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策划入门?不具备这两个素质先免谈

关于方案,一直想把这几年积累的经验整理出来,待到真的整理的时候,说是说得一套套却发现写下来并不像想象中那么简单。

坦白说这类分享方法的事儿不能像平时写东西那般随性,更得慎重严谨以免误人子弟,思前想后怎么样表达的具有逻辑条理,如何浅显易懂又能直戳痛处让我多了许多顾虑。所以这篇文断断续续的写了好久,久的远远超过我写一个完整的案子。待到完成的时候,不怕被误的可以凑合着看看啊。


在分享一些工具前,还是想聊聊,什么样的人适合做这个事儿?

为什么会对这个问题着重聊聊,啰啰嗦嗦倒不像是我的个性。但主要是考虑补充当事人对自我的认知也是个严肃认真的事儿,写方案本身并不会有趣到让你爱上它无法自拔,甚至在起初的时候会出现烦躁和急火攻心。“我适不适合”“我哪里适合”也是我早期一直在思考的两个问题。

以前我会觉得没有所谓的适合与不适合,只是看有没有用心。因为发现很多人在提出问题的时候,并不是真心的想要去解决问题,最终的目的不是让自己进步,而是希望别人能代替他去完成工作。

举个栗子,“请教”有时候会变成一种高明的铺垫,

“我实在写不出来,你能帮帮我么?”

又或者是“我想写一个方案,你有什么建议?”

10句话不到就问“你有时间么?不如你来帮我写?我觉得自己还是不行。”

我常常打趣这种就是典型的动机不纯了,你压根都没有下决心想要把这个事做成,跟你说再多的方法估计也不会真的往心里去。没有人天生就会写方案,写文章,谁又不是花心思写了一篇又一篇,做了一个又一个案子之后,才有了自己的一套思路?很多人不愿花心思去做,多半是觉得自己不需要这门技能,可事实上做方案是一门“基础学科”,我经常会把它当作是梳理自己思路的一种方式。它的核心只有两点,“思路”和“表现方式”。

除非一些特别行业比如广告公司、策略公司,任何一家公司里没有人应该是专门做这个的,同理也不应该成为你不去掌握它的借口。这样的话,有没有花心思去做必然是能否做成的核心,这和我们做任何事情的道理都是一样。

上面这些依然是我一直的观点。只是后来我的想法又有了些转变,归纳下来,如果说我们认为这个人适合,他首要需要具备的核心能力有两点:

方案策划入门?不具备这两个素质先免谈_第1张图片

1、“感知力”

何为“感知力”?我在知乎上看到过一段很形象的解释,

#关于感知能力#人与人之间的重要差别之一就在于对事物的感知能力上,或者更准确的说是对同一事物的感知程度上;同是眼前的景物,内心丰富之人便善于发散联想,借着想象的翅膀上天入地遨游一番;而对于内心迟钝之人,则思维仅能局限于眼中看到的东西,相比前者,要表面肤浅许多;

百度里面对“感知力”解释的延伸很让人绝望,

感知力绝大部分与生俱来,感知力弱的人后天再怎么努力培养,都比不过天赋异禀的人。

在我的经验里,性格“闷骚”的人“感知力”会相对更强,他们对生活敏感,有触觉也有想法。也许在旁人眼里很细微的事却能被他们拼凑成各种画面。手指接触杯口的感觉,接触键盘的感觉,水流入喉咙的感觉,鼠标的声音,开门的声音,某个人的某句话,某个表情等等等等,捕捉到各种琐碎,建立自己的脑回路,选择切入的角度,下笔。这一系列的动作如果要做的很自然很流畅,你必然是个很懂得如何使自己安静和专注下来的人,但必然你也是个内心情绪容易翻江倒海的人。

