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嵌入式系统开发的基础知识(2)

# 嵌入式系统开发的基础知识(2)

版权声明:未经博主允许,所有转载皆算侵。

  • 准备结合“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嵌入式系统开发技术考试大纲”,将各部分内容进行简单的汇总,供大家进行阅读,尤其针对要进行嵌入式系统开发技术考试的同学。同时,希望大家积极指正和补充!

嵌入式系统的组成

嵌入式系统从组织层次上看,一般由功能层、软件层、中间层和硬件层(自上而下)组成。

(1)功能层

功能层由基于RTOS开发的应用程序组成,用来完成对被控对象的控制功能。功能层是面向被控对象和用户的。

(2)中间层

硬件层与软件层之间为中间层,也称为硬件抽象层(Hardware Abstract Layer,HAL)或者板级支持包(Board Support Package,BSP),它使系统上层软件与底层硬件分离开来,使系统的底层驱动程序与硬件无关,上层软件开发人员无需关心底层硬件的具体情况,根据BSP层提供的接口即可进行开发。该层一般包含相关底层硬件的初始化、数据的输入/输出操作和硬件设备的配置功能。 实际上,BSP是一个介于操作系统和底层硬件之间的软件层次,包括了系统中大部分与硬件联系紧密的软件模块。设计一个完整的BSP需要完成两部分工作:嵌入工系统的硬件初始化的BSP功能,设计硬件相关的设备驱动。

(3)软件层

系统软件层由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Real-Time Operation System,RTOS)、文件系统、图形用户接口(Graphic User Interface,GUI)、网络系统及通用组件模块组成。RTOS是嵌入式应用软件的基础和开发平台。

(4)硬件层

硬件层中包含嵌入式微处理器、存储器(SDRAM、ROM、Flash等)、通用设备接口和I/O接口(A/D、D/A、I/O等)。在一嵌入式处理器基础上添加电源电路、时钟电路和存储器电路,就构成了一个嵌入式核心控制模块。其中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一般都固化在ROM中
一、嵌入式系统开发的基础知识(2)_第1张图片

微电子技术(集成电路、SOC、IP 核等技术的作用和发展)

(1)集成电路IC

  • 集成电路的制造大约需要几百道工序,工艺复杂。集成电路是在硅衬底上制作而成的。硅衬底是将单晶硅锭经切割、研磨和抛光后制成的像镜面一样光滑的圆形薄片,它的厚度不足1mm,其直径可以是6、8、12英寸甚至更大这种硅片称为硅抛光片,用于集成电路的制造。
  • 制造集成电路的工艺技术称为硅平面工艺,包括氧化、光刻、掺杂等多项工序。把这些工序反复交叉使用,最终在硅片上制成包含多层电路及电子元件的集成电路
  • 集成电路的特点:体积小、重量轻、可靠性高。其工作速度主要取决于逻辑门电路的晶体管的尺寸尺寸越小,工作频率就越高,门电路的开关速度就越快。

(2)IP核(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e)

  • IP核是一段具有特定电路功能的硬件描述语言程序,该程序与集成电路工艺无关,可以移植到不同的半导体工艺中去生产集成电路芯片。因此使用IP核是一个发展趋势,IP核的重用大大缩短了产品上市时间。

  • 核库中的设计文件均属于知识产权IP保护的范畴,所以称为“知识产权核”或“IP核”。IP核的复用可以减少研发成本,缩短研发时间,是实现SoC的快速设计,尽早投放市场的有效途径。

  • IP(知识产权)核将一些在数字电路中常用,但比较复杂的功能块,如FIR滤波器、SDRAM控制器、PCI接口等设计成可修改参数的模块

  • IP核是开发SoC的重要保证。按IC设计文件的类型(不同的硬件描述级实现),IP通常分为:软核、固核、硬核。目前主要的CPU内核有ARM、MIPS、PowerPC、Coldfile、x86、8051等。ARM内核占所有32位嵌入式RISC处理器的90%以上。

  • IC设计文件

    逻辑门级,包括各种基本的门电路;

    寄存器传输级,如寄存器、译码器、数据转换器;

    行为级,如CPU、DSP、存储器、总线与接口电路等

  • 软核是用VHDL等硬件描述语言描述的功能块,但是并不涉及用什么具体电路元件实现这些功能。软IP通常是以硬件描述语言HDL源文件的形势出现,应用开发过程与普通的HDL设计也十分相似,只是所需的开发硬软件环境比较昂贵。软IP的设计周期短,设计投入少。由于不涉及物理实现,为后续设计留有很大的发挥空间,增大了IP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其主要缺点是在一定程度上使后续工序无法适应整体设计,从而需要一定程度的软IP修正,在性能上也不可能获得全面的优化。由于软核是以源代码的形式提供,尽管源代码可以采用加密方法,但其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不容忽视。

  • 硬核提供设计阶段最终阶段产品:掩模。以经过完全的布局布线的网表形式提供,这种硬核既具有可预见性,同时还可以针对特定工艺或购买商进行功耗和尺寸上的优化。尽管硬核由于缺乏灵活性而可移植性差,但由于无须提供寄存器转移级(RTL)文件,因而更易于实现IP保护。

  • 固核则是软核和硬核的折衷。大多数应用于FPGA的IP内核均为软核,软核有助于用户调节参数并增强可复用性。软核通常以加密形式提供,这样实际的RTL对用户是不可见的,但布局和布线灵活。在这些加密的软核中,如果对内核进行了参数化,那么用户就可通过头文件或图形用户接口(GUI)方便地对参数进行操作。对于那些对时序要求严格的内核(如PCI接口内核),可预布线特定信号或分配特定的布线资源,以满足时序要求。这些内核可归类为固核,由于内核是预先设计的代码模块,因此这有可能影响包含该内核的整体设计。由于内核的建立(setup)、保持时间和握手信号都可能是固定的,因此其它电路的设计时都必须考虑与该内核进行正确地接口。如果内核具有固定布局或部分固定的布局,那么这还将影响其它电路的布局。

(3) SoC芯片(片上系统)

  • 一般认为SoC具有以下特点:

    1)SoC由可设计重用的IP核组成,IP核是具有复杂系统功能的能够独立出售的VLSI块;

    2)IP核应采用深亚微米以上工艺技术

    3)SoC芯片可以是一个CPU,单核SoC;SoC也可以有多个MPU、DSP、MCU或其复合的IP核,即多核SoC

    4)既包含数字电路,也可以包含模拟电路,还可以包含数模混合电路和射频电路

  • 开发流程:

    1)总体设计
    可以采用系统设计语言System C(或称IEEE 1666,它是C++的扩充)或System
    Vetilog语言对SoC芯片的软硬件作统一的描述,按照系统需求说明书确定SoC的性能能参数,并据此进行系统全局的设计。
    2)逻辑设计
    将总体设计的结果用RTL(寄存器传输级描述语言)语言进行描述(源文件)后,在使用逻辑综合将源文件进行综合生成,生成最简的布尔表达式核心好的连接关系(以类型为EDF的EDA工业标准文件表示)
    3)综合和仿真
    4)芯片制造 借助EDA中的布局布线工具

你可能感兴趣的:(嵌入式开发技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