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街道(4) ‖ 横贯老城中心区的东风路

图: 杨和平 / 文: 大地倚在河畔

考虑哪一条街道具有成为广州最优秀街道的发展条件时,东风路作为其中一个选择可能就会突显出来。



广州街道(4) ‖ 横贯老城中心区的东风路_第1张图片
中山纪念堂:东风路最具历史意义的建筑艺术杰作。(杨和平摄影)
广州街道(4) ‖ 横贯老城中心区的东风路_第2张图片
东风路是由早期德宣路和德坭路等多个路段连接而成的广州老城区街道。(杨和平摄影)

这条街道东西向横贯老城区,在相对狭窄而又弯曲的老城街道中显得笔直、宽阔,具有相当气势。尤其是街道两旁风格各异的超高层建筑不断崛起,与原有的旧建筑相互辉映,吸引行人视线。

在这里可以感受到现代建筑新材料、新结构与新造型的视觉之美。这些主要分布在靠近小北路口一带的新建筑,广泛使用金属立面、玻璃幕墙、标准构件及钢铁结构,还有大量其它合成材料。这给街道空间带来某种纯净感,①又与街中那些老建筑形成一种混合美感。正是这种由新旧建筑共同营造的场所效应,在既定的环境肌理与尺度基础上,强化了东风路的街道吸引力,形成了它走向优秀的基本潜能。

1. 老街道 & 新街道

东风路全长8公里, 包括东风东路、东风中路和东风西路三段。它相对最为成熟且最有魅力的,是从东濠涌至中山纪念堂的大约 1.8 公里的东风中路一段。

从解放北路向东进入这一路段,首先看到的是铝合金立面的广州交易广场,这座高峻的建筑鹤立于低矮的旧街景之中。接着是一片绿树葱茏的开阔空间,呈八角形的宫殿式建筑中山纪念堂矗立其间,这座建筑艺术杰作,将民族建筑优美的外部造型与近代西方建筑先进的功能设计有机结合起来,白色花岗石基座,黄墙红柱,宝蓝色琉璃瓦顶,尽显华丽高贵。对面是传统风格的市人大办公大楼。

再往东,越过省政府和广东大厦之后,是越来越密集的超高层建筑,依次是金碧辉煌的国信大厦、湖水蓝玻璃幕墙的希尔顿逸林酒店、南北双塔造型的越秀城市广场、楼顶有优美弧线的时代地产大厦(原健力宝大厦)、结构线条简洁的华以泰国际大厦,以及建银大厦、粤财大厦、达信大厦、东照大厦、粤海集团大厦、嘉业大厦等。建筑立面多为纯玻璃幕墙或玻璃幕墙与花岗石结合,色泽除国信大厦的金色之外,多为深浅不一的水蓝色调。

也有全采用石材立面的,譬如52层高215米的粤财大厦,立面为坚实的花岗石,令人想象这是一座无比坚固结实的建筑。有趣的是,在这宏伟大厦正对面东风路与德政路交汇处,却矗立着一座仅 4 层高的旧式小楼,外立面为略显老派的土黄色,线条颇精致,形成一种协调的对比。位于不远处的著名的正骨医院小楼,与周遭建筑也有类似的互为比照效果。

显然这是一条老城区旧街道,却又是新建筑不断崛起的新街道。重要的是,所有这些建筑构成的整体高度,与街道的宽度对比是恰到好处的。这种高宽比构成了东风路可能成为一条优秀街道的重要条件。

广州街道(4) ‖ 横贯老城中心区的东风路_第3张图片
中山纪念堂一角:琉璃瓦檐上的绚丽红棉  (杨和平摄影)
2.现实景观: 强烈的未完成感和未安顿感

漫行于宽阔的人行道,那些生活味道,包括各式餐厅食肆、中西快餐、时装皮具店铺、保健美容店铺、银行或证券公司等等,就会悄悄冒出来,或被不经意地发现,尽管现在还远说不上丰富。因为这些,街道的吸引力可能会逐步增加。

在春季多雨或灰霾笼罩的时节,东风路时常弥漫着阴郁凝重的气氛,但无论白天还是黑夜,街中高大建筑物及窗户内的灯光还是会给人补偿一点明快的愉悦。而在秋冬晴朗时节,当清晨太阳升起时或傍晚夕阳映照下,阳光或柔和或强烈地照射在远近建筑物的立面上,街道的质感与层次感即呈现无遗,所有的景物边缘清晰,色彩变化丰富,景观颇佳。

东风路平时行人不算太多,但在上下班时间则有不少匆匆过路的人,靠近小北路口附近最为集中。小北一带市井生活的繁闹,顺着小北路或多或少延伸了过来。东风中路此类紧邻的密集街区还有多处,包括洪桥街、广卫街等,它们作为东风路的 “后街”,给这里带来了基本的人气,提供了东风路所需要的支持。

