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窗理论的启示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詹巴斗曾做过这样一项试验:他找来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一辆停在比较杂乱的街区,一辆停在中产阶级社区。他把停在杂乱街区的那一辆的车牌摘掉,顶棚打开,结果一天之内就被人偷走了。而摆在中产阶级社区的那一辆过了一个星期也安然无恙。后来,詹巴斗用锤子把这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仅仅过了几个小时,它就不见了。
后来,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依托这项试验,提出了一个“破窗理论”。这一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个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未得到及时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那么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蔓延。
启示:
类似的情形我们已经很熟悉了:在清洁的花园里很少有人会随地吐痰,肮脏的环境中即使竖起“严禁吸烟”的牌子也难于奏效。
“破窗理论”在社会管理和企业管理中都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它给我们的启示是:必须及时修好“第一个被打碎的窗户玻璃”。
我们中国有句成语叫"防微杜渐",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破窗理论”讲的是环境对人的行为产生的“正反馈“的影响。这里的环境可以是自然环境,也可以引申到秩序环境、文化环境等。
张瑞敏刚接管“海尔”时,制定的第一条纪律是“不准随地大小便”,是从自然环境的改变做起的。当今的企业推行5S教育,推行5S运动,也是从自然环境到人文环境的变革。
企业内部如果出现了某种不良的倾向,要立即采取行动,制止它的蔓延,其业内部如果出现了某种不良的价值取向,要立即往正确的方向引导。有人上班迟到,如果公司管理者不去声明和责备,就会有更多的人迟到,有人带零食到办公室进食,公司管理者不去制止,就会有更多的人把早餐带进办公室。
同样,在日本,有一种叫“红牌作战”的质量管理活动,其主旨也和“破窗理论”相通。比如,日本的企业将有油污、不清洁的设备贴上具有警示意义的“红牌”,将藏污纳垢的办公室和车间死角也贴上“红牌”,以促其迅速改观,从而使工作场所清洁整齐,营造出一个舒爽有序的工作氛围。在这样一种积极暗示下,久而久之,人人都遵守规则,认真工作。实践证明,这种工作现场的整洁对于保障企业的产品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破窗理论”也启示我们,企业文化的建设,要在企业规模还比较小的时候,就引起足够的重视,待到企业规模足够大之后,已经有些不良的习惯在渗透时,再回过来重塑企业文化,难度就大了很多,甚至会有切肤之痛。

你可能感兴趣的:(破窗理论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