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感觉:何以为知

超越感觉:何以为知_第1张图片
全文2300字,阅读6分钟

文 | 龚荣庭

当你觉得你知道时,可能你未必真的知道;

当你觉得你不知道时,你可能已得出正确答案。

如果你觉得上面这句话有点绕,或是有点费解,那就跟我一起来读《超越感觉》的第四章吧,What does it mean to know?

这一章讨论了通常所说的“知道”“认知”是怎么形成的,以及认知(knowing)的困难和知识(knowledge)的障碍。


01 | 认知的必要条件


作者开篇就举了一个简洁有趣的例子,来说明感觉与认知之间的复杂关系:

A问:embarrass是如何拼写的?

B答:我不确定,我认为有两个R和两个S,但我真的不知道。

C答:正确的拼写是embarass,只有一个R。

然后A就翻开了字典,当然B是对的。

B明明知道答案,但觉得自己不知道;C觉得自己知道,但答案却是错的。我们可以看出,感觉与认知相伴随,且相互矛盾。

真正的认知,除了知道正确答案,更重要的是你对认知的理解。

the realization that you have it.

在作者看来,认知的必要条件包括:

大量的细节

复杂的原则

过程中的步骤

此外,认知还包括表达,即

能够说明你所知道的对象

能够说明你是如何知道的


02 | 并不可靠的常识


任何社会都有大量“常识”,多数人生于其中而不自知。这些常识真的正确么?作者列了8条对美国人而言的“常识”:

1.女性擅长养育,而男性不行。

2.非裔美国人几乎没有在美国西部定居。

3.发泄愤怒可以减少愤怒,并让人感觉好一点。

4.清教徒就是“拘谨、正派、过分规矩的正经人”。

5.哥伦布发现新世界以前,土著美洲人过着和平的生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6.阿尔弗雷德·金赛对人类性活动的研究是严谨的、学术的、客观的。

7.美国一些雇主从其他国家输入无技能的劳动力是为了节省成本。

8.奴隶制的实行,起源于殖民时期的美国。

这8条对多数美国人来说都是“常识”,个别对中国人也是,如第1、3两条。随后,作者对这8条“常识”一一进行了批驳。这里仅列一个,关于第3条的批驳:

研究者发现,发泄愤怒可以减缓情绪只是理性上的推理。大量证据表明,发泄愤怒只会让你更加愤怒,甚至会固化你的愤怒态度,进而形成敌意习惯。相反,面对即刻的恼怒,如果能保持平静,并在怒火即将爆发时用开心事儿分散自己的注意力,跟任由怒火爆发而陷入争斗相比,你将感觉更好,甚至会越来越好。   

我们现在的常识,通常是数十年乃至上百年以来积累下来的。但是,最近几十年来,社会发展加速,各个学科的研究快速更新,而多数普通人的认知,既跟不上现实,也跟不上理论。所以,在新的现实对照和理论视野中,过去的常识,常常充满谬误。


03 | 认知的不容易


那么,正确的认知为何不容易呢?这既跟信息的传递方式有关,也跟现实的复杂及变化有关。

我们掌握知识,通常可以分为主动和被动。主动状态中,我们会依赖自己的经历,会证明自己的想法,会搜集各种证据,会做出逻辑推理。

被动状态中,我们通常是“被告知”,比如在学校里被动听讲,在家里或单位听新闻、看报纸,或者与朋友同事聊天。

但被动接受的信息,常常容易失真。就像大家都知道的“听筒游戏”,刚开始发出的信息,经过多次传递后,最后会扭曲得不像样。

另一方面,现实世界的复杂多变,也给认知带来巨大困难。即便到了科学如此发达的今天,我们依然没有搞清癌症何以产生,什么样的教育才最好,等等。

此外,除了问题本身复杂外,各种新情况的涌现,也增加了认知的困难。还有正确知识在代际传递中的损耗,观念与现实的冲突,等等,都使得正确认知极不容易。

作者举了一个极具代表性的例子:菲律宾的塔萨代人(Sataday),刚开始被认为是石器时代的穴居人,后来又被发现是菲律宾当局的蓄意造假,成为20世纪人类学和社会学研究中的一出闹剧。

超越感觉:何以为知_第2张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


04 | 认知的障碍


人类大脑在亿万年的进化中,在基因和环境的共同影响下,逐步发育出一整套独特的认知体系。而这套认知体系,总体上是基于游牧和农业社会的,还尚未完全适应工业社会,就更别说今天的信息社会了。

所以,我们认知的底层模式,虽然是我们活下来的重要工具,但也是影响我们正确认知的主要障碍。因此,作者专门分析了多数人习以为常的假设(assuming)和猜测(guessing)。

在作者看来:

假设,就是把一些事情视为理所当然,把一些未经证实或未经讨论的东西视为真相;

猜测,就是基于预感作出判断,或者在毫无信心的办法上冒险。

作者还认为,“假设扼杀好奇心,猜测则否认证据的重要性”。这跟我们通常的理解并不一致。

不管自然科学领域还是社会科学领域,假设和猜测都有大量运用。其正确与否,既要看前提设置的质量,也要看具体运用的质量,很难一概而论。


05 | 小结


这一章讲“什么是认识”,我的理解,关键是要意识到自己的认知过程,至少应理解以下几个方面:

感觉与认知相伴生

常识未必是事实

信息在传递中容易被扭曲

现实世界复杂多变

信息会受到人为干扰

主观假设和猜测会妨碍认知

这样的话,保持对认知的意识,保持空杯心态,主动搜集并分析不同信息,对复杂事物保持耐心,应该就是获得认知的正确姿势。


06 | 作业


这一章的作业不太好完成。比较感兴趣的有两个,一个古希腊哲学家埃比克泰德(Epictetus)的一段名言,一个是关于全球变暖的话题。先把埃氏的名言贴出来,有兴趣的朋友一起来翻译下:

Appearances to the mind are of four kinds. Things are either what appear to be; or they neither are nor appear to be; or they are and do not to be; or they are not and yet appear to be. Rithtly to aim in all these cases is the wise man's task.

我的翻译,以及对全球变暖的理解,就放在下一篇吧~

— END —

你可能感兴趣的:(超越感觉:何以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