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情‖爱的视线

亲情‖爱的视线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1

昨天早上,当我起床下楼的时候,女儿wen已经上学离开家门了。妻说,她刚刚又是走路去的。我快步走到门口,寻找她的身影。我看到了wen和另外两个小伙伴组成的三人团,在远方渐行渐远,最后在一个拐角处消失……

这是wen第二次自己走着去上学,以前都由我们接送。我记得,当她第一次拒绝我们接送,提出要步行上学时,我们十分”震惊和生气",因为我们有千百种的理由来担忧,担忧一个未成年女童,没有大人的陪同,行走在一段2000米左右的公路上,旁边都是呼啸来去的车辆,周围都是陌生脸孔的路人……

只要有可能,我们都极不愿意让孩子离开自己的视线。有时我下班回到家里晚点了,一眼看不到wen,心中就发慌,找了半天,原来她就在隔壁与小伙伴一起堆搭积木;

有时带着wen一起上街买东西,任何一个地方都要抓紧她的小手;有时一起到风景点游玩,虽说允许wen独自玩耍,但始终不许她跑远,把她限制在我们既能看的见又能喊的到的地方。

后来我给wen买了一块手机表,除了睡觉,其他时间都要让她戴上,要找她,翻翻自己的手机就知道她在哪个地方,喊她回来也是随时随刻的事。

我常常怀疑自己是否有某种“强迫症",每回提醒自己放松,但看不到孩子,又开始“发疯"。妻常嗤之以鼻,笑我“小题大作、大惊小怪",有"神经病"。

但我如此紧张是有缘由的。

亲情‖爱的视线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2

我常常回想起那一幕。

wen四岁的时候,我带她到镇上的移动营业厅办事。我在屋角翻看一些资料,她自己在一边玩。开始我还不时地盯着她,后来我的注意力集中在那些花花绿绿的小册子上。

没过几分钟,我忽然听到wen的哭喊声,抬头透过宽大的玻璃墙,看到wen不知何时站在了车来人往的大街上,小手掩着嘴巴一边哭一边喊爸爸,有一辆车差点撞到她的身上,她受了惊吓,哭得更加厉害。我瞬间揪心的痛,冲出去一把将wen搂在怀里,她的小手死死地搂住我的脖子,嘴里爸爸爸爸的喊个不停,不住地抽泣,我轻轻地拍打着她的背:爸爸来了爸爸不好爸爸不好。说着说着,情不自已,眼眶湿润起来…………

有人觉得这种事微不足道,但wen站在街上泪流满面,茫然无助的眼睛四处寻找,撕心裂肺地哭喊……这一幕虽历经多年,总是在突然之间窜进我的脑海,不知道多少遍了,想起一次心痛一次。之后我变得敏感,常提醒家里人莫要让wen一个人独处,莫要离开大人的视线。

这是爱的视线。

亲情‖爱的视线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3

爱的视线从wen出生那一刻便开始诞生,之后从她上学的那一天起,我和妻一直重复着做这样的事情:清晨叫醒她,帮她穿衣系鞋带,把她自己严格挑选的早餐送到她手上,将带往学校的保温瓶里灌满热水,梳理她蓬乱的头发,然后骑着电动车送她到学校,看她向校门口的老师行礼,之后消失在校园……

黄昏接wen放学,检查她的作业,答疑解惑中感叹自己竟然还不如小学生的智商,征询她对晚餐的意见,牺牲自己对美食的渴望,安顿好她的睡眠,准备好明早的衣裳,不止一次地轻轻地走到她的床前,看看被子有没有滑落,蚊子有没有咬到脸庞……

wen有点不舒服,我们全家紧张;她挂盐水,全家去轮守;她住院,全家慌乱。总之她难过,我们不安;她高兴了,我们就开心。

这一切我们做得行云流水,就似练就一手娴熟的技艺,不是登峰造极也算炉火纯青。寒来暑往周而复始,我们都习以为常了,没有想过要去改变,即使我们累到趴下也理所当然,而没有想到孩子在慢慢成长,她在悄悄突破原来的框框,无论是惊,无论是喜。

当突破带来了出其不意的变化,原来的程序都得重新编排,你会对此感到惊讶,你会不适应,甚至会无所适从,然而你不久就会发觉,这种变化的出现,是基于孩龄的增长,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必然结果。

亲情‖爱的视线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4

现在的wen仍然是个孩子,但她长大了,上学不用我们催,她比我们要起得早;穿衣服鞋裤,她自己能独立完成,有时还埋怨衣服太旧了;自己会拿着钱去买早餐,还能带上我们想吃的;再也不用我们梳头,有时还会往小脸抹一抹滋润霜;见不到我们不再哭喊,她会自己找伴玩;现在又拒绝父母的接送,约上小闺蜜一起去上学……

一个标志性的"突破"是在去年,我们首次为wen准备了一个单间,当我们出于关心她的起居几番进出房间,她竟然表示抗议和拒绝我们的再次进入,一再声明那是她的地盘。那时我相当震憾,感到父母的权威受到了严重的”挑战与冒犯"。但我明白,从那一天起,wen想建造自己的王国,她要做自己的王,她要捍卫自己王的尊严。

这种尊严首先来自于孩子的父母,对其之选择或意见的尊重。人,就得如此,做人做的事情,过人过的生活。

孩子长大了,她开始有独立的思想,以前的大包大揽,再也不能炫耀是对她的爱护,而是在践踏她的意志,捆绑她的手脚,限制她的发展空间,让她失去自我。成长的过程,该放手时就不要再抓住,我们只需默默地关注、只需默默地保护、只需默默地支持和引导,就足矣。

孩子长大了,天地那么大,如果希望她成为鹰,就该任她自由翱翔。但她再怎么长大,终究都是父母的孩子,因此不管她到哪里,我们对孩子的爱都不会消亡。

我们希望这种爱没有干扰到她的自由,我们的初心是希望她平平安安。就象风筝,你想飞到哪里,我们给你想要的自由,但逃不出我们的手心,逃不出手中那条风筝线,爱的视线。

我想起了海桑的诗《给我的孩子》,好吧,也给我的孩子,wen :


然而我爱你

我的孩子

我爱你

仅此而已

……

你不是我的希望

你是你自己的希望

……


                          2017年4月8日

亲情‖爱的视线_第5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亲情‖爱的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