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芋道源码”,选择“设为星标”
做积极的人,而不是积极废人!
源码精品专栏
原创 | Java 2020 超神之路,很肝~
中文详细注释的开源项目
RPC 框架 Dubbo 源码解析
网络应用框架 Netty 源码解析
消息中间件 RocketMQ 源码解析
数据库中间件 Sharding-JDBC 和 MyCAT 源码解析
作业调度中间件 Elastic-Job 源码解析
分布式事务中间件 TCC-Transaction 源码解析
Eureka 和 Hystrix 源码解析
Java 并发源码
摘要: 原创出处 http://www.iocoder.cn/Spring-Boot/SpringMVC/ 「芋道源码」欢迎转载,保留摘要,谢谢!
1. 概述
2. 快速入门
3. 测试接口
4. 全局统一返回
5. 全局异常处理
6. HandlerInterceptor 拦截器
7. Servlet、Filter、Listener
8. Cors 跨域
9. HttpMessageConverter 消息转换器
10. 整合 Fastjson
666. 彩蛋
本文在提供完整代码示例,可见 https://github.com/YunaiV/SpringBoot-Labs 的 lab-23 目录。
原创不易,给点个 Star 嘿,一起冲鸭!
如果胖友接触 Java Web 开发比较早,那么可能会了解到如下 Web MVC 框架,当年是 Struts2 与 SpringMVC 双雄争霸的年代。甚至说,我们在面试的时候,就特问:“SpringMVC 和 Struts2 的区别是什么?”。
关于这个问题,如果感兴趣,可以看看 《Struts2 和 SpringMVC 区别?》 讨论。
而现在,SpringMVC 基本已经统治 Web MVC 框架,相信胖友已经很少接触非使用 SpringMVC 的项目了。在艿艿实习那会,大概是 2011 年的时候,还经历了一次将项目从 Struts2 迁移到 SpringMVC 。
相比来说,SpringMVC 的易用性与性能都优于 Struts2 ,整体实现也更加清晰明了。当然,更更更重要的是,它有个好爸爸,Spring 极强的体系与社区活跃度。
因为是一篇 Spring Boot 集成 SpringMVC 入门的文章,艿艿就不多哔哔了,直接快速入门,遨游起来。不过还是提一句,SpringMVC 处理请求的整体流程,一定要能倒背如流。
示例代码对应仓库:lab-springmvc-23-01 。
本小节,我们会使用 spring-boot-starter-web
实现 SpringMVC 的自动化配置。然后实现用户的增删改查接口。接口列表如下:
请求方法 | URL | 功能 |
---|---|---|
GET |
/users |
查询用户列表 |
GET |
/users/{id} |
获得指定用户编号的用户 |
POST |
/users |
添加用户 |
PUT |
/users/{id} |
更新指定用户编号的用户 |
DELETE |
/users/{id} |
删除指定用户编号的用户 |
下面,开始遨游~
可能有胖友之前未使用过 SpringMVC ,所以在这个小节,我们来说下它提供的注解。
@Controller
@RestController
@RequestMapping
@GetMapping
@PostMapping
@PutMapping
@RequestParam
@PathVariable
已经了解过的胖友,可以快速略过或不看。
@Controller
注解,添加在类上,表示这是控制器 Controller 对象。属性如下:
name
属性:该 Controller 对象的 Bean 名字。允许空。
@RestController
注解,添加在类上,是 @Controller
和 @ResponseBody
的组合注解,直接使用接口方法的返回结果,经过 JSON/XML 等序列化方式,最终返回。也就是说,无需使用 InternalResourceViewResolver 解析视图,返回 HTML 结果。
目前主流的架构,都是 前后端分离 的架构,后端只需要提供 API 接口,仅仅返回数据。而视图部分的工作,全部交给前端来做。也因此,我们项目中 99.99% 使用 @RestController
注解。
往往,我们提供的 API 接口,都是 Restful 或者类 Restful 风格,所以不了解的胖友,推荐看看如下两篇文章:
《RESTful API 最佳实践》
《跟着 Github 学习 Restful HTTP API 的优雅设计》
@RequestMapping
注解,添加在类或方法上,标记该类/方法对应接口的配置信息。
@RequestMapping
注解的常用属性,如下:
path
属性:接口路径。[]
数组,可以填写多个接口路径。
values
属性:和 path
属性相同,是它的别名。
method
属性:请求方法 RequestMethod ,可以填写 GET
、POST
、POST
、DELETE
等等。[]
数组,可以填写多个请求方法。如果为空,表示匹配所有请求方法。
@RequestMapping
注解的不常用属性,如下:
name
属性:接口名。一般情况下,我们不填写。
params
属性:请求参数需要包含值的参数名。可以填写多个参数名。如果为空,表示匹配所有请你求方法。
headers
属性:和 params
类似,只是从参数名变成请求头。
consumes
属性:和 params
类似,只是从参数名变成请求头的提交内容类型( Content-Type )
produces
属性:和 params
类似,只是从参数名变成请求头的( Accept )可接受类型。
艿艿:关于
consumes
和produces
属性,可以看看 《Http 请求中 Content-Type 和 Accept 讲解以及在 Spring MVC 中的应用》 文章,更加详细。
考虑到让开发更加方便,Spring 给每种请求方法提供了对应的注解:
@GetMapping
注解:对应 @GET
请求方法的 @RequestMapping
注解。
@PostMapping
注解:对应 @POST
请求方法的 @RequestMapping
注解。
@PutMapping
注解:对应 @PUT
请求方法的 @RequestMapping
注解。
@DeleteMapping
注解:对应 @DELETE
请求方法的 @RequestMapping
注解。
还有其它几个,就不一一列举了。
@RequestParam
注解,添加在方法参数上,标记该方法参数对应的请求参数的信息。属性如下:
name
属性:对应的请求参数名。如果为空,则直接使用方法上的参数变量名。
value
属性:和 name
属性相同,是它的别名。
required
属性:参数是否必须传。默认为 true
,表示必传。
defaultValue
属性:参数默认值。
@PathVariable
注解,添加在方法参数上,标记接口路径和方法参数的映射关系。具体的,我们在示例中来看。相比 @RequestParam
注解,少一个 defaultValue
属性。
下面,让我们快速编写一个 SpringMVC 的示例。
在 pom.xml
文件中,引入相关依赖。
org.springframework.boot
spring-boot-starter-parent
2.1.3.RELEASE
4.0.0
lab-springmvc-23-01
org.springframework.boot
spring-boot-starter-web
org.springframework.boot
spring-boot-starter-test
test
具体每个依赖的作用,胖友自己认真看下艿艿添加的所有注释噢。
创建 Application.java
类,配置 @SpringBootApplication
注解即可。代码如下:
@SpringBootApplication
public class Applicatio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pringApplication.run(Application.class, args);
}
}
先暂时不启动项目。等我们添加好 Controller 。
在 cn.iocoder.springboot.lab23.springmvc
包路径下,创建 UserController 类。代码如下:
// UserController.java
@RestController
@RequestMapping("/users")
public class UserController {
/**
* 查询用户列表
*
* @return 用户列表
*/
@GetMapping("")
public List list() {
// 查询列表
List result = new ArrayList<>();
result.add(new UserVO().setId(1).setUsername("yudaoyuanma"));
result.add(new UserVO().setId(2).setUsername("woshiyutou"));
result.add(new UserVO().setId(3).setUsername("chifanshuijiao"));
// 返回列表
return result;
}
/**
* 获得指定用户编号的用户
*
* @param id 用户编号
* @return 用户
*/
@GetMapping("/{id}")
public UserVO get(@PathVariable("id") Integer id) {
// 查询并返回用户
return new UserVO().setId(id).setUsername("username:" + id);
}
/**
* 添加用户
*
* @param addDTO 添加用户信息 DTO
* @return 添加成功的用户编号
*/
@PostMapping("")
public Integer add(UserAddDTO addDTO) {
// 插入用户记录,返回编号
Integer returnId = 1;
// 返回用户编号
return returnId;
}
/**
* 更新指定用户编号的用户
*
* @param id 用户编号
* @param updateDTO 更新用户信息 DTO
* @return 是否修改成功
*/
@PutMapping("/{id}")
public Boolean update(@PathVariable("id") Integer id, UserUpdateDTO updateDTO) {
// 将 id 设置到 updateDTO 中
updateDTO.setId(id);
// 更新用户记录
Boolean success = true;
// 返回更新是否成功
return success;
}
/**
* 删除指定用户编号的用户
*
* @param id 用户编号
* @return 是否删除成功
*/
@DeleteMapping("/{id}")
public Boolean delete(@PathVariable("id") Integer id) {
// 删除用户记录
Boolean success = false;
// 返回是否更新成功
return success;
}
}
在类上,添加 @RestController
注解,表示直接返回接口结果。默认情况下,使用 JSON 作为序列化方式。
在类上,添加 @RequestMapping("/users")
注解,表示 UserController 所有接口路径,以 /users
开头。
#list()
方法,查询用户列表。请求对应 GET /users
,请求结果为:
[
{
"id": 1,
"username": "yudaoyuanma"
},
{
"id": 2,
"username": "woshiyutou"
},
{
"id": 3,
"username": "chifanshuijiao"
}
]
其中,UserVO 为用户返回 VO 类。
#get(Integer id)
方法,获得指定用户编号的用户。请求对应 GET /users/{id}
【路径参数】,请求你结果为:
{
"id": 1,
"username": "username:1"
}
#add(UserAddDTO addDTO)
方法,添加用户。请求对应 POST /users
,请求结果为:
1
因为我们这里返回的是 Integer 类型,对于非 POJO 对象,所以无需使用 JSON 序列化返回。
其中,UserAddDTO 为用户添加 DTO 类。
#update(Integer id, UserUpdateDTO updateDTO)
方法,更新指定用户编号的用户。请求对应 PUT /users/{id}
【路径参数】,请求结果为:
true
其中,UserUpdateDTO 为用户更新 DTO 类。
#delete(Integer id)
方法,删除指定用户编号的用户。请求对应 DELETE /users/{id}
【路径参数】,请求结果为:
false
以上的测试,肯定需要通过运行 Application ,启动项目。这里,补充下它的启动日志如下:
2019-11-15 18:46:00.671 INFO 99493 --- [ main] c.i.s.lab23.springmvc.Application : Starting Application on MacBook-Pro-8 with PID 99493 (/Users/yunai/Java/SpringBoot-Labs/lab-23/lab-springmvc-23-01/target/classes started by yunai in /Users/yunai/Java/SpringBoot-Labs)
2019-11-15 18:46:00.673 INFO 99493 --- [ main] c.i.s.lab23.springmvc.Application : No active profile set, falling back to default profiles: default
2019-11-15 18:46:01.593 INFO 99493 --- [ main] o.s.b.w.embedded.tomcat.TomcatWebServer : Tomcat initialized with port(s): 8080 (http)
2019-11-15 18:46:01.613 INFO 99493 --- [ main] o.apache.catalina.core.StandardService : Starting service [Tomcat]
2019-11-15 18:46:01.613 INFO 99493 --- [ main] org.apache.catalina.core.StandardEngine : Starting Servlet engine: [Apache Tomcat/9.0.16]
2019-11-15 18:46:01.619 INFO 99493 --- [ main] o.a.catalina.core.AprLifecycleListener : The APR based Apache Tomcat Native library which allows optimal performance in production environments was not found on the java.library.path: [/Users/yunai/Library/Java/Extensions:/Library/Java/Extensions:/Network/Library/Java/Extensions:/System/Library/Java/Extensions:/usr/lib/java:.]
