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保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财险一枝独大,其余板块羸弱。
作者:《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宋怡青
在执掌中国人民保险集团(下称“中国人保”,1339.HK,601319.SH)两年多以后,缪建民调任招商局集团董事长。
2017年11月,缪建民接替吴焰掌舵中国人保。在任职期间,促成了人保回归A股上市,力推了“3411工程”,开启了机构改革和“三定”工作……
按照此前的战略规划,到2022年,中国人保将跻身国内创新型金融保险集团前列;到2025年,中国人保将跻身国际创新型金融保险集团前列。
掌门调任,谁将是中国人保董事长的继任者,目前尚不明朗。
作为共和国保险业的长子,中国人保已经完成了全保险产业链的布局,但转型发展也步入深水区。
昔日引以为傲的子公司人保财险先是“踩雷”信用保证保险,后与玖富对簿公堂,近日又被卷入武汉金凰假黄金事件。
人保寿险今年前5个月保费遭遇负增长,因曾经长期依赖银保渠道,其代理人渠道与其他“巨头”相比显得捉襟见肘。
人保健康在转型的路上,已经奋战多年,至今没有看到“质的变化”。
中国人保的科技板块,与竞争对手相比,也仍未形成气候。
面对竞争对手的步步紧逼,中国人保若要实现既定目标,恐怕既要战略前后一致,更需要一个非比寻常的人来坐镇指挥。
艰难“回A”
7月10日下午,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召开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大会。中央组织部有关负责同志宣布了中央关于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调整的决定:缪建民同志任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免去其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职务;免去李建红同志的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职务。相关职务任免按有关法律和章程的规定办理。
现年55岁的缪建民,先后毕业于中央财政金融学院(现中央财经大学)保险系国际保险专业、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现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货币银行学专业。1989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即进入了当时的中国人保工作,直到1995年离职。
1995年到2005年,缪建民南下香港,就职于中国保险集团(即中国太平系统),先后担任副总经理、常务董事、董事等职;此后北上,2006年至2013年10月,担任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副总裁、中国人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2013年10月起担任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总裁。
2017年4月,缪建民调任中国人保党委副书记,再一次开启中国人保生涯。6月,保监会核准其出任中国人保总裁。11月,其接任吴焰掌舵中国人保。
缪建民担纲中国人保后,一个重任就是将其带回A股上市。
早在2012年,中国人保的A+H股上市计划就已获国务院批准,同年12月完成了H股上市。但是回归A股却迟迟未能成行。而同一梯队的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等早已完成了A+H股上市。
蹉跎了6年,2018年11月16日,中国人保在上交所鸣锣开市,成为第5家A股上市的保险公司。
随后,中国人保的市值历经跌宕起伏。上市之初,中国人保屡屡拉出涨停板,甚至领跑其他上市保险公司涨幅,被股民称为“妖股龙头”。后又遭遇中信证券罕见发布的看空研报,遭遇连续八天阴跌,两天蒸发千亿,市场戏称:直接跌没了一个“新华保险”。
今年7月9日,在缪建民离任前一天,社保基金宣布计划减持中国人保A股不超过8.84亿股。这是其作为中国人保第二大股东以来的首度减持。翌日,中国人保下跌7.39%,报收于7.64元。
“3411”工程
市值跌宕的背后,中国人保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财险一枝独大,其余板块羸弱。
换句话说,中国人保若要市值与总资产相匹配,其旗下的专业子公司,特别是人寿保险、健康保险、资产管理等,如缪建民所说,必须能够实现和财险相匹配的利润。
所以,在执掌之初,缪建民提出了“3411工程”转型战略。其中的“3”,是指财、寿、健康险三家子公司转型,“4”指创新驱动发展、数字化、一体化、国际化四大战略,两个“1”分别指打好一场中心城市攻坚战和县域市场保卫战、守住一条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缪建民曾经明确表示,中国人保将用3-5年或更长时间,聚焦“风险管理+财富管理”,构建“保险+科技+服务”的新商业模式,打造具有卓越价值创造能力的保险金融集团。
对于子公司,缪建民也提出了具体的规划:
人保财险坚守商业性财产险业务综合成本率与国际先进同业持平的中长期目标,业务结构逐步达到国际上非车险占比60%的结构性目标,实现规模、效益与结构同步提升优化,成为集团市值支撑的“压舱石”。
人保寿险聚焦价值创造,未来3-5年内在新业务价值上上一个台阶,跻身成熟寿险公司行列,成为集团市值支撑的“新支柱”。
人保健康对标国际先进健康险公司,加强专业能力建设,真正做出专业健康险的价值,成为集团市值支撑的“新亮点”。同时,财富管理板块要加大发展力度,成为集团增量利润的重要贡献者。
此后,为了协同推进“3411”工程,落地“三定”方案,中国人保系统上自集团,下至子公司的人事、部门设置、分支机构安排亦有不小的调整。
特别是2019年,中国人保的三大保险子公司——人保财险、人保寿险、人保健康都发生了重要人事调整,人保财险总裁、人保寿险董事长、人保健康总裁先后更换。中国人保旗下的资产管理公司——人保资产与人保资本,总裁也进行了对调。
“3411工程”提出、执行已有两年时间,如今缪建民离开,棋至中局的“3411工程”,是调整还是坚守?
风波不断
转型步入深水区的中国人保,在进入2020年后,更是波折不断。
先是3月公布的2019年年报曝出,中国人保旗下最大的子公司——人保财险的信用保证保险业务巨亏28.8亿元,而综合成本率则从96.9%增长到121.7%,严重拖累了整体业绩,引起业界不小的震动。
今年5月,人保财险曾一度陷入“关停助贷部门”的舆论风波。虽然人保财险对此否认,但是其披露的保费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其信用保证险保费收入为37.23亿元,同比下降54.6%,收缩趋势十分明显。
随后,人保财险广东分公司又因23亿元服务费,与昔日合作伙伴玖富(NASDAQ:JFU)对簿公堂,引起业内大讨论。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7月份,武汉金凰珠宝卷入83吨“假黄金案”,人保财险湖北分公司深度牵涉其中。据财新报道,此案牵扯60笔保单,保险金额229亿元。赔还是不赔,争论未休。
这些风波与旋涡,人保财险最后该承担多少责任,尚未明晰,但其在风险控制、分公司管控等方面值得反思和检讨。
与此同时,另一子公司人保寿险转型的阵痛还在继续。今年前5个月,其保费负增长,低于市场平均水平。虽受疫情影响不小,但也是其曾经长期依赖银保渠道的“后遗症”。
在行业“聚焦大个险“的发展趋势下,人保寿险如何组建、壮大自己的个险队伍,又如何崛起、发力市场?许多问题尚待解答。
除此之外,中国人保的子公司多年隔阂,叠加尚未形成气候的科技板块,“大金控”梦亦难圆......
接下来,不管谁接任中国人保董事长,摆在其面前的局面都不会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