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3.1)

王小波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我的精神家园

偷出书来两人看,挨揍则是我一人挨,就这样看了一些书。虽然很吃亏,但我也不后悔。

万丈的大厦总要有片奠基石,最初的爱好无可替代。

我时常回到童年,用一片童心来思考问题,很多烦难的问题就变的易解。

安徒生写过光荣的荆棘路,他说人文的事业就是一片着火的荆棘。智者仁人就在火里走着。……  用宁静的童心来看,这条路是这样的:它在两条竹篱笆之中。篱笆上开满了紫色的牵牛花,在每个花蕊上都落了一只蓝蜻蜓。

假如我今天死掉,恐怕就不能像维特根斯坦说道:我度过了美好的一生;也不能像斯汤打一样说:活过,爱过,写过。我很怕落到什么都说不出的结果,所以正在努力工作。

有人问登山家为什么要去登山?谁都知道登山这件事既危险,又没有实际的好处。他回答道:“因为那座山峰在那里。”        … 这是个减熵现象,极为少见。这是因为人总是趋利避害。热力学上把自发现象叫做做熵增现象,所以趋害避利肯定减熵。

他老人家也是屋内饮酒,门外劝水的人。

人类的存在,文明的发展就是个减熵过程,但是这是说人类。具体说到自己,我的行为依旧无法解释。

大家都顺着一个自然的方向往下溜,最后准会在个低洼的地方汇齐,挤在一起像粪缸里的蛆。

孟子曾说,无耻之耻,无耻矣。

但我以为,人活在世上,不必什么都知道,只知道最好的就够了。

小说的艺术

小说则需要深得虚构之美,也需要些无中生有的才能。我更希望能把这件事做好。所以,我虽能把理讲好,但不觉得这是长处,甚至觉得这是一种劣根性,需要加以克服。

人有才能还不叫艺术家,知道珍视自己的才能,才叫艺术家呢。

千万别听任何人讲理,越听越糊涂。任何一门艺术,只有从作品里才能看到——套昆德拉的话说,只喜欢看杂文,看评论,看简介的人,是不会懂得任何一种艺术的。

摆脱童稚状态

(还没看完,且还没有看到可摘抄的。如果非有的话,大概是美国对性的开放是从单一乡村人转变为多元人的过程中逐步发展的。思想的进步、对不同事物的认可,大概也遵循这个规律吧)


一直对王小波有好感,自从看过他的书之后这种喜爱更甚。这本书前两章让我备受触动的几点:

1.要看好译者翻译的书。(比如王道乾先生译的《情人》,已列入书单)

2.我们要学习、要工作,要为生活奔波、要为琐事烦恼,可是我们仍然坚持看书。这是熵减吗?可能在外人看来这是毫无益处的事情,可是那有什么关系呢!

3.无耻之耻,无耻矣。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