2019-11-15 18:46:01.684 INFO 99493 --- [ main] o.a.c.c.C.[Tomcat].[localhost].[/] : Initializing Spring embedded WebApplicationContext
2019-11-15 18:46:01.684 INFO 99493 --- [ main] o.s.web.context.ContextLoader : Root WebApplicationContext: initialization completed in 976 ms
2019-11-15 18:46:01.844 INFO 99493 --- [ main] o.s.s.concurrent.ThreadPoolTaskExecutor : Initializing ExecutorService 'applicationTaskExecutor'
2019-11-15 18:46:01.987 INFO 99493 --- [ main] o.s.b.w.embedded.tomcat.TomcatWebServer : Tomcat started on port(s): 8080 (http) with context path ''
2019-11-15 18:46:01.990 INFO 99493 --- [ main] c.i.s.lab23.springmvc.Application : Started Application in 1.559 seconds (JVM running for 2.146)
我们可以看到,Spring Boot 在启动 SpringMVC 时,会默认初始化一个内嵌的 Tomcat ,监听 8080 端口的请求。
在日常的项目开发中,艿艿只使用 GET
和 POST
请求方法。主要是,实际场景下,因为业务比较复杂,标准的 Restful API 并不能满足所有的操作。例如说,订单有用户取消,管理员取消,修改收货地址,评价等等操作。所以,我们更多的是,提供类 Restful API 。
对于 SpringMVC 提供的 @PathVariable
路径参数,艿艿目前也并没有在项目中使用,主要原因如下:
1、封装的权限框架,基于 URL 作为权限标识,暂时是不支持带有路径参数的 URL 。
2、基于 URL 进行告警,而带有路径参数的 URL ,“相同” URL 实际对应的是不同的 URL ,导致无法很方便的实现按照单位时间请求错误次数告警。
3、@PathVariable
路径参数的 URL ,会带来一定的 SpringMVC 的性能下滑。具体可以看看 《SpringMVC RESTful 性能优化》 文章。
所以,我们创建 UserController2 类,修改 API 接口。最终代码如下:
// UserController2.java
@RestController
@RequestMapping("/users2")
public class UserController2 {
/**
* 查询用户列表
*
* @return 用户列表
*/
@GetMapping("/list") // URL 修改成 /list
public List list() {
// 查询列表
List result = new ArrayList<>();
result.add(new UserVO().setId(1).setUsername("yudaoyuanma"));
result.add(new UserVO().setId(2).setUsername("woshiyutou"));
result.add(new UserVO().setId(3).setUsername("chifanshuijiao"));
// 返回列表
return result;
}
/**
* 获得指定用户编号的用户
*
* @param id 用户编号
* @return 用户
*/
@GetMapping("/get") // URL 修改成 /get
public UserVO get(@RequestParam("id") Integer id) {
// 查询并返回用户
return new UserVO().setId(id).setUsername(UUID.randomUUID().toString());
}
/**
* 添加用户
*
* @param addDTO 添加用户信息 DTO
* @return 添加成功的用户编号
*/
@PostMapping("add") // URL 修改成 /add
public Integer add(UserAddDTO addDTO) {
// 插入用户记录,返回编号
Integer returnId = UUID.randomUUID().hashCode();
// 返回用户编号
return returnId;
}
/**
* 更新指定用户编号的用户
*
* @param updateDTO 更新用户信息 DTO
* @return 是否修改成功
*/
@PostMapping("/update") // URL 修改成 /update ,RequestMethod 改成 POST
public Boolean update(UserUpdateDTO updateDTO) {
// 更新用户记录
Boolean success = true;
// 返回更新是否成功
return success;
}
/**
* 删除指定用户编号的用户
*
* @param id 用户编号
* @return 是否删除成功
*/
@DeleteMapping("/delete") // URL 修改成 /delete ,RequestMethod 改成 DELETE
public Boolean delete(@RequestParam("id") Integer id) {
// 删除用户记录
Boolean success = false;
// 返回是否更新成功
return success;
}
}
每一处的修改,看下 @XXXMapping
注解后的注释说明。
示例代码对应仓库:lab-springmvc-23-01 。
在开发完接口,我们会进行接口的自测。一般情况下,我们先启动项目,然后使用 Postman、curl、浏览器,手工模拟请求后端 API 接口。
实际上,SpringMVC 提供了测试框架 MockMvc ,方便我们快速测试接口。下面,我们对 「2.4 UserController」 提供的接口,进行下单元测试。也就是说,本小节,我们会继续在 lab-springmvc-23-01 示例的基础上修改。
MockMvc 提供了集成测试和单元测试的能力,我们分成 「3.1 集成测试」 和 「3.2 单元测试」 来看。如果胖友对测试这块不太了解,可以看看如下两篇文章:
《小谈 Java 单元测试》
《谈谈单元测试》
创建 UserControllerTest 测试类,我们来测试一下简单的 UserController 的每个操作。核心代码如下:
// UserControllerTest.java
@RunWith(SpringRunner.class)
@SpringBootTest(classes = Application.class)
@AutoConfigureMockMvc
public class UserControllerTest {
@Autowired
private MockMvc mvc;
@Test
public void testList() throws Exception {
// 查询用户列表
ResultActions resultActions = mvc.perform(MockMvcRequestBuilders.get("/users"));
// 校验结果
resultActions.andExpect(MockMvcResultMatchers.status().isOk()); // 响应状态码 200
resultActions.andExpect(MockMvcResultMatchers.content().json("[\n" +
" {\n" +
" \"id\": 1,\n" +
" \"username\": \"yudaoyuanma\"\n" +
" },\n" +
" {\n" +
" \"id\": 2,\n" +
" \"username\": \"woshiyutou\"\n" +
" },\n" +
" {\n" +
" \"id\": 3,\n" +
" \"username\": \"chifanshuijiao\"\n" +
" }\n" +
"]")); // 响应结果
}
@Test
public void testGet() throws Exception {
// 获得指定用户编号的用户
ResultActions resultActions = mvc.perform(MockMvcRequestBuilders.get("/users/1"));
// 校验结果
resultActions.andExpect(MockMvcResultMatchers.status().isOk()); // 响应状态码 200
resultActions.andExpect(MockMvcResultMatchers.content().json("{\n" +
"\"id\": 1,\n" +
"\"username\": \"username:1\"\n" +
"}")); // 响应结果
}
@Test
public void testAdd() throws Exception {
// 获得指定用户编号的用户
ResultActions resultActions = mvc.perform(MockMvcRequestBuilders.post("/users")
.param("username", "yudaoyuanma")
.param("passowrd", "nicai"));
// 校验结果
resultActions.andExpect(MockMvcResultMatchers.status().isOk()); // 响应状态码 200
resultActions.andExpect(MockMvcResultMatchers.content().string("1")); // 响应结果
}
@Test
public void testUpdate() throws Exception {
// 获得指定用户编号的用户
ResultActions resultActions = mvc.perform(MockMvcRequestBuilders.put("/users/1")
.param("username", "yudaoyuanma")
.param("passowrd", "nicai"));
// 校验结果
resultActions.andExpect(MockMvcResultMatchers.status().isOk()); // 响应状态码 200
resultActions.andExpect(MockMvcResultMatchers.content().string("true")); // 响应结果
}
@Test
public void testDelete() throws Exception {
// 获得指定用户编号的用户
ResultActions resultActions = mvc.perform(MockMvcRequestBuilders.delete("/users/1"));
// 校验结果
resultActions.andExpect(MockMvcResultMatchers.status().isOk()); // 响应状态码 200
resultActions.andExpect(MockMvcResultMatchers.content().string("false")); // 响应结果
}
}
在类上,我们添加了 @AutoConfigureMockMvc
注解,用于自动化配置我们稍后注入的 MockMvc Bean 对象 mvc
。在后续的测试中,我们会看到都是通过 mvc
调用后端 API 接口。而每一次调用后端 API 接口,都会执行真正的后端逻辑。因此,整个逻辑,走的是集成测试,会启动一个真实的 Spring 环境。
每次 API 接口的请求,都通过 MockMvcRequestBuilders 来构建。构建完成后,通过 mvc
执行请求,返回 ResultActions 结果。
执行完请求后,通过调用 ResultActions 的 andExpect(ResultMatcher matcher)
方法,添加对结果的预期,相当于做断言。如果不符合预期,则会抛出异常,测试不通过。
另外,ResultActions 还有两个方法:
#andDo(ResultHandler handler)
方法,添加 ResultHandler 结果处理器,例如说调试时打印结果到控制台,人肉看看结果是否正确。
#andReturn()
方法,最后返回相应的 MvcResult 结果。后续,自己针对 MvcResult 写一些自定义的逻辑。
例如说,我们将 #testGet()
方法,使用上述介绍的两个,进行补充改写如下:
// UserControllerTest.java
@Test
public void testGet2() throws Exception {
// 获得指定用户编号的用户
ResultActions resultActions = mvc.perform(MockMvcRequestBuilders.get("/users/1"));
// 校验结果
resultActions.andExpect(MockMvcResultMatchers.status().isOk()); // 响应状态码 200
resultActions.andExpect(MockMvcResultMatchers.content().json("{\n" +
"\"id\": 1,\n" +
"\"username\": \"username:1\"\n" +
"}")); // 响应结果
// <1> 打印结果
resultActions.andDo(MockMvcResultHandlers.print());
// <2> 获得 MvcResult ,后续执行各种自定义逻辑
MvcResult mvcResult = resultActions.andReturn();
System.out.println("拦截器数量:" + mvcResult.getInterceptors().length);
}
<1>
处,打印请求和响应信息。输出如下:
MockHttpServletRequest:
HTTP Method = GET
Request URI = /users/1
Parameters = {}
Headers = []
Body = null
Session Attrs = {}
Handler:
Type = cn.iocoder.springboot.lab23.springmvc.controller.UserController
