“活命水”来浇灌的时候,才能蓬勃生长,否则就会干枯和衰败。智慧要靠智慧来培育,良心要靠良心来熏陶,对祖国的忠诚要靠真正的为祖国服务来培养。

我对这些把学生的命运托付给他们的教师,有了不止一年的了解。这是一些聪明的、诚实的、热爱儿童、热爱科学和热爱书籍的人。一种强大的力量——对知识和认识的渴望把我们大家结合成一个集体。我们每一个人都感到自己是小学生,每一个人都在精神生活领域里有一种爱好。

(3)我们认为,只有教学是在集体和个人的丰富的精神生活的背景下进行的条件下,才可能有完满的智育。

在正确的教育下,少年会感到一种把自己的智力财富给予别人并从别人那里吸取智力财富的精神上的需要。上课、在课堂上获得的科学知识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获得的脑力劳动的素养——这一切在智育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这些只是多方面的智力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一个集体中,应当经常感到有一种勤学好问,向往科学,钻研有趣的、引人人胜的问题和书籍的志向的脉搏在跳动。

而集体的这种智力生活的源泉、指路明灯和第一个推动者仍然是教师。智力生活的存在这一事物本身,就取决于教师的知识、思想、兴趣和博学的程度。在学龄初期,教师对儿童来说,是打开事物和现象的世界的人,而在少年时期,教师就是打开思想的世界的人。

青年的精神志向的纯洁、高尚和无私,在自我确立时期对于知识渴求,以及师生关系中的诚挚和相互关心,这些都取决于集体的智力生活的丰富性。

(4)我们深信,只要是一个正常的人,他就能获得智力的财富,就能享受完满的智力生活的幸福。

(5)我们深信,少年期的智育和教学,完全不同于童年期。我们在少年学生面前不仅揭示自然界、社会及其规律性,而且揭示他们自己本身。这里所指的不仅是心理的修养,而且指在所有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性质和方向性。少年在认识世界的同时也认识自己。少年在认识自然界和社会的规律性的同时,应当确立一种信念:他前进了一步,这不仅是因为他学到了一些新东西,而且是因为总的说来他变得更聪明了。

没有对知识的渴求,就不可能有完满的精神生活,从而也就不会有创造性的劳动生活。因此,我们必须培养学生对自学的发自内心的需要。

92条:

热爱儿童。

只有你自己依恋孩子们,离开他们就感到无法生活,只有在跟他们的接触中你才能找到幸福和欢乐的时候,孩子们才会依恋你。

补充阅读了71条建议:

1、没有必要让学生以熟记为目的而独立阅读教科书(除非教学和教育的目的提出这样的要求)。这种课不需要编制图表、详图、示意图之类的东西,那样会削弱课的思想方向性(要做这类作业的话,可放在复习期间和把知识系统化的阶段进行。)同样地,在文学课上着重分析作品的思想性和美学价值的时候,也没有必要顺便地复习教学大纲的其他章节。

2、在学习语法时,学生的课外实际作业(课外阅读、就某一条规则做些练习等)就具有重要意义。掌握语法是一个长期地运用所学知识的过程。

3、我们把“解释事实和现象”作为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在这一方法里,知识的深化是跟知识的运用紧密结合的,这样也加强了不随意识记的作用。要想把某一材料在记忆里保持得很牢固,就要给学习这一材料分配较长的时间。对于那些用来解释和分析生活中的许多事实的规则、公式或其他概括性的原理,如果教师想在一节课或几节课里就让学生掌握它,那就不可避免地不但使学生得到的知识是肤浅的,而且会使他们的智力变得迟钝,使他们的智慧的创造力受到禁锢。学生不会使用语法规则,正是这种匆忙地学习教材的结果。

4、

教学方法要与智育的任务相适应,这一点也决定着课的结构和课的各阶段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1)把学生完成实际作业跟第一次感知知识和知识的发展、深化、运用紧密地结合起来。

