鲵影萍踪收集整理
(2019年7月23日)
原标题:蒋兆和:近现代最擅长“造假”的画家
来源:今日头条〉美术烩咖
2019-07-22-19:10
1952年,莫斯科大学发来一封函,希望中方能提供两名科学家画像,以完成大礼堂的世界各国科学家拼贴像。
泱泱中华,上下五千年,在科学成就上有造诣的科学家大有人在,这是一次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机会。
郭沫若
时任中科院院长的郭沫若认为,李时珍和祖冲之最为合适,但找遍国内资料,都没有找到这两位科学家的画像。
总理思索片刻,当即指示:“画历史人物,找蒋兆和。”
蒋兆和
这个名字,我们听起来似乎很陌生,但我们应该都看过他的画:
蒋兆和画作
蒋兆和,现代人物画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他最大的贡献,是在传统中国画的基础上融合西画之长,创造性的拓展了中国水墨人物画的技巧。
也就是说,他用中国人的方式,画出了中国人的样子。
1904年,蒋兆和生于四川泸州,自幼家贫,早先靠绘制广告谋生,后师从徐悲鸿。1920年至上海,曾画广告,从事服装设计,并自学西画。
五四运动过后,封建主义被推翻,接踵而至的却是几方军阀统治。
家国内乱,人民在流亡中生存,他拿着笔,画不尽世间的艰辛。
《流民图》(局部1)1943
1927年,蒋兆和受聘于南京国立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为南京大学),为图案系教员。
1930年,蒋兆和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素描教授,1931年日军发动卢沟桥事变,蒋兆和并参加临时青年爱国宣传队,绘制抗日宣传画。
蒋兆和《蔡廷锴油画像》 1932
1935年蒋兆和至北平,次年返四川正式开始现代水墨人物画创作。1937年春返北平,任京华美术学院教授、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教师,并举办个展。
《流民图》(局部2)1943
1941-1943年,日军的侵略战火遍布全国,目之所及,尽是疮痍。4200万百姓流亡迁徙,蒋兆和费时三年,创作《流民图》,一举确立在中国画坛的地位。
可这般地位有何用?减不了百姓半分疾苦。
蒋兆和或许觉得自己的笔秃了,颜料也变得寡淡无色,唯一能感受到的,便是自己身体里那滚烫的热血。
1947年,蒋兆和受聘于国立北平艺专,建国以后,1950年,他担任了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蒋兆和《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1949
在当时,蒋兆和是画人像权威人物。总理在想找人画祖冲之与李时珍的肖像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蒋兆和。
只是,这两个人实在太难画了,因为根本没人知道他们长什么样子。尤其是李时珍,只有《本草纲目》里的一句“予窥其人,晬然貌也,癯然身也”
蒋兆和思踱了半天,忽然想到了自己的老丈人——京城名医萧龙友,于是就以他为原型画了李时珍。
萧龙友(左) 李时珍像(右)
沿用此法,他又用当时著名的地地理学家竺可桢的形象,画出了祖冲之。
竺可桢(左) 祖冲之像(右)
自此以后,蒋兆和陆续画了很多历史人像,多幅被选入了中小学的教材中。
蒋兆和 人像系列
这是明目张胆的造假,可谁又能说蒋兆和画得假,他最能抓的就是神韵。他画下了医者眼中的慈悲,画下了学者眼中的睿智,没有任何人觉得假。
有人说,蒋兆和是个很憋屈的画家。他出身贫苦,穷尽一生钻研画术,却没有被多少人记住,到现在,只流传在了一些与美术相关的人口中。
只因抗战时期去过日本一个月,他的抗战名作《流民图》,就被当成为日汉奸文化服务的工具。
蒋兆和
因为受到过徐悲鸿的指点,1949年后他对中国画教学的贡献一直被徐悲鸿的观点所掩盖,不被人重视。而在建国以后,更是有人说他江郎才尽,再无优秀作品。
我们没有听过蒋兆和的辩驳声,只知道他一直在默默地画,透过他的画,我们读出了一个“苦”字。
蒋兆和《卖小吃的老人》 1936
他的画太苦了,是直击心灵的那种苦,苦得像当年李时珍熬制的汤药,苦得像灾民的流亡时啃食的草根。
建国以后,便再没有了描绘苦难的政治环境,苦难不再是统治需要的主题。蒋兆和晚年的画作总是撕了一张又一张,最后也没有留下几幅作品。
即便是家国安定了,可疾苦何时离开过黎民的生活,蒋兆和权位高居,或许他会想再去看看,去尝一尝,苍生这杯又苦又涩的茶。
近年来,蒋兆和因为一组图曾有过一段热度,网络上有人恶搞了他画的一张《杜甫》。
网络作品《杜甫很忙》
人们调笑画作之余,有人突然发现了,这张杜甫的画像,竟然是他按照自己的样子画的。
不少人纷纷表示自己从小就被骗了,可回头再看这张杜甫,人们会发现:
小时候的自己不觉得假,当年总理不觉得假,换作任何一个中国人,都不会觉得他画得假。
蒋兆和(左) 杜甫像(右)
或许吧,在忧国忧民上,也只有蒋兆和自己能有几分当年杜甫的神韵。
在作这幅画时,蒋兆和一直都念叨着杜甫的两句诗:“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但看古来盛名下,终日坎壈缠其身。
蒋兆和自画像
后来,他自己再添了两句:“千载岂知逢新世,万民欢唱大同时。我与少陵情殊异,提笔如何画愁眉。”
画作落成,蒋兆和心中一悦,他觉得,杜甫就该是这个样子。
可看着这幅画,他只觉悲悯之情扑面而来,眉头一索,方才发觉,自己分明就是画中的那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