Method = public cn.iocoder.springboot.lab23.springmvc.vo.UserVO cn.iocoder.springboot.lab23.springmvc.controller.UserController.get(java.lang.Integer)
Async:
Async started = false
Async result = null
Resolved Exception:
Type = null
ModelAndView:
View name = null
View = null
Model = null
FlashMap:
Attributes = null
MockHttpServletResponse:
Status = 200
Error message = null
Headers = [Content-Type:"application/json;charset=UTF-8"]
Content type = application/json;charset=UTF-8
Body = {"id":1,"username":"username:1"}
Forwarded URL = null
Redirected URL = null
Cookies = []
<2>
处,获得 MvcResult 后,打印下拦截器的数量。输出如下:
拦截器数量:2
为了更好的展示 SpringMVC 单元测试的示例,我们需要改写 UserController 的代码,让其会依赖 UserService 。修改点如下:
在 cn.iocoder.springboot.lab23.springmvc.service
包路径下,创建 UserService 类。代码如下:
// UserService.java
@Service
public class UserService {
public UserVO get(Integer id) {
return new UserVO().setId(id).setUsername("test");
}
}
在 UserController 类中,增加 GET /users/v2/{id}
接口,获得指定用户编号的用户。代码如下:
// UserController.java
@Autowired
private UserService userService;
/**
* 获得指定用户编号的用户
*
* @param id 用户编号
* @return 用户
*/
@GetMapping("/v2/{id}")
public UserVO get2(@PathVariable("id") Integer id) {
return userService.get(id);
}
在代码中,我们注入了 UserService Bean 对象 userService
,然后在新增的接口方法中,会调用 UserService#get(Integer id)
方法,获得指定用户编号的用户。
创建 UserControllerTest2 测试类,我们来测试一下简单的 UserController 的新增的这个 API 操作。代码如下:
// UserControllerTest2.java
@RunWith(SpringRunner.class)
@WebMvcTest(UserController.class)
public class UserControllerTest2 {
@Autowired
private MockMvc mvc;
@MockBean
private UserService userService;
@Test
public void testGet2() throws Exception {
// Mock UserService 的 get 方法
System.out.println("before mock:" + userService.get(1)); // <1.1>
Mockito.when(userService.get(1)).thenReturn(
new UserVO().setId(1).setUsername("username:1")); // <1.2>
System.out.println("after mock:" + userService.get(1)); // <1.3>
// 查询用户列表
ResultActions resultActions = mvc.perform(MockMvcRequestBuilders.get("/users/v2/1"));
// 校验结果
resultActions.andExpect(MockMvcResultMatchers.status().isOk()); // 响应状态码 200
resultActions.andExpect(MockMvcResultMatchers.content().json("{\n" +
" \"id\": 1,\n" +
" \"username\": \"username:1\"\n" +
"}")); // 响应结果
}
}
在类上添加 @WebMvcTest
注解,并且传入的是 UserController 类,表示我们要对 UserController 进行单元测试。
同时,@WebMvcTest
注解,是包含了 @AutoConfigureMockMvc
的组合注解,所以它会自动化配置我们稍后注入的 MockMvc Bean 对象 mvc
。在后续的测试中,我们会看到都是通过 mvc
调用后端 API 接口。但是!每一次调用后端 API 接口,并不会执行真正的后端逻辑,而是走的 Mock 逻辑。也就是说,整个逻辑,走的是单元测试,只会启动一个 Mock 的 Spring 环境。
艿艿:注意上面每个加粗的地方!
userService
属性,我们添加了 @MockBean
注解,实际这里注入的是一个使用 Mockito 创建的 UserService Mock 代理对象。如下图所示:
打印的就是我们 Mock 返回的 UserVO 对象。
结果竟然返回的是 null
空。理论来说,此时应该返回一个 id = 1
的 UserVO 对象。实际上,因为此时的 userService
是通过 Mockito 来 Mock 出来的对象,其所有调用它的方法,返回的都是空。
UserController 中,也会注入一个 UserService 属性,此时注入的就是该 Mock 出来的 UserService Bean 对象。
默认情况下,
<1.1>
处,我们调用 UserService#get(Integer id)
方法,然后打印返回结果。执行结果如下:
before mock:null
<1.2>
处,通过 Mockito 进行 Mock userService
的 #get(Integer id)
方法,当传入的 id = 1
方法参数时,返回 id = 1
并且 username = "username:1"
的 UserVO 对象。
<1.3>
处,再次调用 UserService#get(Integer id)
方法,然后打印返回结果。执行结果如下:
after mock:cn.iocoder.springboot.lab23.springmvc.vo.UserVO@23202c31
后续,使用 mvc
完成一次后端 API 调用,并进行断言结果是否正确。执行成功,单元测试通过。
可能胖友对单元测试不是很了解,这里在额外推荐一本书 《有效的单元测试》 。很薄,周末抽几个小时就能读完。
如果觉得本小节还不够,可以看看 《Testing the Web Layer》 文章,Spring 关于这块入门的官方文档。
示例代码对应仓库:lab-springmvc-23-02 。
在我们提供后端 API 给前端时,我们需要告前端,这个 API 调用结果是否成功:
如果成功,成功的数据是什么。后续,前端会取数据渲染到页面上。
如果失败,失败的原因是什么。一般,前端会将原因弹出提示给用户。
这样,我们就需要有统一的返回结果,而不能是每个接口自己定义自己的风格。一般来说,统一的全局返回信息如下:
成功时,返回成功的状态码 + 数据。
失败时,返回失败的状态码 + 错误提示。
在标准的 RESTful API 的定义,是推荐使用 HTTP 响应状态码 返回状态码。一般来说,我们实践很少这么去做,主要有如下原因:
业务返回的错误状态码很多,HTTP 响应状态码无法很好的映射。例如说,活动还未开始、订单已取消等等。
国内开发者对 HTTP 响应状态码不是很了解,可能只知道 200、403、404、500 几种常见的。这样,反倒增加学习成本。
所以,实际项目在实践时,我们会将状态码放在 Response Body 响应内容中返回。
在全局统一返回里,我们至少需要定义三个字段:
code
:状态码。无论是否成功,必须返回。
关于这一块,也有团队实践时,增加了
success
字段,通过true
和false
表示成功还是失败。这个看每个团队的习惯吧。艿艿的话,还是偏好基于约定,返回 0 时表示成功。
成功时,状态码为 0 。
失败时,对应业务的错误码。
data
:数据。成功时,返回该字段。
message
:错误提示。失败时,返回该字段。
那么,让我们来看两个示例:
// 成功响应
{
code: 0,
data: {
id: 1,
username: "yudaoyuanma"
}
}
// 失败响应
{
code: 233666,
message: "徐妈太丑了"
}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示例。
艿艿:考虑到不破坏 「2. 快速入门」 和 「3. 测试接口」 提供的示例,我们需要重新弄搭建一个。
在 「2.2 引入依赖」 一致。
在 「2.3 Application」 一致。
在 cn.iocoder.springboot.lab23.springmvc.core.vo
包路径,创建 CommonResult 类,用于全局统一返回。代码如下:
// CommonResult.java
public class CommonResult implements Serializable {
public static Integer CODE_SUCCESS = 0;
/**
* 错误码
*/
private Integer code;
/**
* 错误提示
*/
private String message;
/**
* 返回数据
*/
private T data;
/**
* 将传入的 result 对象,转换成另外一个泛型结果的对象
*
* 因为 A 方法返回的 CommonResult 对象,不满足调用其的 B 方法的返回,所以需要进行转换。
*
* @param result 传入的 result 对象
* @param 返回的泛型
* @return 新的 CommonResult 对象
*/
public static CommonResult error(CommonResult> result) {
return error(result.getCode(), result.getMessage());
}
public static CommonResult error(Integer code, String message) {
Assert.isTrue(!CODE_SUCCESS.equals(code), "code 必须是错误的!");
CommonResult result = new CommonResult<>();
result.code = code;
result.message = message;
return result;
}
public static CommonResult success(T data) {
CommonResult result = new CommonResult<>();
result.code = CODE_SUCCESS;
result.data = data;
result.message = "";
return result;
}
@JsonIgnore // 忽略,避免 jackson 序列化给前端
public boolean isSuccess() { // 方便判断是否成功
return CODE_SUCCESS.equals(code);
}
@JsonIgnore // 忽略,避免 jackson 序列化给前端
public boolean isError() { // 方便判断是否失败
return !isSuccess();
}
// ... 省略 setting/getting/toString 方法
}
每个字段,胖友自己看相应的注释。
在 cn.iocoder.springboot.lab23.springmvc.core.web
包路径,创建 GlobalResponseBodyHandler 类,全局统一返回的处理器。代码如下:
// GlobalResponseBodyHandler.java
@ControllerAdvice(basePackages = "cn.iocoder.springboot.lab23.springmvc.controller")
public class GlobalResponseBodyHandler implements ResponseBodyAdvice {
@Override
public boolean supports(MethodParameter returnType, Class converterType) {
return true;
}
@Override
public Object beforeBodyWrite(Object body, MethodParameter returnType, MediaType selectedContentType, Class selectedConverterType,
ServerHttpRequest request, ServerHttpResponse response) {
// 如果已经是 CommonResult 类型,则直接返回
if (body instanceof CommonResult) {
return body;
}
// 如果不是,则包装成 CommonResult 类型
return CommonResult.success(body);
}
}
在 SpringMVC 中,可以使用通过实现 ResponseBodyAdvice 接口,并添加 @ControllerAdvice
接口,拦截 Controller 的返回结果。注意,我们这里 @ControllerAdvice
注解,设置了 basePackages
属性,只拦截 "cn.iocoder.springboot.lab23.springmvc.controller"
包,也就是我们定义的 Controller 。为什么呢?因为在项目中,我们可能会引入 Swagger 等库,也使用 Controller 提供 API 接口,那么我们显然不应该让 GlobalResponseBodyHandler 去拦截这些接口,毕竟它们并不需要我们去替它们做全局统一的返回。
实现 #supports(MethodParameter returnType, Class converterType)
方法,返回 true
。表示拦截 Controller 所有 API 接口的返回结果。
实现 #beforeBodyWrite(...)