不过如果说“感知力”这个词放在今天讨论的这个话题语境中,这里提到的基本可以理解为“方案/文案中的客户思维”。

可能是在乙方公司呆过,我一直强调这种能力带来的效果,“感知力”强的人更容易号到对方的脉门,也更容易抓住核心一击即中。如何搞清楚这份东西是给谁看的,“感同身受”,“想其之所想”,从而完成对这个人需求的把握,站在这个人的角度去思考?如果我说自信心爆炸的人在做到这一点上会略显吃力和思虑不周,不知道会不会有人呼呼喝喝的抡起棒子来和我论个短长。

2、“结构思考力”

别人总说我十分奇怪,数学不好但逻辑性很好。我猜想多半是在大学辩论队的时候训练出来的。不过显然逻辑这东西与数学并无直接关系,但它在方案中扮演的角色十分重要。

说起逻辑,思维导图也是我在启蒙导师身上学到的很受用的一种工具,主要是用在头脑风暴、方案框架梳理上。那时候还只是在大白纸上面画,近两年来看到有专门的老师开设思维导图的课程,mac版mindnode pro,windows版Xmind这类工具也很好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这些软件做笔记,有意识的去培养一种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思维习惯。

最近在读一本书,叫做《结构思考力》,作为思考力/表达力结构思路的工具书,它表述的是一种“先总后分”的思考与表达方式,强调先框架后细节,先总结后具体,先结论后原因,先重要后次要。

中国传统思考与表达则更倾向于“先分后总”,也就是先将所有的细节及逻辑叙述完毕,最后再总结出中心思想。实际上在沟通以及文字表述上,从使受众能快速理解出发,这样的陈述明显会将问题复杂化。你可能说了一大轮,最后被不耐烦的打断“你到底想说什么?”、“所以呢?”、“那你想怎么办?”你可能写了一堆文字,最后看的人说,“你到底想表达什么?”

原来以为报告写不好是文笔问题、ppt做不好是技巧问题,了解到“结构思考力”后发现,真正的原因在于分析问题的逻辑结构不清。


“感知力”与“结构思考力”这两大核心能力,怎么样更具象的表述?

打个比方,无论是汇报工作的方案,还是写给ABCD的提案,很多时候一个被打回来的案子99.9%都是你没搞清楚“看这份东西的对象”他到底想要什么

“搞不清楚”这个词很有意思,为什么会搞不清楚?这里面有两个问题:

第一,前期沟通出现问题,表现在沟通的方式上。

常出现在初初接触方案的人身上,他们经常会很委屈,“当时被安排做这个事的时候就没说清楚”。工作中出现这种情况再正常不过了,解决方法也很简单粗暴。

1、要有沟通意识,就是去问到明白为止。

多问并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很多人怕问多了,领导会觉得提问者能力有问题,战战兢兢。可却不知道领导更担心你不懂装懂,最后他以为你知道了,实际上你并不知道导致拖延了进度,耽误了事情。看起来明显后面的情况会更加糟糕,被认为能力有问题的可能性更大。

再者,提问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帮助让你写方案的人梳理他自己的思路。一件事情的沟通是双向的,若是沟通不到位,一可能是对方很清楚但你没理解,二便是说的人自己也还没理清楚,而从问到确认的这个过程就是让他从嘴巴到脑子重新梳理的过程,你别笑,第一次和第二次方向不同重点不同的情况因各种原因是时常发生的。

2、就是要具备结构思考力,优化沟通技巧。

如何清晰的找出别人说话中传递信息的结构,并有效地概括出核心内容呢?

简单打个比方,如果你要做一个活动案,无论需求方说了多少有的没的,首先你要了解一个活动的总体情况,也就是所谓的关键信息:

·谁来做这场活动?(如果是合作,是怎么个合作模式)

·时间、地点、活动的参与对象是谁?

·活动的规模?预算?

·活动的目的?活动期望达到的效果?(销售?影响力?)

其次,要对收集到的信息增加你的想法/疑问进行复核确认,尤其是目的效果与预算(目的源于他到底想要的东西,预算是往往实际工作中会出现很多人告诉你没有预算):

·(没有预算的情况,怎么着也尽量套出个心理预期)那您觉得大概在哪个范围之内是可以的?

