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眠谈诗词(七)】风流背后的苦涩——杜牧

   

【小眠谈诗词(七)】风流背后的苦涩——杜牧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我有一个朋友平生最喜欢杜牧的诗,家里面珍藏了好几个版本的《樊川文集》,问他原因,就一个词回我,风流。

        的确,在很多人眼中,杜牧有标志性的名句“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而且他连凭吊历史也要往女性身上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和其他唐代诗人动不动大浪淘沙千古兴亡的慨叹很是不同,倒是给唐代诗坛带来一股锦绣之气。

        杜牧祖父是编写了《通典》的杜佑,父亲杜从郁也干过太子司议,与唐代其他诗人相比,杜牧的家世和出身不可谓不高。翩翩公子,盛名早著,二十三岁就以《阿房宫赋》震惊文坛,加上他深谙军事,完全有理由相信一颗政治新星冉冉升起。可惜,和李商隐一样,生在晚唐,逃不脱朋党之争,只不过小李陷入了李党,而小杜则被绑上了牛党。

        外放做官之后,杜牧就没那么潇洒了,《九日齐山登高》里“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斜晖”,用节日的醉酒,来掩盖和消释长期积压在内心的郁闷,是啊,藩镇自立,吐蕃进攻西北,朝内还在结党营私,这天下何日才能清明!当年在宣州游玩时,“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还言犹在耳,现在却已换成了“鸟来鸟去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来去匆匆,人生不就是伴着眼泪的欢笑吗?

        杜牧生在晚唐,可他有一颗盛唐的心。《河湟》一诗里“旋见衣冠就东市,忽遗弓剑不西巡。牧羊驱马虽戎服,白发丹心尽汉臣”,句句都是不屈之气,异族侵略,绝不苟且,生在中华,死为汉臣。杜牧在为人处事上也颇见豪气,长庆年间,著名诗人张祜去长安贡举,但主考官白居易出题面试时把张祜置于名气不如徐凝之下,张祜大为难堪。杜牧后与张祜以文会友,对当时白居易非难张祜很不平,写下了名篇《登九峰楼寄张祜》:“百感中来不自由,角声孤起夕阳楼。碧山终日思无尽,芳草何年恨即休。睫在眼前长不见,道非身外更何求。谁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这可称的上绝佳的融情于景,层层揭起,再度复活了盛唐名士的洒脱与豪纵。与李贺那首风骨铮铮的《南园》“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可谓一文一武,相得益彰了。

        对于杜牧,对于他的诗,明代人说爽快健拔,清代人说含思凄恻,其实都有道理,杜牧是爽快的人写凄恻的诗,风流倜傥的背后有着无边的苦涩。他最令我感动的诗是《赠别二首(其二)》:“多情却似总无情,惟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壮志难酬,如同红烛,心高焰短,向君垂泪。如此深沉真挚的感情,真真是黯然销魂,不忍卒读。

      风流总会云散,到那天依然平凡。杜牧就是这样,用一生去做红烛,也许烧尽自己,也没有四射的光芒,只有垂泪,诉说着曾经的过往。

       

你可能感兴趣的:(【小眠谈诗词(七)】风流背后的苦涩——杜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