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工匠基础,哪有大师?

《红木行业:没有工匠基础,哪有大师?》

据职业学院的知情人士透露,每年都有大量的红木企业要到学校去招聘木工和设计人才,学院的学生总是供不应求的。但另一方面,生源又很紧缺,很多父母都不愿意送孩子去职业学院,以为孩子只是学习了木工,将来是个苦差。

职业学院的生源紧,而就业岗位居多;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现象?这是属于职业教育的怪现状。同时,也反映出大众对“工匠”还是缺乏必要的尊重。

近年来,有诸多协会和机构都在不断地评选“工艺大师”之类的称号。但就事情的本质而言,是商业炒作大过行业发展所需。

如何才能把“工匠”传承更好地落到实处?

首先,在社会上,在广大的民众教育上,是要呼唤“师父文化”,要广泛提倡“尊重工匠”、“工匠为本”的精神和理论基础。营造“工匠”成长的土壤。有权威数据显示:我国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和初级工的比例分别为2∶4∶94,而工业发达国家则为35∶50∶15;在我国7000万名“蓝领”中,技师大约只占2%,高级技师大约只占1.5‰。大部分职业学校毕业生从事技术含量较低的工种,而企业转型升级想要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又面临非常大的缺口。

但在这个数据的背后,首先不能让工匠的“评级评等”成为一些机构和个人的牟利工具,必须要公益的,是政府主导的,必须是公正、公平和公开的。

其次,不要只重“大师”,而忽略了“工匠基础”。

什么是大师?有人说他是创造永恒思想的人。而什么是永恒?说永恒不是永远正确的,而是无法替代的。还说,近一百多年来,中国未曾产生过一位大师级人物。(当然,我认为鲁迅是大师。)

这是在思想界,我们大约的论断,在工匠界,大师又是何等的状态?工匠中的大师,一定是创造能力著称的工匠,一定是传承和创新某项工艺的工匠,一定是有着强大思想的工匠。

在工匠中,为什么难出真正的“大师”?(一般的机构所评的某某“工艺大师”,不在此列探讨之内。)拿红木行业举例,目前的行业现状是:

其一,创作不自由;工匠是受雇的工匠,非自由之工匠,每天在生存和致富的道路上,是永远也不可能产生大师的。因为自由创作和思考是思想的前提,我们永远也别指望被捆住手脚的人会取得百米或者马拉松比赛的冠军。不但无法产生冠军,反而人都变成了畸形,或者说连正常的人都是一种奢侈了。

第二,“大师心态”,大师不是渴望产生就能产生的,大师是一个人的一种生活状态,工匠也一样,如果工匠的心态不是大师的基因,那么他也就不能称之为有建树的“红木大师”。

第三,“大师的人生”,首先一个道理,大师是人的大师,不是物的大师。大师作品之所以有生命力和感染力,是因为有人的思想和情感在里面。由于人生的目的不同,于是生存的方法也就不同,看待问题的角度也就不同。抓不住问题的核心,是无法创造有价值的或者永恒的思想的另一个原因。

归结到一句话:“没有工匠基础,哪有大师”?

(《红木二代》策划机构评论员 敖哥文章)

2016.11.12

你可能感兴趣的:(没有工匠基础,哪有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