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讲个两个故事
最近刚刚开完融创天津公司的誓师大会,每个季度一次,总结上个季度目标完成度,制定下一步的目标计划和完成办法,简单直接明了,融创在业界有“夜总会”的称号,就是因为每次大会都会开到凌晨一两点中,而且第二天依然得正常上班,尤其到了半年报的时候,就开始实行997,休息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大会中有个故事让我触动很深,2011年的时候11月份,融创天津公司销售额依然距离万科有几十个亿的差距,对当时的融创几乎是一个很难完成的挑战,但是在最后的一段时间内,融创人众志成城,在别人晚上六点已经下班回家的情况下,努力奋战,最终实现了超越
虽然没有经历过那段时刻,但是依然能隐约感受到那种最后关头冲到第一的成就感,自从那时开始,这个第一的位置一直保持到了今天。在融创这个目标感,执行力极强的公司,任务指标是一切的前提,其他免谈。
第二个是关于李笑来老师的故事
他是《通往财富自由之路》的主笔,在做这个专栏之前,他就跟罗胖夸下海口,在上线之后,一定是所有专栏里边的第一名(用户订阅量),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因为隔壁也都全部都是牛人。
经过几个月的思考,确定了几个方针
首先,要找一个受众群体最广的,最终他确定了从个人成长这个方面入手,而李笑来老是一直都有一个想法,做一个讲堂,比如两天收费那种课程,别人都在写关于企业的管理运营之道的时候,他选择了从个人的自我成长管理入手,因为个人管理成长之路的受众群里基数非常庞大,尤其是在这个人人都焦虑的时代,每个人都渴望成长,最后用在得到开了专栏,超级低价做出了《通往财富自由之路》,而且只需要199元。
其次,要保证内容帮助读者认知升级,而且可以持续更新下去,李笑来对一个人是否聪明的判断有一个标准:在他的大脑里有多少清晰准确必要的概念,每周消化一个概念,通过留言,讨论,思考,内化成自己的知识,在李笑来老师的本子上,已经记录了很多长期打磨过的概念,而且这个概念清单可以无限的加长。
等这个专栏开放时候,在很短时间的时间内做到了第一,而且保证了这个专栏不仅仅实实在在改变了太多人,而且保证了专栏可以持续稳定的延续下去。
在我内心里对拿第一这件事情是很抗拒的
一直认为,第一有什么好的,就像一个叛逆的小男孩,别人越让你按照一个方向去做,你越要向反方向使劲。越对这件事情不屑一顾。
记得在小学的时候,班里第一名总是能在开大会的时候上台领一个文具盒,拿一个三好学生的奖状,当然,自己偶尔也上台,但是大部分时候都是坐在下边小板凳上鼓掌的小朋友,那个时候就对这件事情嗤之以鼻,记得老妈问过我,你看人家都有奖品,你不想要吗,我回答道,我才不想要呢。
虽然有一些酸葡萄的心理,但是也埋下了一个种子,对争第一这事情我不屑一顾,而且有什么好争好抢的,在我的意识里,一直存在着一个概念,价值是创造出来的而不是是争抢出来的,整个社会的经济总量在过去这些年中翻了无数倍,每个人完全可以开辟一个新的领域。
虽然这句话听起来没错,但是在特定场合就不一定有效了,比如你在特定的公司,干着特定的职业,领导就是要求你完成任务,把你当下的事情做到最好,你不能扔下当下的事情,去做别的。
当你相信一个观点的时候,总是在潜意识里找到例证来佐证你的观点,比如,之前又听到另一个故事,如果一条街上开了一家鞋店,如果外国人去的话就会开一家餐厅,开一家理发店,共同经营这条街,而中国人就会一直开鞋店,而后形成恶性竞争,现在回头看,这种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狭隘的观点刻意杜撰出来的故事竟然能在我的潜意识里呆这么长的时间,真的为自己过去这么多年形成的生锈,缺乏深入思考的大脑捏一把汗,以至于在很长的时间里,在我的潜意识里,拿第一等同于跟别人争,跟别人抢。
另外一个抗拒拿第一的理由
我对打鸡血这种事情深恶痛绝,根本原因是源于对成功学的厌恶,看过太多喊着口号,如同训练士兵一样的训练员工的视频,一直认为天天喊着要争第一的人都是有点被洗脑的倾向,成功学主张没有做到最好的一些原因是因为你不够努力,至于如何努力,无非就是对自己更狠一点,更不要脸一点之类的话,而且宣称在所有的行业都通用。成功学讲究速成,但是往往做成一件事情,是需要“慢”功夫的。
直到我加入了融创这个公司,这是一个目标感极强的公司,结果导向,任务就是一切,而且是看起来很遥远,甚至刚开始让人觉着无望。直到任务一次次像奇迹般的被完成,给我造成巨大的冲击,让我明白,很多看起来无望的事情,真的是有希望的,但是前提是,这些任务的完成需要一个蜕变后的自己。
更自律,自律能带给你更好的身体,更好的状态,更合理的规划,是做好一些事情的基础,就像早起,控制体重这些事情,往往是成就大事的基础。然后需要用更多的时间,这段时间为了完成半年的目标任务,每日无休,早九晚九,而且需要用更好的方法,打磨更多的细节,用更高的效率,不断精进,要有更大的心理承受能力,并且不断突破自己的心里瓶颈,这所有的一些,是做到第一的基础。知易行难,如今,我也一直在不断的逼迫自己改变,每当遇到特别痛苦难受的时候,我就会想,上天又在给我上课,抓住不舒服的时刻,这是成长的时刻,在这个公司呆的这么长达时间里,我明白了做事情需要有“劲”,这是一种做事情的态度,同样也是执行力强的表现。