(2)运用知识(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不仅是使知识得到深化和发展的最重要的、主要的途径,而且也是检查和考核知识的最重要的、主要的途径。

(3)掌握知识过程的长期性和渐进性。

在小学的课堂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是这样一些作业形式,其主要特征是要把(一)教师的话,(二)直观形象(实物、图画等),(三)儿童的实际活动这三者结合起来。

我们在高年级放在首要地位而采用的教学方法,都明显地具有脑力劳动的下列特征:(1)利用以前所获取的知识和技能去“猎取”新的知识;以此为目的而独立地分析各种事实、现象和事物。(2)养成独立地把课堂上得到的知识加以运用的能力;形成、发展和加深为此目的而必需的技能和技巧;为此目的而完成实际作业,如做练习、进行计算、解应用题等;装配各种机器和机械的活动模型等。(3)在自然条件下和实验室里对各种现象和过程进行研究工作。

在“演讲—实验教学体系”里,在一些课上,让学生完全独立地学习新教材。在这里,占首要地位的,是让学生独立地钻研好几种资料来源,或者让他们在完成实际作业的过程中一边读书一边研究某种现象。这一体系有助于动员学生自己去积极地获取知识。学生和他的精神世界不仅是教学法研究的对象,而且是教学法的主要动力。

之二:

今日继续阅读《给青年教师的四十封信》之十——一场战斗,一堂课。

  在这一封信里,郝老师由青岛原德国租界区的下水道零件更换说起,强调了细节、严谨和责任心的重要性,一流的执行力,高度的责任感造就了卓越的品质。

    接着郝老师通过他所听的十节课进行了总结,一堂课犹如一场战斗。十节课存在了以下的几种类型不足:

  一是“阵地不明”型。表现为不清楚一节课要教什么,也不清楚学生的学习目标是什么,不明白最终要达到什么教学目的。这是教师备课不充分,对教材没有认真分析。

二是“舍本逐末”型。

三是“越俎代庖”型。在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应该是组织,调动,检查,督促学生进行学习,从这个角度来讲教师是导演,策划不应该具有幕后,其实站在前台也是启发,答疑是学习的配角。

四是“贪多求全”型。一个大的教学目标要分分成几个阶段,目标调动学生完成一个目标后再转移到另一个,对每一个目标都要及时进行检测反馈,看学生是否掌握,如果没有掌握,就需要及时巩固。如果把全部目标都摆出来,学生一下子吸收不了,头脑里就会一片糊涂。

五是“纸上谈兵”型。掌握知识会在让学生练习,练习既是目标也是手段。练习能巩固知识,练习能暴露问题,从这个角度来看做题也是手段。

六是“枪支弹药不足”型。

七是“不问战果”型。很多老师只关注自己讲完了没有,而没有重视学生学会了没有,讲完不等于学会。

    课堂的灵魂其实就是一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课堂秩序不好,老是缺乏有效的课堂管理方法,这是现在存在的一个共性问题,那么课堂秩序不好的原因是什么?

第一核心问题就是老师没有把学生引进这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主轨道上,他在课堂上没有学习的目标,没有钻研的兴趣,没有成功的体验,无所事事,他不说话,不捣乱,干什么?很多课堂之所以乱,是和老师讲课不清晰,只顾自言自语,不注重学生学习有关系。

第二,老师缺乏对学生进行学习学习习惯的培训,学生没有养成学习上训练有素,什么叫训练有素,就是课堂上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都要有规范有要求,学生完成每一项任务就要做到,而且要高效,学生读书听课的姿势,桌子上物品的摆放及笔记的要求,举手的动作,听到老师发出的指令要迅速完成的,这些都需要老师长期严格的要求训练。

第三,学生对老师没有敬畏感。孩子毕竟是孩子,爱每一个孩子就应该是既关心有严格。

    优秀是一种习惯,既要严格要求学生也要严格要求自己,这样才能达到言行一致,行为世范。试玉要烧三年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工作贵在坚持,真正评价一个人的工作态度,不是看以什么样的态度开始,而是看以什么样的态度结束,特别是在遇到困难,挫折,经受误解,没有成绩的时候,在一个人独自工作,还是还没有被领导肯定的时候,这才是真正考验一个人品质的试金石,也是锤炼一个人成长成熟的熔炉,在我们还没有取得成绩时,更没有丝毫懈怠的理由。