方法,当返回的结果不是 CommonResult 类型时,则包装成 CommonResult 类型。这里有两点要注意:
第一点,可能 API 接口的返回结果已经是 CommonResult 类型,就无需做二次包装了。
第二点,API 接口既然返回结果,被 GlobalResponseBodyHandler 拦截到,约定就是成功返回,所以使用 CommonResult#success(T data)
方法,进行包装成成功的 CommonResult 返回。那么,如果我们希望 API 接口是失败的返回呢?我们约定在 Controller 抛出异常,这点我们会在 「5. 全局异常处理」 看到。
在 cn.iocoder.springboot.lab23.springmvc.controller
包路径下,创建 UserController 类。代码如下:
// UserController.java
@RestController
@RequestMapping("/users")
public class UserController {
/**
* 获得指定用户编号的用户
*
* 提供不使用 CommonResult 包装
*
* @param id 用户编号
* @return 用户
*/
@GetMapping("/get")
public UserVO get(@RequestParam("id") Integer id) {
// 查询并返回用户
return new UserVO().setId(id).setUsername(UUID.randomUUID().toString());
}
/**
* 获得指定用户编号的用户
*
* 提供使用 CommonResult 包装
*
* @param id 用户编号
* @return 用户
*/
@GetMapping("/get2")
public CommonResult get2(@RequestParam("id") Integer id) {
// 查询用户
UserVO user = new UserVO().setId(id).setUsername(UUID.randomUUID().toString());
// 返回结果
return CommonResult.success(user);
}
}
在 #get(Integer id)
方法,返回的结果是 UserVO 类型。这样,结果会被 GlobalResponseBodyHandler 拦截,包装成 CommonResult 类型返回。请求结果如下:
{
"code": 0,
"message": "",
"data": {
"id": 10,
"username": "f0ab9401-062f-4697-bcc9-1dc70c1c1310"
}
}
会有 "message": ""
的返回的原因是,我们使用 SpringMVC 提供的 Jackson 序列化,对于 CommonResult 此时的 message = null
的情况下,会序列化它成 "message": ""
返回。实际情况下,不会影响前端处理。
在 #get2(Integer id)
方法,返回的结果是 Common类型。结果虽然也会被 GlobalResponseBodyHandler 拦截,但是不会二次再重复包装成 CommonResult 类型返回。
至此,我们已经完成了全局统一返回的示例。不过呢,艿艿在这里想抛出一个话题?我们是否应该使用 GlobalResponseBodyHandler 这样的方式,拦截 Controller 的返回结果,返回全局统一返回的示例呢?
我们会发现,网上大量的文章,其实也是使用这样的方式,实现全局统一返回。这样看起来,好像也并没有什么问题。当然,实际在项目中使用,没有问题,没有坑,放放心食用。这里,只是艿艿的一个纠结点。我们在使用 AOP 的时候,修改一个方法的返回结果的类型,真的合适吗?艿艿个人的意见,不合适。所以,艿艿在做 onemall 开源项目的时候,是强制要求 Controller 返回结果的类型是 CommonResult ,即 Controller#get2(Integer id)
的方式。
不过呢,自己公司团队的项目,我们还是采用 GlobalResponseBodyHandler 拦截的方式。嘿嘿。也就说,两种方式,都可以,按照自己的理念即可。
另外,ResponseBodyAdvice 用于对响应内容 Response Body 进行切面拦截。而相对的,SpringMVC 也提供了 RequestBodyAdvice ,用于对请求内容 Request Body 进行切面拦截。使用比较简单,和 ResponseBodyAdvice 是类似的,就不重复赘述了。当然,貌似 ResponseBodyAdvice 使用也比较少,胖友知道有这么个东西即可,等到有需要的时候,再来瞅瞅。
示例代码对应仓库:lab-springmvc-23-02 。
在 「4. 全局统一返回」 中,我们已经定义了使用 CommonResult 全局统一返回,并且看到了成功返回的示例与代码。这一小节,我们主要是来全局异常处理,最终能也是通过 CommonResult 返回。
那么,我们就不哔哔,直接看着示例代码,遨游起来。
友情提示:该示例,基于 「4. 全局统一返回」 的 lab-springmvc-23-02 的基础上,继续改造。
在 cn.iocoder.springboot.lab23.springmvc.constants
包路径,创建 ServiceExceptionEnum 枚举类,枚举项目中的错误码。代码如下:
// ServiceExceptionEnum.java
public enum ServiceExceptionEnum {
// ========== 系统级别 ==========
SUCCESS(0, "成功"),
SYS_ERROR(2001001000, "服务端发生异常"),
MISSING_REQUEST_PARAM_ERROR(2001001001, "参数缺失"),
// ========== 用户模块 ==========
USER_NOT_FOUND(1001002000, "用户不存在"),
// ========== 订单模块 ==========
// ========== 商品模块 ==========
;
/**
* 错误码
*/
private int code;
/**
* 错误提示
*/
private String message;
ServiceExceptionEnum(int code, String message) {
this.code = code;
this.message = message;
}
// ... 省略 getting 方法
}
因为错误码是全局的,最好按照模块来拆分。如下是艿艿在 onemall 项目的实践:
/**
* 服务异常
*
* 参考 https://www.kancloud.cn/onebase/ob/484204 文章
*
* 一共 10 位,分成四段
*
* 第一段,1 位,类型
* 1 - 业务级别异常
* 2 - 系统级别异常
* 第二段,3 位,系统类型
* 001 - 用户系统
* 002 - 商品系统
* 003 - 订单系统
* 004 - 支付系统
* 005 - 优惠劵系统
* ... - ...
* 第三段,3 位,模块
* 不限制规则。
* 一般建议,每个系统里面,可能有多个模块,可以再去做分段。以用户系统为例子:
* 001 - OAuth2 模块
* 002 - User 模块
* 003 - MobileCode 模块
* 第四段,3 位,错误码
* 不限制规则。
* 一般建议,每个模块自增。
*/
我们在一起讨论下 Service 逻辑异常的时候,如何进行返回。这里的逻辑异常,我们指的是,例如说用户名已经存在,商品库存不足等。一般来说,常用的方案选择,有两种:
封装统一的业务异常类 ServiceException ,里面有错误码和错误提示,然后进行 throws
抛出。
封装通用的返回类 CommonResult ,里面有错误码和错误提示,然后进行 return
返回。
一开始,我们选择了 CommonResult ,结果发现如下情况:
因为 Spring @Transactional
声明式事务,是基于异常进行回滚的,如果使用 CommonResult 返回,则事务回滚会非常麻烦。
当调用别的方法时,如果别人返回的是 CommonResult 对象,还需要不断的进行判断,写起来挺麻烦的。
所以,后来我们采用了抛出业务异常 ServiceException 的方式。
在 cn.iocoder.springboot.lab23.springmvc.core.exception
包路径,创建 ServiceException 异常类,继承 RuntimeException 异常类,用于定义业务异常。代码如下:
// ServiceException.java
public final class ServiceException extends RuntimeException {
/**
* 错误码
*/
private final Integer code;
public ServiceException(ServiceExceptionEnum serviceExceptionEnum) {
// 使用父类的 message 字段
super(serviceExceptionEnum.getMessage());
// 设置错误码
this.code = serviceExceptionEnum.getCode();
}
// ... 省略 getting 方法
}
提供传入 serviceExceptionEnum
参数的构造方法。具体的处理,看下代码和注释。
在 cn.iocoder.springboot.lab23.springmvc.core.web
包路径,创建 GlobalExceptionHandler 类,全局统一返回的处理器。代码如下:
// GlobalExceptionHandler.java
@ControllerAdvice(basePackages = "cn.iocoder.springboot.lab23.springmvc.controller")
public class GlobalExceptionHandler {
private Logger logger = LoggerFactory.getLogger(getClass());
/**
* 处理 ServiceException 异常
*/
@ResponseBody
@ExceptionHandler(value = ServiceException.class)
public CommonResult serviceExceptionHandler(HttpServletRequest req, ServiceException ex) {
logger.debug("[serviceExceptionHandler]", ex);
// 包装 CommonResult 结果
return CommonResult.error(ex.getCode(), ex.getMessage());
}
/**
* 处理 MissingServletRequestParameterException 异常
*
* SpringMVC 参数不正确
*/
@ResponseBody
@ExceptionHandler(value = MissingServletRequestParameterException.class)
public CommonResult missingServletRequestParameterExceptionHandler(HttpServletRequest req, MissingServletRequestParameterException ex) {
logger.debug("[missingServletRequestParameterExceptionHandler]", ex);
// 包装 CommonResult 结果
return CommonResult.error(ServiceExceptionEnum.MISSING_REQUEST_PARAM_ERROR.getCode(),
ServiceExceptionEnum.MISSING_REQUEST_PARAM_ERROR.getMessage());
}
/**
* 处理其它 Exception 异常
*/
@ResponseBody
@ExceptionHandler(value = Exception.class)
public CommonResult exceptionHandler(HttpServletRequest req, Exception e) {
// 记录异常日志
logger.error("[exceptionHandler]", e);
// 返回 ERROR CommonResult
return CommonResult.error(ServiceExceptionEnum.SYS_ERROR.getCode(),
ServiceExceptionEnum.SYS_ERROR.getMessage());
}
}
在类上,添加 @ControllerAdvice
注解。这一点,和 「4.4 GlobalResponseBodyHandler」 是一样的。不过,不会实现 ResponseBodyAdvice 接口,因为咱不需要拦截接口返回结果,进行修改。
我们定义了三个方法,通过添加 @ExceptionHandler
注解,定义每个方法对应处理的异常。并且,也添加了 @ResponseBody
注解,标记直接使用返回结果作为 API 的响应。
#serviceExceptionHandler(...)
