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池,藏语嫩恩桑措的汉译,意为仙女沐浴的地方,位于四川九寨沟县。带着藏族向导的传说,我走进了传说中的神仙池。
相传,这里曾居住着一对年轻貌美的狩猎夫妇。有一天,狩猎的丈夫吃过妻子做的酥油茶后,背着猎枪,一大清早就出发了。
按照惯例,妻在丈夫必经的路口等待归来。可是,那一天,从太阳西下,到天色渐晚,等来的却是渐渐不安。她心中清楚,丈夫可能遇到不测。
第二天,她又在同一个地方等待丈夫归来。就这样,年复一年地等待着、期盼着。最后,她站成了一座雪山,眼泪滴成了无数湖泊。就这样常年守候在崇山峻岭之中,也守候成夫妻恩爱的爱情经典。
因为这位美丽姑娘对爱情的执着,感动了神仙池周围的人们,他们从此以后不再进山打猎,不再获取资源,以免破坏了风水。神仙池也因此更加蒙上神神秘秘的色彩,更加草丰树茂水美,更加圣洁玲珑剔透,更加撩人情思令人向往。
只见远处,蓝天白云之下放牧的藏胞,成群的牦牛和羊群;近处,河水欢快,水流平缓、清澈见底。风格各异的藏式建筑依山傍水,别有风味。转经台前,藏胞在不停地念着经文,很是虔诚;公路两旁,人群三三两两。看着一身迷彩的队员,他们目光友善、惊奇、神秘。一路上,异域的风土人情正徐徐展开。
神仙池是九寨、黄龙景观的微缩,有小家碧玉的美。时值七月阳光普照,未达腹地,清香空气已迎面扑来,直入心脾。
过木板铺成的吊桥,于左右晃荡中,我的心开始神往这厚厚重重的绿,深深浅浅的蓝,层层叠叠的田,清清爽爽的水,牙雕玉镂的奇。
与桥头对接的游山小道是用杉木一字铺成的木板,路的两旁柳杉密不透风,你挨着我,我挤着你,耸立参天,直指云霄。人入其中,只觉天空昏暗。在林的空隙处偶有阳光漏射下,与升起的薄雾相互辉映,相互完美。过柳杉林,层层叠叠的黄色梯田映现眼前。不断溢出的清澈透明的水漫过田埂,在历史积淀中形成了堤坝。其水圣洁,流淌欢快,如我心情。
沿层层月牙般梯田而上。湖水紧挨,其色由浅变深,蓝得醉眼,惹人喜爱。山野之风过处,平静的水面泛起无数细浪,先前偌大的碧玉被破碎成无数颗散落的珍珠,于波光粼粼中把大山深处装点得楚楚动人。
因地质构造的特殊性,水底下不时冒出气泡,在阳光的亲抚下形成薄如蝉翼的轻纱,朦胧湖面。躬身抚摸圣水,又觉清爽无比。捧一捧水下肚,甘甜清冽,回味无穷。如果说堤坝是框,湖水是镜,那么鳞次栉比的山水画卷让你目不暇接。过下段“金流泛波”, 中段 “仙女池”的画卷又来。
站在仙女池旁,忽觉美词佳句难赋此情。凝固琼浆玉液,池水钙化赋形,在洁净无尘的水中透明裸现。那巧落池中的交错枯木,轻盈婀娜的藤蔓,舒卷飘逸的水草,岁月积淀的松球,在晶莹剔透的湖水里,宛如无数精致的牙雕玉镂撒入湖中。钙化物有的似鹰击长空,有的如蛟龙出海,极富动感美;有的亭亭玉立,肃穆恬静;有的点缀蓝天,梦幻山色。在世外桃源里,在流光溢彩中,他们不甘示弱又相互包容地独自静悄悄地绽放美丽。向上行,曲曲折折的小径蜿蜒出“莲台映彩”的魅力。
沿“莲台映彩”放眼四周,箭竹茂密,插满山坡,高过人头。箭竹是栏,编织成一环翡翠的篱墙严严实实地裹着神仙池。云杉是杆,笔立竹海,护佑仙女沐浴不离左右。杜鹃树、黄荆树、漆树、枫树等点缀其间,妙笔天成般衬托着、渲染着原本厚重的绿。纵观湖面,湖水碧绿。竹海、林涛、小径、白云、阳光……散落湖中,像是印在水上,更显光彩夺目。海子里的蝌蚪一会儿浮在水面,一会儿沉入海底,好不自由自在,让人艳羡得很。倒置水中的枯木巧妙地成了它们理想的栖息场所。或绕树三匝,或停留小憩,或相互追逐,享受着悠闲的美。
此时,贪恋景色又害怕弄赃了这圣洁的美,更害怕耽误了寻觅国宝的旅程,只得依依惜别。
一路上,我和一位藏族向导轻轻地行径在竹海里。或在箭竹相对稀疏的地方躬身查看,或停留在云杉树下仔细搜寻。大约在海拔3100米左右,冷箭竹开始慢慢稀疏起来,逐渐让位给低矮的灌丛。在海拔3200米左右,灌丛也经受不住高山的考验,取而代之的是绿色的天然草场。坐在草坪休憩,白云好像从头顶飘过。来时的神仙池,竟梦幻成难以想象的风采。
让我流连忘返的神仙池在莽莽森林中显得如此渺小,小得来只有簸箕那么大,宛如一颗温润的碧玉,镶嵌在大山深处。月牙般的梯田也好像相互重叠起来,其黄色的底蕴也被绿色的世界冲淡。我想:岁月神秘了神仙池,岁月也美容了神仙池。她在变换的时空中带给人类的不只是一个五彩缤纷的梦。
传说美丽了爱情的殿堂,也圣洁了仙女沐浴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