·(实在预算连个范围都没有,也得有个对目的效果具体的期望)如果说活动的目的是XXX,那我的理解是XXX,你觉得呢?(引导式的问题)

在一问一答中,要考虑到从繁杂的信息中识别关键点,理解他人的核心内容并且能总结的条理清楚的反问回去再次证实。这正是结构化思考的能力。

第一步,识别信息中的事实理由以及结论,找出信息中哪些是观点类的,哪些是事实描述类的信息,观点类的信息哪些是结论,哪些是理由,并将其区分开来。

第二步,找出事实与观点的对应关系,并画出结构图。然后,找出这些事实和观点的对立关系,依据事实、理由、结论的对应关系画出金字塔结构图。

第三步,一句话概括出所有内容。接受信息除了前两步做到听清楚以外,最后还要简单扼要地概括出所有内容,做到说明白。

第二,是做案子的时候,表现的思路或方式出现了问题。

你理解了需求方的意思,但是你呈现出来的东西并不能很好的让人看清楚里面的意思。

举个例子,我经常和别人说,一长段文字如果放在ppt里,能用图表表达就用图表,不能用就提炼出小标题放在最前面,目的便是让最懒的阅读者能通过小标题就知道你要表达的核心观点是什么。

这里有一个典型的“感知力”的逻辑。巨大的信息量以及快节奏的生活状态对我们的阅读产生干扰,大段的文字会有几个耐心的人能够读下去我不清楚,但是站在看方案的人的角度(客户思维),如何花最少的时间最高效的获取信息才是关键。写方案的人便是要更好的去创造这种条件。

大部分人堆积大量的文字是出于想越详细越好的心态,只是对于没有提炼出观点的文字,你可别想当然的认为别人有大把的时间和个人爱好再重新处理一次你传递的信息。

那么如何呈现?有三点可以注意(下次再做详述)

1、“结构思考力”中的“结论先行”逻辑概念


方案策划入门?不具备这两个素质先免谈_第2张图片

2、符合“大众审美”

关于大众审美,在我刚开始做方案的过程中有过一位启蒙老师,他让我翻遍了各种时尚杂志,研究里面图片与文字的呈现方式、中英文字体等等,不得不说那个时候我才认识到原来方案和大学里做的ppt并不是一回事。

以前很喜欢搞一些动画,非要花里胡哨的才觉得好看。到后来觉得浪费时间,版面越来越简单,再后来甚至连模板都不再上网找,自己拿色块和线条就那么随便一搭。似乎每个写ppt的人都会经历从大量的上网找模板到自己排版的过程,其实都是对“美”在认识上的变化。“简单”与“精致”,“画龙点睛”与“不喧兵夺主”,其中的度值得我们好好拿捏。

方案策划入门?不具备这两个素质先免谈_第3张图片

3、带些小的“强迫症”

好多人都跟我说他自己有强迫症,我其实还蛮不喜欢强迫症这个词,总觉得生活随意一点多好,自己何苦为难自己。只是方案确实有这个需要,尤其体现在内容逻辑推敲、文字推敲和最终排版上。我常常说,哪怕你没有审美都好,基础的对齐,字体一致,大小一致,颜色简单总能做到吧?话说这也是一个职业病,如果在生活上的强迫症也被逼出来了,那么恭喜你咯。

方案策划入门?不具备这两个素质先免谈_第4张图片


方案策划入门?不具备这两个素质先免谈_第5张图片
方案策划入门?不具备这两个素质先免谈_第6张图片

说到底,这些都需要有较好的感知力,很多人让人头疼的地方不是这些方法他掌握不了,而是他对于色彩、版式、字体这些完全没有感觉。这一种类型的人如果拥有良好的结构思考能力,基本的方案是能够完成,但是在这方面的发展确实是会受到限制。

那么回到最开始的问题,什么样的人更适合?你觉得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方案策划入门?不具备这两个素质先免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