        反思:课堂是我们教育教学的主要阵地,需要我们精心备课,激情讲解,科学施教,耐心答疑,需要我们和学生们一起共同努力,共同编织梦想的场所,课堂更是发展学生智育的场所。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讲“课是学生的智力生活的这样一个主要的领域,在这个领域里,进行着生活经验丰富的教师和刚刚n迈出生活的初步的学生之间的精神交往。教师的个人榜样在课堂上是非常重要的。

      课不仅是以知识的内容来教育学生。同样的知识内容,在一个教师手里能起到教育作用,而在另一个教师手里却起不到教育作用。知识的教育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知识究竟跟教师个人的精神世界(他的信念、他的生活的整个的道德方向性和智力方向性、他对自己教育的对象即年轻一代的未来的观点)是否紧密地融合为一体。”

  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变课堂为天堂。

之三:

今天阅读了《精要主义》的前言。

设计人生以一种精要的方式。

    生之智慧在于摒弃不必要之事

    ____林语堂。

    若要最大限度成就真正重要之事,切忌贪多求全,事事应允。

精要主义正是对“更少,但更好”的不懈追求,这意味着不是偶尔为之,而是把追求“更少,但更好”当成行事的铁律。

      精要主义不是如何完成更多的事情,而是如何做好对的事情,他也不是提倡为了少做而少做,而是主张只做必要之事,尽可能做出最明智的时间和精力投资,从而达到个人贡献峰值。

      经验是一种自律的系统的方法,用于决定个人贡献峰值的所在,然后轻松的执行。

    如果不能自己安排生活的优次序,就只能任由别人替你安排。

    奇怪的是,对成功的追求反而成为失败的催化剂,这一点需要反复强调一遍,我们能成功,换句话说成功会让我们偏离最本质的事情,这些事情最初曾是成功的源泉。

  精要主义来袭。

  选择的数量呈指数级增长,要做的决定越多,决定的质量就越差。

高度互联与信息过窄,导致社会压力增大,现在的问题不是信息过量而是观点过多。

你可以拥有一切的错误引导。

    为自己而活,不是偶尔说说不,而是要有目的的,深思熟虑的,战略性的淘汰那些不重要的事情,不仅要摆脱那些明显浪费时间的事情,还包括放弃一些很好的机会,不要疲于应付那些让你在多条战线上作战的社会压力,要学会减少简化,并通过淘汰其余一切来教育,绝对重要之事。

人生与事业的断舍离。

一探索二排除三执行。

它会指引你一条路径,让你的人生和事业更有效率,更有成果,更令人印象深刻,他就告诉你一种系统的方法,让你弄清楚什么是重要的,淘汰掉不重要的,并轻松的执行那些精要知识,简而言之,它将教会你“追求更少”运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从经验主义思维到精要行动,精要主义的核心思维模式就是,时间与精力只用于有意义的事。

探索区分无意义的多数和有意义的少数,我们不仅要找到过多的好事情去做,而是要寻找个人贡献峰值的所在,重要的事情,恰当的方式,合适的时间排除,摆脱无意义的做事,多数说不才是实现个人贡献峰值的关键所在,彼得德鲁克曾说过说:不可以让人变得高效,因为说不的人,会说这不是我的事。

  当我们丧失选择权的时候,别人会替我们作出选择,所以要么谨慎的选择有所不为,要么不由自主任摆布,执行上有意义的少数做起来。

  只想让有意义的少数做起来毫不费力,不是逼着自己去执行,而是把时间省下来,创造一种方法用来扫除障碍,使任务执行起来变得尽可能轻松自如。

  从今以后,“更少,但更好”将成为我的人生格言,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这也是我的人生哲学。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9年5月22日教育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