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不是生活的麻醉剂

人们的潜意识世界常有这样一种思维逻辑,“有权有势的都是坏人,善良的人都倒霉”。多少人如饥似渴地盼望着头条里再出现贪官落马、富豪抄家、娱乐明星被抓的新闻,愤世嫉俗地一边嗑着瓜子,扣着脚丫一边在屏幕上大骂“世态险恶,人心不古,贵圈太乱,有钱的没个好东西”。自己却意淫在道德的最高点。因此当一向以精英自居芮成钢出事后,多少人达到了精神High点啊!

包青天这个形象一直深入人心。

可是,做一个愤世嫉俗的人是最容易的事。

网络暴力不就应运而生吗?

网民的愤世嫉俗本质上是情绪的宣泄。平日里被欺负惯了,被压抑惯了,当看到社会上的所谓“成功人士”不甚落马,自然拍案叫好,大快人心。可我们进一步观察这种行为模式,是不是有点像自慰呢?同样的压抑状态后的狂欢。

但可怕的地方来了,“强撸灰飞烟灭”。不管您信奉哪一套价值体系,不说身体的损耗,单从精神上,时间久了就表现为一种“精神鸦片”的效果。

这么严重?

因为喷子们的心中天然觉得“我弱我有理”,你虽比我强,但你道德低下,而我比你善良!媒体的舆论导向更是不断强化他的这种认识,结果导致他继续努力扮演着生活中隐忍的“老好人”形象,做一个外人眼中的善良者,可关上门就在网络发泄他的暴力。极端一点的会把这种暴力宣泄在家庭中。记得贾平凹有句话“富人是温柔的,而穷人残忍”。

他在内心深处慢慢形成这种三段论的价值循环:善良的人很苦,我是一个善良的人,所以我很苦。

假如时间长了会怎样?他会不思进取,逃避现实,不愿意改变命运,没有勇气克服当下的窘境。甚至更可怕地,把这一潜在的逻辑传递给自己的子女,一方面表现的愤世嫉俗,一方面不思进取,却强加给子女一定要在学业上考好,超过其他人的价值信念。

然而,这何尝不是一种病态,子女的心态不会受到影响?青少年问题难道全是青少年自身造成的?杨永信这种恶魔是谁制造的?没有需求就没有市场。

我一直相信,绝对的善背后一定有不为人知的扭曲。生活是一条难走的路,那些以为用简单的价值体系麻痹自己,就能走向光明大道的想法是脱离现实的,最终害人害己。马太效应(好的越来越好,差的越来越差)有它的原因。

最后引用鲁迅先生的话: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道德不是生活的麻醉剂。

你可能感兴趣的:(道德不是生活的麻醉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