方法,拦截处理 ServiceException 业务异常,直接使用该异常的 code
+ message
属性,构建出 CommonResult 对象返回。
#missingServletRequestParameterExceptionHandler(...)
方法,拦截处理 MissingServletRequestParameterException 请求参数异常,构建出错误码为 ServiceExceptionEnum.MISSING_REQUEST_PARAM_ERROR
的 CommonResult 对象返回。
#exceptionHandler(...)
方法,拦截处理 Exception 异常,构建出错误码为 ServiceExceptionEnum.SYS_ERROR
的 CommonResult 对象返回。这是一个兜底的异常处理,避免有一些其它异常,我们没有在 GlobalExceptionHandler 中,提供自定义的处理方式。
注意,在 #exceptionHandler(...)
方法中,我们还多使用 logger
打印了错误日志,方便我们接入 ELK 等日志服务,发起告警,通知我们去排查解决。如果胖友的系统里暂时没有日志服务,可以记录错误日志到数据库中,也是不错的选择。而其它两个方法,因为是更偏业务的,相对正常的异常,所以无需记录错误日志。
在 UserController 类中,我们添加两个 API 接口,抛出异常,方便我们测试全局异常处理的效果。代码如下:
// UserController.java
/**
* 测试抛出 NullPointerException 异常
*/
@GetMapping("/exception-01")
public UserVO exception01() {
throw new NullPointerException("没有粗面鱼丸");
}
/**
* 测试抛出 ServiceException 异常
*/
@GetMapping("/exception-02")
public UserVO exception02() {
throw new ServiceException(ServiceExceptionEnum.USER_NOT_FOUND);
}
在 #exception01()
方法,抛出 NullPointerException 异常。这样,异常会被 GlobalExceptionHandler#exceptionHandler(...)
方法来拦截,包装成 CommonResult 类型返回。请求结果如下:
{
"code": 2001001000,
"message": "服务端发生异常",
"data": null
}
在 #exception02()
方法,抛出 ServiceException 异常。这样,异常会被 GlobalExceptionHandler#serviceExceptionHandler(...)
方法来拦截,包装成 CommonResult 类型返回。请求结果如下:
{
"code": 1001002000,
"message": "用户不存在",
"data": null
}
示例代码对应仓库:lab-springmvc-23-02 。
在使用 SpringMVC 的时候,我们可以使用 HandlerInterceptor ,拦截 SpringMVC 处理请求的过程,自定义前置和处理的逻辑。例如说:
日志拦截器,记录请求与响应。这样,我们可以知道每一次请求的参数,响应的结果,执行的时长等等信息。
认证拦截器,我们可以解析前端传入的用户标识,例如说 access_token
访问令牌,获得当前用户的信息,记录到 ThreadLocal 中。这样,后续的逻辑,只需要通过 ThreadLocal 就可以获取到用户信息。
授权拦截器,我们可以通过每个 API 接口需要的授权信息,进行判断,当前请求是否允许访问。例如说,用户是否登陆,是否有该 API 操作的权限等等。
限流拦截器,我们可以通过每个 API 接口的限流配置,进行判断,当前请求是否超过允许的请求频率,避免恶意的请求,打爆整个系统。
HandlerInterceptor 接口,定义了三个拦截点。代码如下:
// HandlerInterceptor.java
public interface HandlerInterceptor {
default boolean preHandle(HttpServletRequest request, HttpServletResponse response, Object handler)
throws Exception {
return true;
}
default void postHandle(HttpServletRequest request, HttpServletResponse response, Object handler,
@Nullable ModelAndView modelAndView) throws Exception {
}
default void afterCompletion(HttpServletRequest request, HttpServletResponse response, Object handler,
@Nullable Exception ex) throws Exception {
}
}
我们可以看到,这一次 users/exception_03
请求,handler
对应上了 UserController 的 #exception03()
方法。
也因此,HandlerInterceptor 的接口名上,是以 Handler 开头,基于 Handler 的拦截器。
然后,我们先来看一段伪代码,看看这三个拦截点和 handler
的执行过程,是怎么结合的。代码如下:
// 伪代码
Exception ex = null;
try {
// 前置处理
if (!preHandle(request, response, handler)) {
return;
}
// 执行处理器,即执行 API 的逻辑
handler.execute();
// 后置处理
postHandle(request, response, handler);
} catch(Exception exception) {
// 如果发生了异常,记录到 ex 中
ex = exception;
} finally {
afterCompletion(request, response, handler);
}
结合艿艿的代码注释,胖友理解下整个处理的过程。
当然,这里仅仅是伪代码,并没有考虑多个拦截器的情况下。我们会在下文中,提供具体的代码示例,方便胖友更加深入的理解整个执行过程。
#preHandle(...)
方法,实现 handler
的前置处理逻辑。当返回 true
时,继续后续 handler
的执行;当返回 false
时,不进行后续 handler
的执行。
例如说,判断用户是否已经登录,如果未登录,返回
false
,不进行后续handler
的执行。
#postHandle(...)
方法,实现 handler
的后置处理逻辑。
例如说,在视图 View 在渲染之前,做一些处理。不过因为目前都前后端分离,所以这个后置拦截点,使用的就已经比较少了。
#afterCompletion(...)
方法,整个 handler
执行完成,并且拦截器链都执行完前置和后置的拦截逻辑,实现请求完成后的处理逻辑。注意,只有 #preHandle(...)
方法返回 true
的 HandlerInterceptor 拦截器,才能执行 #afterCompletion(...)
方法,因为这样要算 HandlerInterceptor 执行完成才有效。
例如说,释放资源。比如,清理认证拦截器产生的 ThreadLocal 线程变量,避免“污染”下一个使用到该线程的请求。
又例如说,处理
handler
执行过程中发生的异常,并记录异常日志。不过因为现在一般通过 「5. 全局异常处理」 来处理,所以很少这么做了。再例如说,记录请求结束时间,这样我们就可以计算出整个请求的耗时。
在上文中,考虑到让 HandlerInterceptor 的理解更加简洁,一直漏说了一个概念,多个 HandlerInterceptor 们,可以组成一个 Chain 拦截器链。那么,整个执行的过程,就变成:
首先,按照 HandlerInterceptor 链的正序,执行 #preHandle(...)
方法。
然后,执行 handler
的逻辑处理。
之后,按照 HandlerInterceptor 链的倒序,执行 #postHandle(...)
方法。
最后,按照 HandlerInterceptor 链的倒序,执行 #afterCompletion(...)
方法。
这里,我们先只说了正常执行的情况。那么异常执行的情况呢?例如说:
某个 HandlerInterceptor 执行 #preHandle(...)
方法,返回 false
的情况。
handler
的逻辑处理,抛出 Exception 异常的情况。
某个 HandlerInterceptor 执行 #afterCompletion(...)
方法,抛出 Exception 异常的情况。
... 等等
不要慌,我们下面会举例,说说列举的这些异常情况。下面,开始遨游我们本小节的示例。
友情提示:该示例,基于 「5. 全局异常处理」 的 lab-springmvc-23-02 的基础上,继续改造。
在 cn.iocoder.springboot.lab23.springmvc.core.interceptor
包路径,我们创建三个自定义 HandlerInterceptor 拦截器。
FirstInterceptor 代码如下:
// FirstInterceptor.java
public class FirstInterceptor implements HandlerInterceptor {
private Logger logger = LoggerFactory.getLogger(getClass());
@Override
public boolean preHandle(HttpServletRequest request, HttpServletResponse response, Object handler) {
logger.info("[preHandle][handler({})]", handler);
return true;
}
@Override
public void postHandle(HttpServletRequest request, HttpServletResponse response, Object handler, ModelAndView modelAndView) throws Exception {
logger.info("[postHandle][handler({})]", handl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afterCompletion(HttpServletRequest request, HttpServletResponse response, Object handler, Exception ex) throws Exception {
logger.info("[afterCompletion][handler({})]", handler, ex);
}
}
每个方法中,打印日志。
SecondInterceptor 代码如下:
// SecondInterceptor.java
public class SecondInterceptor implements HandlerInterceptor {
private Logger logger = LoggerFactory.getLogger(getClass());
@Override
public boolean preHandle(HttpServletRequest request, HttpServletResponse response, Object handler) {
logger.info("[preHandle][handler({})]", handler);
return false; // 故意返回 false
}
@Override
public void postHandle(HttpServletRequest request, HttpServletResponse response, Object handler, ModelAndView modelAndView) throws Exception {
logger.info("[postHandle][handler({})]", handl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afterCompletion(HttpServletRequest request, HttpServletResponse response, Object handler, Exception ex) throws Exception {
logger.info("[afterCompletion][handler({})]", handler, ex);
}
}
和 「FirstInterceptor」 基本一致,差别在于 #preHandle(...)
