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籁的第一篇驳论:网络匿名特性有害于公众议题的讨论

一百篇驳论,从2.14晚上到2.24,今天第2天了吧,嗯,交一篇。

晓籁的第一篇驳论:网络匿名特性有害于公众议题的讨论。

己方框架:

标准:看网络匿名这一现象的本身是阻碍还是推进了公众对议题的讨论。

论点:

1,有害于公众发出多元的声音。

2,有害于公众议题的深入探讨。

对正方天津大学队的驳论:

首先我们先来确认一下和对方达成的共识:1网络匿名特性本身是把人的身份,信息和自己的言论剥离开的。也就是公众本身不需对自己的言论付多大责任。也就是说网络的匿名特性降低了发表言论本身的责任和门槛。2,讨论是满足了一些人发生的需求。为讨论创造了无限的可能。但是具体是这带来的可能,是可能还是隐患我们还有待探讨。

好先来看一下对方辩友今天提出的点。对方今天提出了一个判标说看能否促进讨论目的的达成。再来看。今天对方辩友第一个点叫做满足人自然发声的需求。第二个点叫做满足情感的需求,然后推进讨论。我们来看哈,首先,在法律相关书籍上有定义,议题是公共政策的前身,公众议题则是议题在成熟扩大期公众参与讨论,表达民意的这样一个阶段,具有群众性和普遍性,是推动政策形成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今天我们来讨论的是公众议题也,多么严肃,多么重要的事情,难道不过脑子的言论也可以拿来发表吗?

对方今天的第一个点,网络匿名特性的确有助于人的自然发声和情感流露。首先,网络匿名特性对于一部分原来在网上不敢说话,不敢说坏话的人,降低道德压力,随意进行情感的宣泄的确有很大助益。不论情感的宣泄是否出自一时的心理不舒服或者是恶意,甚至水军,我们就来看,这是不是我们对公众议题进行讨论所愿意看到的。作为一个政策施行的前奏,我们应不应该慎重。再来,我们需要承认,网上所有的恶意攻击或是一些低级趣味的宣泄,那些对政策真正探讨的不慎重,甚至讨论方向被水军淹没,钱多者掌握舆论方向,这是否从某种程度上导致了真正想认真发声的人的情绪,阻碍讨论多元了呢。公众议题的高质量讨论更加无从谈起了。今天我们的辩题是网络的匿名特性到底是有助于还是有害于公众议题的讨论,而不是网络的匿名特性是否有助于无门槛的无压力发声,对方辩友所论证的有助于人的自然发声这论证过程中的逻辑漏洞咱们暂且不提,就看这自然发声到公众对议题更负责任更高质量的讨论目的的距离,可比一环到五环远多了了吧。好对方论证缺环。请对方辩友在等下的申论中给我论证一下。

来今天对方提的第二点,叫只表达,叫满足不同人心理需求,叫也许缺少严谨,但是我们要对每一份言论多加尊重,这样才有助于交流。对方辩友,那些对自己不负责,那些恶意的评论,您方都持支持态度,那我方也就没什么话说了。当那些真正理性的声音,被水军的大水或者一些非理性的宣泄淹没,对方还在说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情感诉求,我要说我要说。我不匿名就限制了公民的言论自由吗?没有。但是我不匿名限制了不负责任的言论。公众议题的讨论本身就是需要负责的态度和深入的研究。我方不反对不同人心理都有需求,可是我方不提倡匿名所带来的隐患所可能导致的种种不好的后果。对于公众议题来说,真的再怎么严肃都不为过。

视频链接: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2359211/

你可能感兴趣的:(晓籁的第一篇驳论:网络匿名特性有害于公众议题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