直到我遇见李笑来,他的一个个让我醍醐灌顶的概念,比如“七年就是一辈子”,通过七年你可以达到别人一辈子都做不成的一个高度,比如“财富自由”,你在也不需要为了生计出卖自己的时间了,从此我开始美股,区块链投资,虽然本金不多,但是在这半年的时间里受益也超过了50%,并且很快尝到了“知识变现”带给我的乐趣,比如“元认知”审视决定你每一个认知背后起决定作用的认知是否是正确的认知的认知,打磨元认知,就是提高对大脑的掌控力,而不在被大脑所控制,所有的这些概念,逼着我把生锈的大脑一步步打磨,让我开始审视自己的过往,审视自己做事情的策略,方法,态度。甚至改变了我的人生观。李笑来打开了我一扇又一扇大门,让我看到了这个世界的精彩,而且它是和你有关系的。
万分之一就是落后
终于,我明白了,追求第一是一种把事情做到更好,然后最好,然后更好的过程,并不是与别人争,与别人抢,并不是打鸡血,之前的理解太过于片面了。
有些事情,尽管你怎么努力都达不到第一,比如,在火车汽车出现的时候,就决定了人无论如何努力训练,都不可能比这些交通工具跑的快,比如AlphaGo对阵柯杰,世界第一的围棋选手,连输两局,已经证明了人类在所有需要理性分析的棋牌方面无法超越人工智能,而且,结果不是通过努力就可以实现的。
但是,人拥有认知现实的能力,以及直觉,创造力,以及打造多为竞争力的能力,而机器只能基于过往的数据,这些数据在未来或许根本没有意义,而且,人工智能现阶段还只能做到单一技能超越人类
但是当你做到了一个领域的万分之一的时候,你就一定拥有了多维度的竞争能力,就可以掌握了先机,过去有二八法则,百分之八十的财富掌握在百分之二十的人的手里,未来这个,差距可能更大,会不会出现一九法则,甚至一九十九法则呢。
在我预见的未来里,这是非常可能出现的,就像以后一定会出现100亿票房的电影一样,一些当下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在未来都会变得司空见惯,不努力更新概念,提高方法,把一件事情做的更好,就不是简简单单不去争第一这么简单了,甚至是第二就要饿死。在未来,千分之一就是落后,甚至万分之一,人和人的区别会变得越来越大,大到你无法想象
就像李笑来已经成为中国比特币首富,拥有的区块链资产已经超过几十个亿,而很多人还在犹豫这个东西是不是骗人的东西一样。
如何开始
首先是对事情有一个正确的判断
有一个调研,问司机认为自己开车的技术处于哪个水平线,统计的结果是竟然大部分司机认为自己处于平均水平线之上,之前一直玩dota,一直都是朋友中间的玩的最好的,总是带领自己的朋友们取得胜利,所以给了我一种错觉,我是很不错的,我可以很快成为高手,甚至觉着自己稍加训练,稍稍努力下就可以成为顶尖高手,只是自己懒得去做。
但是一旦连上互联网,看分数排名,我惊奇的发现,自己在业余选手中都称不上是“高手”,勉强只能算一个中等偏上水平,更别说职业选手了,看到这些排名靠前的高手的分数,很难想象他们是如何做到这么高胜率,和这么高段位的,在一个领域的高手一定在某些你根本想不到的方面比你强太多。比你想的多,比你练的多,一定是经过重复的刻意联系,10000小时在这里只是一个基础,就像每次在电视上看运动员比赛,也都看到懂,只是隐约感觉她们很强,但是,在选手的眼里,她们认为我们是看不懂她们的,只有亲身去尝试了,才会明白,差距是多么的巨大。
行动中思考
最好是更好的敌人,不要等到万事具备了在开始,摒弃完美情节,直接开始做,在行动中思考,不断的迭代更新,就像手机上的APP一样,在地洞互联网时代,要的并不是你做到最好才放出来,而是在市场的反馈中不断的迭代更新,在得到《通往财富自由之路》李笑来说了投资最好的方式就是马上开始,并且给出了目前最稳定的投资产品,GAFATA,,给一笔钱判无期,这笔钱可以很小,小到一个记账单位,比如一人民币,但是只有开始做了才会体会到这么做的价值。之后才是不断思考,不断学习新的知识。
心存希望
希望就是你想到这件事情做成之后的美好,比如学好英语我就可以看美剧不用看字幕了,这件事情都快成为了我的心病,这么多年一直没有实现这个目标,我就可以无障碍阅读所有的英文网站,书籍,资料了,看不懂直接影响了我对这个世界的链接热情以及速度,可以跟外国人无障碍交流了,蹩脚的英语总是让我觉着难受,而且直接失去了做这件事情的信心和兴趣。我就可以去影响他人了,我可以去当一个老师,当拥有一门技能,去哪里都不至于没饭吃吧。
要努力去呵护自己的希望,需要结合自己的情况不断的去寻找最合适自己的方法,比如,加入了天天用英语,但是我发现我的时间根本不够用,我每天并没有办法抽出接近两个小时我来学习英语,于是我找到了清晨朗读会,每天半小时到一小时,也很适合自己现在的节奏。
这是一个终身学习的时代起,也是一个知识变现的时代,昨天前哨科技王煜全老师说,投资分为线性和非线性的,投资很多初创科技企业属于一个非线性投资,因为,新的科技产品一旦上市,收益是可以过百倍的,另一个非线性的投资是投资自己,不断的学习,当自己的认知提高到一个新的等级,就会像那些上市的科技企业产品一样,带来百倍的回报。需要做的很好,想要做到第一,需要终身的学习,对于这点,我深信不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