方法,返回 false
。
ThirdInterceptor 代码如下:
// ThirdInterceptor.java
public class ThirdInterceptor implements HandlerInterceptor {
private Logger logger = LoggerFactory.getLogger(getClass());
@Override
public boolean preHandle(HttpServletRequest request, HttpServletResponse response, Object handler) {
logger.info("[preHandle][handler({})]", handler);
return true;
}
@Override
public void postHandle(HttpServletRequest request, HttpServletResponse response, Object handler, ModelAndView modelAndView) throws Exception {
logger.info("[postHandle][handler({})]", handl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afterCompletion(HttpServletRequest request, HttpServletResponse response, Object handler, Exception ex) throws Exception {
logger.info("[afterCompletion][handler({})]", handler, ex);
throw new RuntimeException("故意抛个错误"); // 故意抛出异常
}
}
和 「FirstInterceptor」 基本一致,差别在于 #afterCompletion(...)
方法,抛出 RuntimeException 异常。
在 cn.iocoder.springboot.lab23.springmvc.config
包路径下,创建 SpringMVCConfiguration 配置类。代码如下:
// SpringMVCConfiguration.java
@Configuration
public class SpringMVCConfiguration implements WebMvcConfigurer {
@Bean
public FirstInterceptor firstInterceptor() {
return new FirstInterceptor();
}
@Bean
public SecondInterceptor secondInterceptor() {
return new SecondInterceptor();
}
@Bean
public ThirdInterceptor thirdInterceptor() {
return new ThirdInterceptor();
}
@Override
public void addInterceptors(InterceptorRegistry registry) {
// 拦截器一
registry.addInterceptor(this.firstInterceptor()).addPathPatterns("/**");
// 拦截器二
registry.addInterceptor(this.secondInterceptor()).addPathPatterns("/users/current_user");
// 拦截器三
registry.addInterceptor(this.thirdInterceptor()).addPathPatterns("/**");
}
}
该配置类,实现 WebMvcConfigurer 接口,实现 SpringMVC 的自定义配置。当然,类上还是要加上 @Configuration
注解,表明 SpringMVCConfiguration 是个配置类。
#addInterceptors(InterceptorRegistry registry)
方法,添加自定义的 HandlerInterceptor 拦截器,到 InterceptorRegistry 拦截器注册表中。其中,SecondInterceptor 拦截器,我们配置拦截的是 /users/current_user
路径,用于测试 SecondInterceptor#preHandle(...)
前置拦截返回 false
的情况。
本小节,我们会在 UserController 接口,测试拦截器链的表现。
① /users/do_something
接口
// UserController.java
@GetMapping("/do_something")
public void doSomething() {
logger.info("[doSomething]");
}
调用该接口,执行日志如下:
// 首先,按照 HandlerInterceptor 链的**正序**,执行 `#preHandle(...)` 方法。
2019-11-17 12:31:38.049 INFO 28157 --- [nio-8080-exec-1] c.i.s.l.s.c.i.FirstInterceptor : [preHandle][handler(public void cn.iocoder.springboot.lab23.springmvc.controller.UserController.doSomething())]
2019-11-17 12:31:38.050 INFO 28157 --- [nio-8080-exec-1] c.i.s.l.s.c.i.ThirdInterceptor : [preHandle][handler(public void cn.iocoder.springboot.lab23.springmvc.controller.UserController.doSomething())]
2019-11-17 12:31:38.055 INFO 28157 --- [nio-8080-exec-1] c.i.s.l.s.controller.UserController :
// 然后,执行 `handler` 的逻辑处理。
[doSomething]
// 之后,按照 HandlerInterceptor 链的**倒序**,执行 `#postHandle(...)` 方法。
2019-11-17 12:31:38.109 INFO 28157 --- [nio-8080-exec-1] c.i.s.l.s.c.i.ThirdInterceptor : [postHandle][handler(public void cn.iocoder.springboot.lab23.springmvc.controller.UserController.doSomething())]
2019-11-17 12:31:38.109 INFO 28157 --- [nio-8080-exec-1] c.i.s.l.s.c.i.FirstInterceptor : [postHandle][handler(public void cn.iocoder.springboot.lab23.springmvc.controller.UserController.doSomething())]
// 最后,按照 HandlerInterceptor 链的**倒序**,执行 `#afterCompletion(...)` 方法。
2019-11-17 12:31:38.109 INFO 28157 --- [nio-8080-exec-1] c.i.s.l.s.c.i.ThirdInterceptor : [afterCompletion][handler(public void cn.iocoder.springboot.lab23.springmvc.controller.UserController.doSomething())]
java.lang.RuntimeException: 故意抛个错误 // ... 省略异常堆栈
2019-11-17 12:31:38.116 INFO 28157 --- [nio-8080-exec-1] c.i.s.l.s.c.i.FirstInterceptor : [afterCompletion][handler(public void cn.iocoder.springboot.lab23.springmvc.controller.UserController.doSomething())]
整个执行日志,看下艿艿添加在其上的注释。
因为 SecondInterceptor 拦截的是 /users/current_user
路径,所以它没有拦截本次 API 调用。
注意,虽然说,ThirdInterceptor 在 #afterCompletion(...)
方法中,抛出异常,但是不影响 FirstInterceptor 的 #afterCompletion(...)
的后续执行。
② /users/current_user
接口
// UserController.java
@GetMapping("/current_user")
public UserVO currentUser() {
logger.info("[currentUser]");
return new UserVO().setId(10).setUsername(UUID.randomUUID().toString());
}
调用该接口,执行日志如下:
// 首先,按照 HandlerInterceptor 链的**正序**,执行 `#preHandle(...)` 方法。
2019-11-17 12:48:37.357 INFO 28157 --- [nio-8080-exec-5] c.i.s.l.s.c.i.FirstInterceptor : [preHandle][handler(public cn.iocoder.springboot.lab23.springmvc.vo.UserVO cn.iocoder.springboot.lab23.springmvc.controller.UserController.currentUser())]
2019-11-17 12:48:37.357 INFO 28157 --- [nio-8080-exec-5] c.i.s.l.s.c.i.SecondInterceptor : [preHandle][handler(public cn.iocoder.springboot.lab23.springmvc.vo.UserVO cn.iocoder.springboot.lab23.springmvc.controller.UserController.currentUser())]
//【不存在】然后,执行 `handler` 的逻辑处理。
//【不存在】之后,按照 HandlerInterceptor 链的**倒序**,执行 `#postHandle(...)` 方法。
// 最后,按照 HandlerInterceptor 链的**倒序**,执行 `#afterCompletion(...)` 方法。
2019-11-17 12:48:37.358 INFO 28157 --- [nio-8080-exec-5] c.i.s.l.s.c.i.FirstInterceptor : [afterCompletion][handler(public cn.iocoder.springboot.lab23.springmvc.vo.UserVO cn.iocoder.springboot.lab23.springmvc.controller.UserController.currentUser())]
因为只有 FirstInterceptor 完成了 #preHandle(...)
方法的执行,所以也只有 FirstInterceptor 的 #afterCompletion(...)
方法被执行。
在 handler
未执行逻辑处理的情况下,HandlerInterceptor 的 #postHandle(...)
方法不会执行。答案也很显而易见,handler
丫根就没完成执行,何来的后置处理,嘿嘿。
③ /users/exception-03
接口
// UserController.java
@GetMapping("/exception-03")
public void exception03() {
logger.info("[exception03]");
throw new ServiceException(ServiceExceptionEnum.USER_NOT_FOUND);
}
调用该接口,执行日志如下:
// 首先,按照 HandlerInterceptor 链的**正序**,执行 `#preHandle(...)` 方法。
2019-11-17 12:54:45.029 INFO 28157 --- [nio-8080-exec-7] c.i.s.l.s.c.i.FirstInterceptor : [preHandle][handler(public void cn.iocoder.springboot.lab23.springmvc.controller.UserController.exception03())]
2019-11-17 12:54:45.029 INFO 28157 --- [nio-8080-exec-7] c.i.s.l.s.c.i.ThirdInterceptor : [preHandle][handler(public void cn.iocoder.springboot.lab23.springmvc.controller.UserController.exception03())]
// 然后,执行 `handler` 的逻辑处理。
2019-11-17 12:54:45.029 INFO 28157 --- [nio-8080-exec-7] c.i.s.l.s.controller.UserController : [exception03]
//【不存在】之后,按照 HandlerInterceptor 链的**倒序**,执行 `#postHandle(...)` 方法。
// 最后,按照 HandlerInterceptor 链的**倒序**,执行 `#afterCompletion(...)` 方法。
2019-11-17 12:54:45.036 INFO 28157 --- [nio-8080-exec-7] c.i.s.l.s.c.i.ThirdInterceptor : [afterCompletion][handler(public void cn.iocoder.springboot.lab23.springmvc.controller.UserController.exception03())]
2019-11-17 12:54:45.037 ERROR 28157 --- [nio-8080-exec-7] o.s.web.servlet.HandlerExecutionChain : HandlerInterceptor.afterCompletion threw exception
java.lang.RuntimeException: 故意抛个错误 // ... 省略异常堆栈
2019-11-17 12:54:45.037 INFO 28157 --- [nio-8080-exec-7] c.i.s.l.s.c.i.FirstInterceptor : [afterCompletion][handler(public void cn.iocoder.springboot.lab23.springmvc.controller.UserController.exception03())]
handler
的逻辑处理,抛出 Exception 异常的情况,HandlerInterceptor 的 #postHandle(...)
