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四年级小学生解五元一次方程组——小学数学教育系列之三

在一次回家与同学聚会之后,萌生了教润润学习方程式的念头,彼时他正读小学四年级。方程式是代数领域的入门,函数则是代数领域的基础(函数是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方程式也是数学学习过程中对抽象思维的初次接触,这样的接触让小学生跳离具体的数字计算,开始跨入抽象思维领域。

一个完整的方程式学习包括两个部分,首先是列出方程式,这意味着如何理解题目的含义,并把普通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这涉及到设立未知数,寻找并表达等式关系,找到足够多的等式关系三个步骤,其次是解方程式。解方程式主要在于理解并熟练运用运算律,这个部分是通过反复练习达成的。

学习过程的这两个部分前者的关键从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变,后者是一个熟悉法则并不断练习的过程。同时这两个过程也是不可分割的,列出方程式却不能解出答案,在无法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的前提下,学生将无法确定自己的思维成果是否正确, 这大大降低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如果只会解方程而不懂得列方程式,无法把文字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则给学生学无以致用的挫败感。可这两部分又不能用同样的方法传授,后者能通过不断练习从而熟能生巧,而前者必须在思维上有抽象思维的突破,这对四年级小学生是个思维方式的重大升级。

一个好的学习过程必须同时兼顾以上两方面,既有助于完成从具体到抽象思维的升级,也能通过规则解答出答案。我从四则运算开始润润的方程式学习之旅,这受到了蒂莫斯在《牛津通识读本:数学》一书的启发。从一开始用具体的数字演练四则运算法则,也涉及到了乘方和幂运算,然后通过四则运算法则推导出分数,负数以及无理数和虚数。接下来就是利用字母(涉及到一点点集合知识)从抽象的角度重新演练四则运算法则,整个期间包括题目的练习和趣味练习。完成了对四则运算的理解就可以初步练习解简单的方程式,由于有了前面的基础,这个阶段异常的顺利,1~2天就上手了。

接下来就是学会用抽象的数学语言来表述题目,也就是列方程式阶段。即使有了上面的铺垫,一开始还是让小朋友茫然无措,他对于用一个抽象的字母比如 x 来代替一个事实,完全无法理解。在遇到前期的麻烦后,我开始尝试用过渡的抽象型来替代最终的完全抽象型。比如说小明的年龄,如果用 x 代表小明的年龄,x 与这个事实完全没有任何联系,小朋友要从他已有的知识结构中找到材料转化 x 为小明年龄,这个思维过程几乎很难完成,所以我开始用中文字符替代 x ,比如“小明的年龄”(恰巧在计算机语言中字符串既可以是常量也可以是变量)。用上了中文,小朋友的理解就完全被激发了,在熟练用中文几天后,就开始用有意义的字母,比如“小明的年龄”可以表述为“AM”(Age of Ming),在这个过程之后,小朋友顺利地接受了 x 的最终替换,经过一些练习,他完全可以自如地用任何字母表达变量,也能自如地用数学语言表述题目。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我没有区分一元一次方程和多元一次方程组,在我看来这两者动用的是同样的知识集合,没必要分开学。反而,在解题中,我鼓励小孩设立他想设立的任何未知数,唯一的限制的条件是,有多少个未知数就必须有多少个等式关系。这个差异开始我并不知道,直到有一次看到其他培训班的教材才发现,原来培训班都是只教一元一次方程。可这不符合用方程式解题的本意。为什么这么说,用未知数带入题目,就能用直接清晰的数学语言表述题目,不用未知数的话,就需要极其富有技巧地反复推算。而有些题目只设立一个未知数,那等式的设立还是非常需要技巧的,如果可以用多个未知数,那么等式的设立就会变得异常的清晰和直白,而解多元一次方程组并不需要四则运算之外的其他知识,是小朋友完全能胜任的。

就这样,润润学会了解五元一次方程组。

你可能感兴趣的:(教会四年级小学生解五元一次方程组——小学数学教育系列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