……

然而东风路作为今日广州的重要街道,其功能定位似乎一直在变动着和形成中。自上个世纪中期全线贯通以来,街道的功能设定一直在大幅摆动,始终呈现某种不确定性。富于想象的设计者最初要在带有近郊色彩的街道上建设曼哈顿式的金融街。未及成型,因交通压力又将其改建为南北封闭的东西向交通大干线,成为排放密集车流的快速通道。2010年又将8公里长的街道定位为超大型甲级商务圈带,总目标是要建成广州的中心商务区。

每次调整都带来巨大物质变化,东风路的现实景观始终呈现强烈的未完成感和未安顿感。如今漫行于街道上,可以看到许多新景观:街道中心设置了绵延数里造型优美的绿化带,两侧行人道上安装了高高矗立的充满荣耀感的中华灯, 沿街建筑披红戴绿构成亮丽风景…… 但是目前东风路似乎仍然只是一条快速通道。这条街道总是在迎接挑战,左冲右突,却面目依旧暧昧。  而这正是它的现实意象—— “从没有完成,却总是在走向完成的过程 ”。②

广州街道(4) ‖ 横贯老城中心区的东风路_第4张图片
八十年代的东风路意象  (杨和平摄影)
3. 城市甲级商务圈带?

城市设计者的最新设想,是要将东风路打造成为高级写字楼云集、总部经济集聚的甲级商务圈带。进而又确定以东风路为界,将该路以北至越秀区北部区界的16.2平方公里城区建设成为超大型CBD(中央商务区);路以南至该区南部区界将强化广府文化发源地、千年商都核心的区位优势。③设计者意图是,由此推动属于越秀区的东风路南北两边的区域成为大广州的核心区。同时,在广州旧城改造规划中,东风路大部分路段处于规划的风貌协调区,将在保持历史旧城原有格局、肌理、尺度、色彩基础上纳入改造,使之再现地方传统文化和生活特色。④ 由此可见 , 东风路在未来城市生活中被寄予了很大的期望。

广州街道(4) ‖ 横贯老城中心区的东风路_第5张图片
东风中路地标时代地产广场  (杨和平摄影)
广州街道(4) ‖ 横贯老城中心区的东风路_第6张图片
按照设想,东风路将建设成为高级写字楼云集、总部经济集聚的甲级商务圈带。(杨和平摄影)

按照这些规划 , 东风路在2009年完成了一次西起西场立交,东至梅东路口的全长达7.63公里的大整修。 车行道加铺 SMA 沥青面层,提升路面质量和景观效果;拆除道路中间的旧式护栏,设置宽度为 1米的中间绿化隔离带;人行道铺装红色砖和黄色导盲砖,设置全宽式无障碍通道;路面各式检查井采用可调式防沉降新型井环盖,改善路面平整度及便于维修,令整条街道更舒适,观感也更佳。这条由上个世纪早期的德宣路和德坭路等多个路段连接发展而来的老街道,不仅完成了作为一条现代城市街道的历史演变,而且迎来了成为一条优秀街道的重要机遇。

但是,东风路无论是作为一条老城区富有特色的生活居住的街道,还是力图作为超大型中央商务区中的总部经济集聚的甲级商务圈带,目前都受到一个严重甚至致命的制约或障碍,那就是它作为城市快速通道的单一功能设计及其既成的现实。

4. 城市败笔:排放高速车流的单调通道

1994年4月,广州市为了缓解交通堵塞状况而对东风路实施交通管制,确定东起中山一路立交桥、西至人民北路东侧人行横道线为交通管制范围。规定管制范围内禁止一切非机动车辆通行,设置道路中间护栏封闭南北向直行和左转弯车辆通行,行人和自行车横过东风路要走天桥。东风路由此进入了封闭管制时期,这是广州交通管理的一大败笔。这种封闭管制所获得的交通及其 “管理”的便利和城市为此所付出的巨大代价,实在不成比例。

首先这种拦腰切割所形成的人为边界,很大程度上阻隔割裂了越秀老城区南北生活的联系,从而抹杀了街道原有的及可能生发更多的多样性。封闭管制无异于将这条功能曾经多么丰富的街道,降至仅仅作为一条排放高速车流的下水道的层次。我们是以牺牲一条生机勃勃前景广阔的街道去换取一点眼前的交通便利。事实上 , “把街道定义为一条交通要道 ,  与把街道设计为 ‘通道’是两回事 ” 。⑤ 实地观察可见,现今东风路已经看不到那种由混合功能所促发的生动活力和丰富需求。即使在相对热闹的东风中路,小北路一带的丰富生活气息,到此也就瞬即转换为一种匆匆过路的单调景象。

这条人为边界显然损害了老城区生活的整体连续性与便利。不要说炎热夏季和下雨天,就是正常日子,两边的市民尤其老人和其他行走不便者,若非必须,怎肯轻易跨上天桥。特别是市民那些看似可有可无但对城市却很重要的事情,譬如过马路去买点小东西、光顾一下小食店,或闲逛观赏喝点饮料等就一概免去了,原本以生活的整体连续性与便利为基础的丰富联系由此消失。一个街区要有活力,必须给居民提供街道有机交叉使用的方便条件。天桥不能提供这种条件。

广州街道(4) ‖ 横贯老城中心区的东风路_第7张图片
排放密集车流的“快速通道”。  (杨和平摄影)