方法不会执行。为什么呢?答案我们已经在 /users/current_user
接口中,进行了说明。
这里,艿艿整理了一些不同场景下的 HandlerInterceptor 实现类,胖友可以选择性看看:
限流拦截器:《Spring Boot 项目的 API 接口防刷》
访问日志拦截器:AccessLogInterceptor.java
用户认证 + 授权拦截器:UserSecurityInterceptor.java
管理员认证 + 授权拦截器:AdminSecurityInterceptor.java
如果胖友有其他场景下的 HandlerInterceptor 示例,欢迎给艿艿留言。
虽然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无需在 SpringMVC 中,直接使用 java.servlet
提供的 Servlet、Filter、Listener 了,但是在使用一些三方类库时,它们更多的提供的是 java.servlet
中的组件,毕竟它们需要提供更加公用的组件,而不能和 SpringMVC 耦合在一起。
例如说,在使用 Shiro 做权限认证相关方面的功能时,我们就需要配置 Shiro 提供的 ShiroFilterFactoryBean 。
我们有两种方式,使用 Java 代码的方式,配置 Servlet、Filter、Listener 。分别是:
通过 Bean 的方式
通过注解的方式
下面,就让我们看看这两种方式的示例。
友情提示:该示例,基于 「6. HandlerInterceptor 拦截器」 的 lab-springmvc-23-02 的基础上,继续改造。
在 SpringMVCConfiguration 配置类中,我们来添加 Servlet、Filter、Listener 三个 Bean 的配置。代码如下:
// SpringMVCConfiguration.java
@Bean
public ServletRegistrationBean testServlet01() {
ServletRegistrationBean servletRegistrationBean = new ServletRegistrationBean<>(new HttpServlet() {
@Override
protected void doGet(HttpServletRequest req, HttpServletResponse resp) throws ServletException, IOException {
logger.info("[doGet][uri: {}]", req.getRequestURI());
}
});
servletRegistrationBean.setUrlMappings(Collections.singleton("/test/01"));
return servletRegistrationBean;
}
@Bean
public FilterRegistrationBean testFilter01() {
FilterRegistrationBean filterRegistrationBean = new FilterRegistrationBean<>(new Filt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doFilter(ServletRequest servletRequest, ServletResponse servletResponse, FilterChain filterChain) throws IOException, ServletException {
logger.info("[doFilter]");
filterChain.doFilter(servletRequest, servletResponse);
}
});
filterRegistrationBean.setUrlPatterns(Collections.singleton("/test/*"));
return filterRegistrationBean;
}
@Bean
public ServletListenerRegistrationBean> testListener01() {
return new ServletListenerRegistrationBean<>(new ServletContextListen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contextInitialized(ServletContextEvent sce) {
logger.info("[contextInitialized]");
}
@Override
public void contextDestroyed(ServletContextEvent sce) {
}
});
}
在 Spring Boot 中,提供了 ServletRegistrationBean 来配置 Servlet Bean、FilterRegistrationBean 来配置 Filter Bean、ServletListenerRegistrationBean 来配置 Listener Bean 。
这里,我们为了让示例比较简洁,所以采用了内部类。实际在使用时,还是正常去定义类,嘿嘿。
在 Servlet3.0 的新特性里,提供了 @WebServlet
、@WebFilter
、@WebListener
三个注解,方便配置 Servlet、Filter、Listener 。
而在 SpringBoot 中,我们仅需要在 Application 类上,添加 @ServletComponentScan
注解,开启对 @WebServlet
、@WebFilter
、@WebListener
注解的扫描。不过要注意,当且仅当使用内嵌的 Web Server 才会生效。
在 cn.iocoder.springboot.lab23.springmvc.core.servlet
包路径,我们创建了三个示例。代码如下:
// TestServlet02.java
@WebServlet(urlPatterns = "/test/02")
public class TestServlet02 extends HttpServlet {
private Logger logger = LoggerFactory.getLogger(getClass());
@Override
protected void doGet(HttpServletRequest req, HttpServletResponse resp) throws ServletException, IOException {
logger.info("[doGet][uri: {}]", req.getRequestURI());
}
}
// TestFilter02.java
@WebFilter("/test/*")
public class TestFilter02 implements Filter {
private Logger logger = LoggerFactory.getLogger(getClass());
@Override
public void doFilter(ServletRequest servletRequest, ServletResponse servletResponse, FilterChain filterChain) throws IOException, ServletException {
logger.info("[doFilter]");
filterChain.doFilter(servletRequest, servletResponse);
}
}
// TestServletContextListener02.java
@WebListener
public class TestServletContextListener02 implements ServletContextListener {
private Logger logger = LoggerFactory.getLogger(getClass());
@Override
public void contextInitialized(ServletContextEvent sce) {
logger.info("[contextInitialized]");
}
@Override
public void contextDestroyed(ServletContextEvent sce) {
}
}
示例代码对应仓库:lab-springmvc-23-02 。
在前后端分离之后,我们会碰到跨域的问题。例如说,前端在 http://www.iocoder.cn 域名下,而后端 API 在 http://api.iocoder.cn 域名下。
对跨域不是很了解的胖友,可以看看阮大的 《跨域资源共享 CORS 详解》 文章。???? 当然,也可以先继续本文的阅读。
解决跨域的方式有很多,例如说,在 Nginx 上配置处理跨域请求的参数。又例如说,项目中有网关服务,统一配置处理。当然,本文既然是 Spring Boot SpringMVC 入门,那么必然只使用 SpringMVC 来解决跨域。目前一共有三种方案:
方式一,使用 @CrossCors
注解,配置每个 API 接口。
方式二,使用 CorsRegistry.java
注册表,配置每个 API 接口。
方案三,使用 CorsFilter.java
过滤器,处理跨域请求。
其中,方案一和方案二,本质是相同的方案,只是配置方式不同。想要理解底层原理的胖友,可以看看 CorsInterceptor 拦截器。
友情提示:该示例,基于 「7. Servlet、Filter、Listener」 的 lab-springmvc-23-02 的基础上,继续改造。
@CrossCors
注解,添加在类或方法上,标记该类/方法对应接口的 Cors 信息。
@CrossCors
注解的常用属性,如下:
origins
属性,设置允许的请求来源。[]
数组,可以填写多个请求来源。默认值为 *
。
value
属性,和 origins
属性相同,是它的别名。
allowCredentials
属性,是否允许客户端请求发送 Cookie 。默认为 false
,不允许请求发送 Cookie 。
maxAge
属性,本次预检请求的有效期,单位为秒。默认值为 1800 秒。
@CrossCors
注解的不常用属性,如下:
methods
属性,设置允许的请求方法。[]
数组,可以填写多个请求方法。默认值为 GET
+ POST
。
allowedHeaders
属性,允许的请求头 Header 。[]
数组,可以填写多个请求来源。默认值为 *
。
exposedHeaders
属性,允许的响应头 Header 。[]
数组,可以填写多个请求来源。默认值为 *
。
一般情况下,我们在每个 Controller 上,添加 @CrossCors
注解即可。当然,如果某个 API 接口希望做自定义的配置,可以在 Method 方法上添加。示例如下:
// TestController.java
@RestController
@RequestMapping("/test")
@CrossOrigin(origins = "*", allowCredentials = "true") // 允许所有来源,允许发送 Cookie
public class TestController {
/**
* 获得指定用户编号的用户
*
* @return 用户
*/
@GetMapping("/get")
@CrossOrigin(allowCredentials = "false") // 允许所有来源,不允许发送 Cookie
public UserVO get() {
return new UserVO().setId(1).setUsername(UUID.randomUUID().toString());
}
}
在绝大数场合下,肯定是在 Controller 上,添加 @CrossOrigin(allowCredentials = "true")
即可。
坑坑坑坑坑
在前端使用符合 CORS 规范的网络库时,例如说 Vue 常用的网络库 axios ,在发起非简单请求时,会自动先先发起 OPTIONS
“预检”请求,要求服务器确认是否能够这样请求。这样,这个请求就会被 SpringMVC 的拦截器所处理。
此时,如果我们的拦截器认为 handler
一定是 HandlerMethod 类型时,就会导致报错。例如说,艿艿在 UserSecurityInterceptor 拦截器中,会认为 handler
是 HandlerMethod 类型,然后通过它获得 @RequiresLogin
注解信息,判断是否需要登陆。然后,实际上,此时 handler
是 PreFlightHandler 类型,则会导致抛出异常。如下图所示:
此时,有两种解决方案:
1)检查每个拦截器的实现,是不是依赖于 handler
是 HandlerMethod 的逻辑,进行修复。
2)不使用该方案,而是采用 「8.3 CorsFilter」 过滤器,避免 OPTIONS
预检查走到拦截器里。
显然,1)
的成本略微有点高,所以一般情况下,推荐 2)
。目前艿艿的项目,也是采用 「8.3 CorsFilter」 过滤器的方式。
???? 在 《【SpringMVC】与权限拦截器冲突导致的 Cors 跨域设置失效问题》 文章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有开发者,碰到一样的问题。
显然,在每个 Controller 上配置 @CrossOrigin
注解,是挺麻烦一事。所以更多的情况下,我们会选择配置 CorsRegistry 注册表。
修改 SpringMVCConfiguration 配置类,增加 CorsRegistry 相关的配置。代码如下:
// SpringMVCConfiguration.java
@Override
public void addCorsMappings(CorsRegistry registry) {
// 添加全局的 CORS 配置
registry.addMapping("/**") // 匹配所有 URL ,相当于全局配置
.allowedOrigins("*") // 允许所有请求来源
.allowCredentials(true) // 允许发送 Cookie
.allowedMethods("*") // 允许所有请求 Method
.allowedHeaders("*") // 允许所有请求 Header
// .exposedHeaders("*") // 允许所有响应 Header
.maxAge(1800L); // 有效期 1800 秒,2 小时
}
这里配置匹配的路径是 /**
,从而实现全局 CORS 配置。
如果想要配置单个路径的 CORS 配置,可以通过 CorsRegistry#addMapping(String pathPattern)
方法,继续往其中添加 CORS 配置。
如果胖友想要更安全,可以 originns
属性,只填写允许的前端域名地址。
这种方式,一样会存在 「8.1 @CrossCors」 提供到的坑坑坑坑坑,因为这两者的实现方式是一致的。所以,继续看 「8.3 CorsFilter」 方案。
在 Spring Web 中,内置提供 CorsFilter 过滤器,实现对 CORS 的处理。
配置方式很简单,既然是 Filter 过滤器,就可以采用 「7.1 通过 Bean 的方式」 ,进行配置。所以修改 SpringMVCConfiguration 配置类,增加 CorsFilter 相关的配置。代码如下:
// SpringMVCConfiguration.java
@Bean
public FilterRegistrationBean corsFilter() {
// 创建 UrlBasedCorsConfigurationSource 配置源,类似 CorsRegistry 注册表
UrlBasedCorsConfigurationSource source = new UrlBasedCorsConfigurationSource();
// 创建 CorsConfiguration 配置,相当于 CorsRegistration 注册信息
CorsConfiguration config = new CorsConfiguration();
config.setAllowedOrigins(Collections.singletonList("*")); // 允许所有请求来源
config.setAllowCredentials(true); // 允许发送 Cookie
config.addAllowedMethod("*"); // 允许所有请求 Method
config.setAllowedHeaders(Collections.singletonList("*")); // 允许所有请求 Header
// config.setExposedHeaders(Collections.singletonList("*")); // 允许所有响应 Header
config.setMaxAge(1800L); // 有效期 1800 秒,2 小时
source.registerCorsConfiguration("/**", config);
// 创建 FilterRegistrationBean 对象
FilterRegistrationBean bean = new FilterRegistrationBean<>(
new CorsFilter(source)); // 创建 CorsFilter 过滤器
bean.setOrder(0); // 设置 order 排序。这个顺序很重要哦,为避免麻烦请设置在最前
return bean;
}
艿艿已经添加了详细的注释,胖友自己看下噢。效果上,和 「8.2 CorsRegistry」 是一致的。
至此,我们已经学习完三种 SpringMVC 配置 CORS 的方式。**结论就是,使用 「8.3 CorsFilter」 方式。**???? 感觉自己越来越啰嗦了。最后在推荐一篇文章,感觉写的不错 《Spring 里那么多种 CORS 的配置方式,到底有什么区》 。
示例代码对应仓库:lab-springmvc-23-02 。
在 Spring MVC 中,可以使用 @RequestBody
和 @ResponseBody
两个注解,分别完成请求报(内容)到对象和**对象到响应报文(内容)**的转换,底层这种灵活的消息转换机制,就是 Spring 3.x 中新引入的 HttpMessageConverter ,即消息转换器机制。
这么解释,胖友肯定是不会买单的。???? 在上面的示例里,我们已经看到,我们明明返回的是 UserVO 对象,最后输出给前端时,变成了 JSON 字符串,这就是使用了 MappingJackson2HttpMessageConverter 消息转换器,将 UserVO 对象转换成 JSON 字符串,写回给前端。???? 现在是不是有点理解了?!
