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的沉思

      人类曾有长达250万年的时间靠采集及狩猎为生,并不会特别干预动植物的生长情形。直立人、匠人或是尼安德特人都会采集野无花果,猎取野绵羊,但不会去管究竟无花果树该长在哪儿,羊该在哪片草地吃草,又或是哪只公羊该跟母羊交配。毕竟这种生活方式就吃的饱,社会结构、宗教信仰、政治情况也都稳定多元。

      这一切在大约1万年前全然改观,人类开始投入几乎全部的心力,操纵着几种动植物的生命。从日升到日落,人类忙着播种,浇水,除草,牧羊,一心以为这样就能得到更多的水果、谷物和肉类,这是一场关于人类生活方式的革命:农业革命。

    从采集走向农业的转变,始于大约公元前9500年~公元前8500年,小麦与山羊驯化成为农作物和家畜的时间,大约是在公元前9000年,虽说有些动植物驯化的时间还要更晚,但不论如何,到了公元前3500年,主要一波驯化的热潮已经结束。即使到了今天,虽然人类有着种种先进科技,但食物热量超过90%的来源仍然是来自人类祖先在公元前9500年到公元前3500年间驯化的植物:小麦、稻米、玉米、马铃薯和小米。

    如果我们用小麦的观点来看看农业革命这件事,在1万年前小麦也不过就是野草当中的一种,只出现在中东一个很小的地区。但就在短短1000年内,小麦突然就传遍了世界各地。

    我国栽培小麦,从考古学提供的材料来看,大约有四千年以上的历史,应该是在秦汉时期,有的学者认为传入时间可上溯到周朝。一般认为,北从土耳其斯坦通过新疆,蒙古,南经印度通过云南,四川传入我国。

    小麦营养价值较高,具备独特的面筋特性,可制作各种面食,是人口的主食。尽管要为小麦把田地里的石头捡干净、烈日下除草、驱虫防病、引水,但不需要担心野兽袭击,风吹雨淋,在一定程度上给人类带来了一些直接利益。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小麦生产国和消费国,常年产量约占全球总产17%。每年的芒种时节,就有了收麦的农忙景象。诗人白居易就有诗作:

  田家少闲月,五月又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也有范成大词作:江国多寒农事晚。村北村南,谷雨才耕遍。秀麦连冈桑叶贱,看看尝面收新茧。无不展现出一片喜人的丰收景象和农户的闲居生活。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随着科技的发展,如今麦地里已不再是频频攒动的人头,更多的是代替人工割麦的收割机,这着实高效不少,但总少了一些淳朴的气息在里面吧。

    在工业化还没普及的年代,一家老少在空旷的麦地上挥汗如雨,没有机器轰鸣声的干扰,他们可以弓着腰,在麦地里聊天说话,手持镰刀收割小麦,汗洒黄土,这种田间地头景象,在现今一些收割机不能到达的地头,仍在继续上演着。

    然而,就在我国小麦生产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推广新品种,改进栽培技术,改善水利设施,增施化肥,普及机械化,加强病虫害防治,实施有利的粮食生产政策等措施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气候变化的影响日益明显,主要表现为极端高温或低温,干旱或涝害等发生频率显著增加,病害问题日益严重,迫切需要优质高效抗病广适的新品种和高效栽培技术。

小麦的沉思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纵观全球视野,重新研究粮食安全战略,从经济,市场,技术,生态多个角度,全面分析产业问题,健康营养绿色高效,已成为目前供给的重点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你可能感兴趣的:(小麦的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