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媒VS互联网,路在何方?

报纸曾经历百年辉煌,杂志因凝聚精英而受广告主长久追捧。但近十年“纸媒消亡论”数度喧嚣,欧美报业也不断传出老牌报纸倒闭的新闻。一边是“纸媒”萧条,一边是“数媒”浪潮;一边是新闻专业的思想捍卫,一边是信息碎片的信任危机。在互联网时代,纸媒已死还是即将重生呢?

纸媒VS互联网,路在何方?_第1张图片

让我们回顾一下报纸盈利的“黄金40年”,传统纸媒在理论与实践层面都经历了较长的历史发展,积累下了经过时间的积淀与检验的独特优势。纸媒也通过相对专业的采编队伍、充足的财政拨款以及品牌广告优势在21世纪初横行多年,媒体人认为日子会一直好下去。但这40年是由更早的媒体“电视”变革所引起的,电视广告的兴起导致了报纸业务的萎缩,主要盈利城市订阅份数急剧下降,硕果仅存的报业公司就因此获得了垄断价格。这笔财富是由变革带来的,同样也会被下一次变革带走。

在新媒体时代,纸媒的衰退已经成为共识。随着《21世纪经济报道》创始人刘洲伟、《逻辑思维》创始人罗振宇、虎嗅网创始人李珉纷纷逃脱传统媒体,在新媒体领域二次创业已经让人们隐隐嗅到了纸媒死亡的气息。

纸媒VS互联网,路在何方?_第2张图片

然而,在蓝海中滋润数十年的纸媒并不死心,面对巨大的印刷成本、落后的发行方式、原始的传播机制以及高额的人力、资源等天然的短板。纸媒们依然固执地认为“在新媒体时代,死的是纸,而活的是内容”,并提出“内容为王”的口号,自以为用网站、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就能承载起传统纸媒,将这些所谓的“标配”备齐,就可以吸引关注,使纸媒重生。但是,大家都看到,明天出街的所谓杂志独家已基本失去价值。互联网时代无独家,纸媒总是慢一步,已是事实。

“内容为王”貌似很有道理,但是大部门纸媒仅仅停留在对事情的简单报道上,缺乏对新闻的深刻解读。以鸡毛蒜皮的社会纠纷、极度无趣的党报党刊等为内容所覆盖的新时代读者,能占到社会消费比重的多少?而且,优质内容就仅仅是几篇高质量的稿件?百度百家这类各种观点相互激荡的平台,纸媒无法做到;ZAKER的RSS订阅,纸媒同样无法实现;“今日头条”的“你关心的才是头条”,纸媒更是鞭长莫及。纸媒们玩起新媒体仅仅把新媒体当做内容推送的平台,然而在互联网时代,不仅仅是“内容为王”的时代,更是“用户为王”的时代。“内容为王”,这种观点建立在内容生产和供应垄断的基础上,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生产垄断早已被粉碎。反观微博、微信,虽然这类产品不是专门的新闻类产品,但依旧展现了强大的媒体属性,拥有内容丰富、消息及时、信息量巨大的特点,并完完全全地超越了所有的新闻类APP。微博、微信不是媒体而胜似媒体。

在这种情况下,纸媒还提出过“付费阅读”的口号,企图将“付费卖报纸”的方式转移到移动端。在中国市场,中国用户并不愿意为此买单。就好像在中国,很少有企业愿意制作PC端的单机游戏,游戏内盈利模式受限,如果仅仅靠付费购买变现,那这个企业一定会成为互联网时代的遗孤。除“付费阅读”外,广告也是纸媒们的重要收入来源。然而,2014年海尔发邮件通知媒体,今后不会向杂志投放硬广告。再看2014年的春晚,与往年春晚相比最大的改变恐怕就是微信红包的加入,微信红包带动了春晚观众的互动,据腾讯官方数据统计,有185个国家,超过8亿的用户参与到了微信抢红包的活动,共摇了72亿次手机,平均每人摇了9次,在巅峰的时候每秒同时有8.1亿人在摇手机,共领取微信红包1.2亿,最高金额红包为4999元,红包总额高达5亿元。连央视春晚都受到互联网的影响,更何况纸媒?2014年的寒冬,纸媒告别了自己的过去。

纸媒VS互联网,路在何方?_第3张图片

纸媒面对互联网的强力冲击,又该如何应对呢?尽管,纸媒相对于新媒体有百般的不足,但也有他得天独厚的优势:曾经海量的用户背后隐藏着独一无二的数据,新媒体商业模式复杂多变,难以把握,不能完全自己去培育稳定的生态系统。如果纸媒可以拓宽产品线,向综合社区转型,探索特定区域的有效覆盖群体,进而对用户价值进行最大限度挖掘,然后对接手机、电脑等网络终端,最终打造成O2O服务,从而实现媒体价值的增值年。

你可能感兴趣的:(纸媒VS互联网,路在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