在一些业务场景下,前端提交给后端 API 参数,比较复杂,那么可能我们希望能够使用 JSON 的格式,提交给后端 API 接口。此时,我们又可以使用 MappingJackson2HttpMessageConverter 消息转换器,将 JSON 字符串,转换成对应的对象。???? 现在是不是更加清晰了!?
让我们再来一起看看 HttpMessageConverter 消息转换器接口,代码如下:
// HttpMessageConverter.java
// 是否能够读取指定的 mediaType 内容类型,转换成对应的 clazz 对象
boolean canRead(Class> clazz, @Nullable MediaType mediaType);
// 读取请求内容,转换成 clazz 对象
T read(Class extends T> clazz, HttpInputMessage inputMessage)
throws IOException, HttpMessageNotReadableException;
// 是否能够将 clazz 对象,序列化成 mediaType 内容类型
boolean canWrite(Class> clazz, @Nullable MediaType mediaType);
// 将 clazz 对象,序列化成 contentType 内容类型,写入到响应。
void write(T t, @Nullable MediaType contentType, HttpOutputMessage outputMessage)
throws IOException, HttpMessageNotWritableException;
// 获得 HttpMessageConverter 能够支持的内容类型。
List getSupportedMediaTypes();
在请求时,我们在请求头 Content-Type
上,表示请求内容(Request Body)的内容类型。这样,SpringMVC 会从自己的 HttpMessageConverter 数组中,通过 #canRead(clazz, mediaType)
方法,判断是否够读取指定的 mediaType
内容类型,转换成对应的 clazz
对象。如果可以,则调用 #read(Class extends T> clazz, HttpInputMessage inputMessage)
方法,读取请求内容,转换成 clazz
对象。
在响应时,我们在请求头 Accept
上,表示请求内容(Response Body)的内容类型。这样,SpringMVC 会从自己的 HttpMessageConverter 数组中,通过 #canWrite(clazz, mediaType)
方法,判断是否能够将 clazz
对象,序列化成 mediaType
内容类型。如果可以,则调用 #write(contentType, outputMessage)
方法, 将 clazz
对象,序列化成 contentType
内容类型,写入到响应。
如果还是不理解,我们来结合示例,一起来理解下。我们会实现一个添加用户接口,同时支持 JSON/XML 格式提交数据,也同时支持 JSON/XML 格式响应数据。
友情提示:该示例,基于 「8. Cors 跨域」 的 lab-springmvc-23-02 的基础上,继续改造。
在 pom.xml
文件中,额外引入 jackson-dataformat-xml
依赖。如下:
com.fasterxml.jackson.dataformat
jackson-dataformat-xml
修改 SpringMVCConfiguration 配置类,增加 MappingJackson2XmlHttpMessageConverter 相关的配置,用于 XML 格式的 HttpMessageConverter 消息转换器。代码如下:
// SpringMVCConfiguration.java
@Override
public void configureMessageConverters(List> converters) {
// 增加 XML 消息转换器
Jackson2ObjectMapperBuilder xmlBuilder = Jackson2ObjectMapperBuilder.xml();
xmlBuilder.indentOutput(true);
converters.add(new MappingJackson2XmlHttpMessageConverter(xmlBuilder.build()));
}
在 UserController 类中,我们添加一个 API 接口,新增用户,方便我们 XML/JSON 格式的请求和响应。代码如下:
// UserController.java
@PostMapping(value = "/add",
// ↓ 增加 "application/xml"、"application/json" ,针对 Content-Type 请求头
consumes = {MediaType.APPLICATION_XML_VALUE, MediaType.APPLICATION_JSON_VALUE},
// ↓ 增加 "application/xml"、"application/json" ,针对 Accept 请求头
produces = {MediaType.APPLICATION_XML_VALUE, MediaType.APPLICATION_JSON_VALUE}
)
public UserVO add(@RequestBody UserVO user) {
return user;
}
请求
在接口参数上,我们添加了 @RequestBody
注解。
添加 consumes
属性,增加 "application/xml"
、"application/json"
,针对 Content-Type
请求头。
响应
因为 UserController 已经添加了 @RestController
注解,我们无需重复给改 API 接口,添加 @ReponseBody
注解。
添加 produces
属性,增加 "application/xml"
、"application/json"
,针对 Accept
请求头。
下面,我们使用 Postman ,模拟请求。
① JSON 格式请求,JSON 格式响应
JSON + JSON② XML 格式请求,XML 格式响应
XML + XML③ JSON 格式请求,XML 格式响应
JSON + XML示例代码对应仓库:lab-springmvc-23-02 。
参考文章 《在 Spring 中集成 Fastjson》
在国内,我们可能希望使用 Fastjson 作为 JSON 默认的工具类,以提升 JSON 的序列化和反序列化性能。在 Fastjson 中,已经内置提供 FastJsonHttpMessageConverter 消息转换器,方便我们替换 SpringMVC 默认的 HttpMessageConverter 。
友情提示:该示例,基于 「8. Cors 跨域」 的 lab-springmvc-23-02 的基础上,继续改造。
在 pom.xml
文件中,额外引入 fastjson
依赖。如下:
com.alibaba
fastjson
1.2.62
修改 SpringMVCConfiguration 配置类,增加 FastJsonHttpMessageConverter 相关的配置。代码如下:
// SpringMVCConfiguration.java
@Override
public void configureMessageConverters(List> converters) {
// 创建 FastJsonHttpMessageConverter 对象
FastJsonHttpMessageConverter fastJsonHttpMessageConverter = new FastJsonHttpMessageConverter();
// 自定义 FastJson 配置
FastJsonConfig fastJsonConfig = new FastJsonConfig();
fastJsonConfig.setCharset(Charset.defaultCharset()); // 设置字符集
fastJsonConfig.setSerializerFeatures(SerializerFeature.DisableCircularReferenceDetect); // 剔除循环引用
fastJsonHttpMessageConverter.setFastJsonConfig(fastJsonConfig);
// 设置支持的 MediaType
fastJsonHttpMessageConverter.setSupportedMediaTypes(Arrays.asList(MediaType.APPLICATION_JSON,
MediaType.APPLICATION_JSON_UTF8));
// 添加到 converters 中
converters.add(0, fastJsonHttpMessageConverter); // 注意,添加到最开头,放在 MappingJackson2XmlHttpMessageConverter 前面
}
至此,SpringMVC 整合 Fastjson 已经完成,还是蛮方便的。
咳咳咳,又写了好长一篇。本来计划周末抽一天的时间,写完本文。酱紫,另外一天,艿艿就可以去浪了。结果,两天都搭进去了,硬生生写到现在,周日 23 点 54 分。不过所幸,还是挤出时间,把 《小丑 Joker (2019)》 给看了,蛮好看,但是没想象中这么好看,可能期望太高了。
在我们设计后端 API 接口的时候,我们可以参考一些大厂的开放平台,设计出更合理更优雅的 API 接口。例如说:
《有赞云 —— API 列表》
《支付宝 —— 开放平台 API 列表》
《京东 —— 宙斯 API 列表》
《美团点评 —— API 文档》
《新浪微博 —— API 文档》
如果本文有写的不正确,或者让胖友误解的地方,欢迎给艿艿留言。
欢迎加入我的知识星球,一起探讨架构,交流源码。加入方式,长按下方二维码噢:
已在知识星球更新源码解析如下:
最近更新《芋道 SpringBoot 2.X 入门》系列,已经 20 余篇,覆盖了 MyBatis、Redis、MongoDB、ES、分库分表、读写分离、SpringMVC、Webflux、权限、WebSocket、Dubbo、RabbitMQ、RocketMQ、Kafka、性能测试等等内容。
提供近 3W 行代码的 SpringBoot 示例,以及超 4W 行代码的电商微服务项目。
获取方式:点“在看”,关注公众号并回复 666 领取,更多内容陆续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