封闭管制还引致连带影响—— 它使北京路步行街北部的纵深大受削弱显得浅窄。这也反过来影响步行街的活跃繁华程度,制约步行街的有机发展。一个具有多样性的有活力的街区不是突然出现的,它有一定的过度地带,依托一定的街区纵深。北京路步行街北出口往北没走几步就是拦腰折断的东风路,实在令人扫兴。所以由此进入步行街的人明显要少,因此步行街的北段也明显不及中段和南段热闹繁华。“成功的街区不是一些互不关联的个体。它们是具体的、社会意义上和经济意义上的连续体 …… 就像是一条长长的绳子是由很多个很小的纤维段组成的”。⑥  如果繁华的北京路和具有多样性的东风路彼此不经意间获得相互支持,广州传统城市中心区可能会是另外一个模样。

值得注意的是,封闭的护栏在割裂城区生活的同时,也阻隔了城市的历史文脉。这与推土机的效果是差不多的。小北路仓边路一带是广州城市的发源地,这里多少年来一直是一个生活整体。这个具有时空连续性的历史街区,它的环境、形态结构和生活风貌,蕴涵着历史文化名城的整体关联的信息。封闭管制所致的环境突变严重削弱了此处的历史整体关联性,不利于相关信息的发掘与保护。仅以近现代为例,原来日常行走很容易感受到的从中山纪念碑到中央公园的具有历史连续性的景观 , 以及“黄花岗连红花岗 ” 的苍松翠柏所透露的 近现代历史关联信息,就因这阻隔而被削弱。

广州街道(4) ‖ 横贯老城中心区的东风路_第8张图片
东风西路盘福立交一带。(杨和平摄影)

其实像东风路这样的老城区中心街道,应是更多地鼓励步行,向步行与机动交通并行而侧重于步行的模式发展。中心城区街道最基本的用途就是步行与社交。“只有在步行的时候 , 人们才能最大程度地融入城市环境中,与商店、住宅、自然环境亲近,并且与他人进行最亲密的交流……伟大的城市街道通常不仅是车辆通行的伟大街道, 同时还是人们步行的公共场所 , 而步行却是伟大街道上最重要的活动”。⑦

鼓励步行的重要做法就是为步行者提供最大的便利和最好的设施,对于东风路来说,就是取消南北封闭,拆除天桥,让路两边的行人在人行横道线规则之下轻易往还。这是让街道回归本身、激发多样性以增加街道活力、保持老城区对市民吸引力的必需。在今日内环路、外环路特别是多条地铁线路已经建成的情况下,东风路的南北封闭更应该取消。事实上,广州市交通状况的根本改善与东风路封闭与否的关系并不像想象中重大。而东风路封闭与否却与东风路本身及传统城区中心的复兴,则关系太大了。在广州优化中心城区的 “中调”战略中,东风路实在是关键的环节之一。

                                            (写于流花湖畔)

广州街道(4) ‖ 横贯老城中心区的东风路_第9张图片
街中一瞥:幕墙光影。(杨和平摄影)

※ 注释

①  20 世纪著名的城市规划家和建筑设计师柯布西耶(1887~1965) 倡导纯净主义建筑美学,注重建筑几何形体。 他说:“ 建筑是一些搭配起来的体块在光线下辉煌、正确和聪明的表演 …… 光和影显示形式:立方、圆锥、球、圆柱和方锥是光线最善于显示的伟大的基本形式……它们是美的形式,最美的形式”。见李卫 费凯 著《建筑哲学》学林出版社 2006年 8月第1版P.361

② 见 [英]约翰·里德 著 郝笑丛 译《城市》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 年 1 月第1版P.342

③ 参见《南方日报》2009 年 12 月30 日广州新闻·社区版AⅡ03

④ 参见《南方都市报》2010 年 1 月26日广州读本+头条版AⅡ03

⑤  见 [英] 克利夫·芒福汀 著  张永刚 陆卫东 译《街道与广场》(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6月第1版P144

⑥ 参见 [加] 简 · 雅各布斯 著 金衡山 译《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译林出版社 2006 年8月第P.108

⑦ 见[美]阿兰·B·雅各布斯 著 王又佳 金秋野 译《伟大的街道》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9 年1月第1版P268

~~~~~~~~~~

■ 本文引自作者所著、杨和平摄影的《广州期待伟大的街道》。在此重发时略作了修改并增加了小标题。

■ 摄影师杨和平,喜欢“街头摄影”,喜欢拍摄小地方和小人物 , 喜欢用影像来陈述故事。曾经用上述手法陈述过《伦敦:视而不见》、《San Remo: 逝去的优雅》以及《维也纳: 有一种咖啡叫忧郁》这样的平凡故事。



广州街道(4) ‖ 横贯老城中心区的东风路_第10张图片
“我们塑造城市,城市也塑造我们。”

【下期预告】 《广州街道 (5) ‖ 最具近现代历史感的解放路》,敬请留意。


20180418

你可能感兴趣的:(广州街道(4) ‖ 横贯老城中心区的东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