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的你们

 13136  


   大米是个清秀、爱跳舞的女孩,只要老师一弹奏钢琴曲子,她就会像一只蝴蝶一样在教室里翩翩起舞。大米唱起歌来声音甜甜的,非常好听,音乐的节奏掌握地也不错。她的语言发展较好,只是时不时地爱用“方言”来表述,普通话说的不够流畅。在绘画中,大米很有自己的想法,并能合理地安排画面,选色相当丰富,所以,她的每一幅画都完成地很棒!特别是在评价作品时,她能坚持自己的观点来看待同伴的画作,并能从多方面来评价作品。例如:颜色是否漂亮、画面是否丰富等等。在跳舞当面,她真的很有天赋,比如:同样表现花的造型,她会摆上七、八种,每种造型都很优美。看着大米不断变换的舞姿,我想:这不是让孩子大胆想象、创编以及表现自我的最好时机吗?于是,我常会在闲暇时间弹奏不同风格、韵律的乐曲,让大米领着同伴一起跳起来,在“舞”的世界里放飞想象的翅膀!近阶段,大米迷上了讲故事。尤其是到了“故事大王”的时间,她的参与性就特别的强。大米在讲故事上有两大优点:一是声音响亮,音色甜美;二是故事编的有情节,好听。因此,同伴们都很喜欢听她讲故事。孩子的发展与展现自我,需要成人不断地为他们提供相对应的舞台。我在一日活动中,常组织幼儿进行“小组、个别”活动,让每个孩子都在这种轻松的氛围中,快乐地成长。“故事大王”的舞台就深深地吸引着像“大米”这样的孩子,同时,也调动着其他孩子表现的欲望!大米的观察能力很强,像有一次观察两只老鼠,她不仅会从颜色方面来辨别,还会细心的观察它们脸上的表情,知道从细微处来琢磨它们内心的感觉。孩子的观察能力对于他们的语言发展、想象力的发展是非常有益的。只有会仔细地观察了,孩子才会有话可说。作为教师,不仅要为孩子选择能激起他们观察兴趣的对象,更要关注孩子的观察过程,最大程度地发挥“观察”的教育因素。

   



     晨晨是个非常聪明的小男孩,活泼好动,接受知识快。但他从入园到现在一直都不太喜欢自己动手吃饭,而是每次都需要老师到最后帮忙,如果老师不喂他,他就这么坐着看着,也不知道小脑子里琢磨的什么,就是不主动的自己动手。早晨,孩子们都快吃完早饭的时候晨晨才来。洗完手,老师给他盛上早餐请他坐下来吃。他拿起小鹌鹑蛋,看了看,又放下了。老师提醒他快吃饭,一会要去升旗了。他就拿起勺子,在馄饨碗里搅了几下,又放下了。老师去忙了,他就自己坐在那里看别的小朋友吃,一会转过头去看外面,要不就趴在桌子上。老师没办法,就走过去喂他吃,他倒是嘴巴张得挺大,喂一口几下就咽下去了。吃完这一口,又开始不动了,老师再去喂……我觉得这样有几个原因:1.家长的“包办代替”教育方式。晨晨大部分时间是爷爷、奶奶带的。家里遇到事情都帮孩子解决,久而久之就造成孩子动手能力差,以致养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习惯,自己不会穿衣服,也不会吃饭。2、教师指导行为的影响。刚开始入园时,老师怕他不吃饭会生病,就尽量对他照顾周到,喂他吃饭,大小便和喝水问题也总帮他解决。久而久之让他形成了依赖思想,对他的动手能力培养不够重视。这样就造成他遇事总是习惯于寻求成人的帮助,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得到提高,反而让他的依赖性产生了恶性循环。对此,我的建议是:1、教师积极鼓励,帮助树立自信心。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大量研究表明,人的自我意识首先是他人态度的反映。由于孩子年龄较小,对自身的言行往往缺乏评价能力,对自身力量的评估都是依从于他人的。别人怎样看待他的,或者孩子认为别人怎样看待他的,将在很大程度影响孩子怎样看待自己。周围人的鼓励,对于增强儿童自信心有很大作用,教师作为儿童所尊敬和崇拜的权威者,对他们的评价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爱的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