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你们在我身边

一直以来,我似乎都是过着顺风顺水的生活,小日子虽然没有过得红红火火,却也温馨平静。

我出生在一个普通甚至生活略显拮据的小家庭,自我记事起,里面就住着我的父母、奶奶还有弟弟。我们家所在的地方落后又偏僻,去买点生活用品都要骑摩托车几公里。但是很庆幸,我的父母虽然没啥文化,但是思想很开明,从来都不会重男轻女。

关于教育:

记得那是小升初的时候,我糊里糊涂地参加了一场考试,然后又幸运地被县里最好的一所私立xx学校录取,我们那所破落的乡村小学一共有3人被录取,而我们的上一届可是连一个人也没考上,当时的学费比我现在上大学的学费要高出许多,当然我也可以选择放弃然后去读镇里的公立中学。很清楚地记得,那个暑假的某一天,我跟我爸并排躺在客厅的地板上,他跟我说:“老汤,咱们过几天就去xx学校报名,我钱都给你借好了。”,那时的我并没有察觉到这一决定背后父母所要承受的经济压力,只是一瞬间超级开心地为我能成为xx中学的准学生而自豪。

因为身边考上xx中学的人少之又少,消息很快就在四处散开来,我开始也听到一些不同的声音,有人会在聊天的时候有意无意说起“咱们这家庭也不能跟人家那有钱人比,现在是女孩儿考上了,要是弟弟考上了那还是另外一回事,其实也不用去那么好的学校。”而我爸爸的回答从来都是“女孩男孩全都一样,孩子考上了就一定要让她去读。”那是的我心想:爸爸真好。

上了xx中学之后,我的第一个同桌,仍然是一个来自农村的质朴女孩儿,在第一学期快结束的时候,她突然说她要转学了,因为家里没钱,而且,他的弟弟马上也要小升初了,她的父母希望她的弟弟考上之后也能读xx中学,可是家里的经济承受不来两人的学费。那应该是我第一次意识到不是所有的父母都跟我的爸爸妈妈一样,也是第一次意识到原来在别人的心理,男孩女孩的分量真的是有所差距的。

接下来我的求学之路一直相对平坦,继xx 中学之后又考上了县里最好的高中,最终也上了国本,现在就读于广州一个很不错的大学。其实回想过去,这一切都归功于xx中学的经历,在那里我经历了3年全封闭式的教育,每天很早起来晨跑,上特长班,然后上课,晚自习,定期阅读,做课前展示,整理宿舍...这一切具有严格的执行制度,以至于后来到了县高中,大家都因为新环境的应要求而受不了的时候,我倒觉得日子比起之前似乎更轻松了。这一切的资源都是作为一个乡下的小女孩在她们的生活环境里所不能享受到的。在那里我学会了自我约束,学会了管理自己,这是最最宝贵的财富。倘若当时我上的是另外一个初中,接触的是另外一个环境,我真的不敢保证散漫而又喜欢随波逐流的我后面的路是否还会如此顺遂,可能我早已在某个人生分岔路口拐了弯。

对于教育这一块,我很满意一路以来的每一个选择,真的超级感谢我的父母,倾尽所有甚至是负债让我享受到了更好的资源,看到了不一样的风景。

而且很难得的是他们也一直在顺其自然,从来没有逼迫我们去学过任何的补习班兴趣班,当然当时甚至是现在的农村社会可能也没有这种全民送娃学习的风气,穷也是其中一个原因,所以我们的童年过得特别快乐,每天放学跳跳皮筋,骑着个小自行车一群人到处溜达,小日子就这样过去了。

我的父母分别只有小学和初中水平,但是他们对于教育方面的消费从不吝啬,在我们小学那个年代,用我爸的话说就是那时候我们有时连买菜的钱都没有,他们也一样尽心尽力地支持着我们。每次学校有人来推销与学习有关的东西,不如说“四库全书”,随身带录音机等,只要我们任何一个人回家说想要,他们就会买。家里的录音机、DVD好像也是因为我们学英语的需要而买的,这些东西,在那时的我们家,都不算小消费。

突然想起小学时有一段时间,我妈在外面帮别人纺纱,久久回家一次,又一次我就趁着她要回来,让她经过镇上的书店顺便帮我买一本书,就相当于我们现在的语文教材全解,但是因为我说的书名跟她看到的有所出入,所以她把我那一个年级那一个系列所有的书都买回来了。后来有一段时间,学校开了一张“推荐阅读书目”,我妈也是载着我,到镇上最大的一家书店,把清单上面的书店里有的都买了下来,后来每次我们去买书也都是一大袋一大袋的买,所以现在我们家有很多课外书,在这方面他们从来有求必应。

我真的觉得我的父母超级伟大,有时想着,将来有一天我也会为人父母,虽然现在的生活环境跟家庭条件只会越来越好,我真的无法保证当我的孩子需要我将大部分的资产或者是负资产投资到他们身上时,我会做出如我父母那般的决定。

所以长到今年20有余,每每想起我的父母,我都只有不尽的感恩和感谢,也很庆幸成为家里的一份子,我们没有钱,但是我们很满足。

你可能感兴趣的:(谢谢你们在我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