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打造全新“升级版”榆林经济

    □  本报记者  乔永强

  榆林地处陕西的最北部,能源矿产资源富,被誉为中国的“科威特”。有世界七大煤田之一的神府煤田,有我国陆上探明的最大整装气田。煤炭、天然气、石油、岩盐组合配置良好,开发潜力巨大,是21世纪中国的能源接续地,是正在建设的国家能源化工基地,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西煤东运的重要源头。曾几何时,“能源大市”和“生态脆弱”,犹如一把双刃剑,既是陕西省榆林市发展的优势,又是不可回避的“痛点”。 如何平衡发展,扬长避短,才是当前面临的巨大挑战。

    “决不能简单地拿资源换取GDP”,榆林市在能源经济转型中喊出了新的“口号”——依托域内丰富的风能、太阳能和煤炭资源,榆林市大力发展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和兰炭为代表的清洁能源,打造出令世间瞩目的能源经济“升级版”。

    风力发电:1年发电32亿千瓦时

    榆林市地处毛乌素沙漠边缘,“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这是当地人对这里风沙气候的形象比喻。作为陕西风能资源最好的地区之一,这里的大风被大量转化为新的能源,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在风速较大的区域,年平均风速6米/秒以上、可利用小时数超过2200小时。”榆林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榆林市的靖边和定边等地区,一架架随风转动的大风车将电力源源不断输入国家电网,最后送入千家万户!

    2010年11月,国电定边繁食沟风电场一期49.5兆瓦工程并网发电,改写了陕西省无风电的历史。至今,榆林市的风力发电产业发展已有7年之久,未来还会进一步发展、壮大!

    2012年9月,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分散式接入风电项目”——华能定边狼尔沟9兆瓦分散式示范风电场一期正式投产发电。此后,榆林风电产业如雨后春笋般迅猛发展壮大,先后吸引了鲁能、大唐、华能等一大批国内知名风电企业落户榆林。

    截至2016年底,该市已建成并网装机容量达219万千瓦,当年上网发电量达32亿千瓦时,实现利税5.4亿元。目前,榆林在建风电项目容量为89万千瓦,正在开展前期工作的项目容量为233万千瓦,项目分布在除吴堡县外的11个县(市、区)。

    光伏发电:精准扶贫“以工哺农”

    走进榆林市首个建成并网发电的光伏电站——佳县王家砭镇窑湾村光伏扶贫发电站。

    电站所在地,曾是村集体的盐碱地,根本无法耕种。电站建成后,这里能为村集体每年增收10万元,每家贫困户可以分到3000元。

    作为太阳能富集地区,榆林光照时间长、强度大。数据显示,这里全年太阳辐射达5500—6000兆焦耳/平方米、可利用发电小时数超1400小时,发展光伏产业条件得天独厚。

    2016年开始,按照“以工哺农”的思路,榆林市积极实施光伏扶贫项目,启动了首批152个村级光伏扶贫示范电站建设,总规模3万千瓦左右,覆盖贫困村149个,受益贫困户达到6710户。

    项目推进过程中,榆林市通过政府引导、企业运作的模式,构建“政府、企业、贫困村、贫困户”利益共同体。资金筹措上,财政、企业各占一半;电站所有权,企业、村集体各占一半。同时,对光伏电站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结算运营。

    为保证贫困户收益,电站建成后,分前5年、6—15年、15年之后3个阶段,实行差别化帮扶政策:分别按总收入58%、50%、45%的比例,用于精准帮扶。

    据测算,每个电站1年可发电28万度,以0.75元/度的电价计算,年收入21万元。这样一来,首批项目可实现的总收入约为3129万元,帮扶贫困人口约6000人。按20年使用寿命计算,可实现3亿元以上的扶贫收益。

    据悉,榆林市将在全市927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中,选择具备上网和用地条件的行政村,全面推广光伏扶贫项目,力争在2020年底村村实现光伏项目收益的“全覆盖”。

    榆林兰炭:力克雾霾污染,打造碧水蓝天

    榆林54%的地下含煤,煤炭探明储量1500亿吨,约占全国储量的五分之一。兰炭是一种用榆林出产的优质侏罗纪煤在中低温条件下干馏热解而成的燃料,因其火焰呈蓝色而得名。

    和其他煤种相比,兰炭的燃烧指标和排放指标均远远领先,具有污染较低的独特优势。

    而据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相关报告显示:在PM2.5和对人体健康影响最大的多环芳烃排放上,采用现代工艺生产的兰炭分别比洗块煤降低90%和97%以上。

    因此,清洁环保的“榆林兰炭”被誉为“抗霾兰炭”,其推广利用,不仅可以大幅减少散烧煤的污染物排放,同时并不比使用普通煤炭增加太多成本,是解决雾霾污染问题的有效途径。

    近几年,我国全力推进的大气污染和治污降霾工作,给榆林兰炭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为推动清洁能源发展,榆林市先后淘汰关闭了一批落后产能项目,集中建设22个兰炭工业集中园区。

    每年,榆林市拿出不少于5000万元资金,用于兰炭产品的研发升级。目前,中科院、煤科总院等科研院所,在当地展开兰炭及相关产业的研究与合作。

    不仅如此,榆林市还采取多项措施,向京津唐、长三角、珠三角等主要能源消费地区,推介销售兰炭产品。同时,相继停征了煤炭兰炭价格调节基金、煤炭计量费等涉煤规费,取消了一批行政事业性收费,利用现有税收优惠政策向企业减负、让利,全力促进榆林兰炭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2016年4月,榆林首批1.3万吨兰炭顺利打开国际市场。国内首个真正意义上的国华锦界煤电一体化项目也已建成,由此构建了原煤—兰炭—煤焦油—清洁燃料油等循环型产业链,实现了产能5000万吨兰炭产业。

    今年1月—9月,已成为全国兰炭主产区的榆林市,共生产兰炭2280.83万吨,同比增长11.47%。在全国重点地区防治大气污染、治污减霾中,榆林兰炭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新能源产业已成为继煤、油、气、盐之后,带动榆林经济转型发展的第五驾马车。”榆林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十三五”末,榆林将力争占领我国新能源发展的新高地,实现能源化工产业的转型升级,大力发展利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资源,努力打造全新能源大都市!

你可能感兴趣的:(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打造全新“升级版”榆林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