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周”能抓出未来吗?

  满周岁行“抓周”礼的风俗,在民间流传已久。它源于原始人对征兆的信仰,是一种预卜幼儿前途和职业的礼仪。“抓周”是将各种玩具和生活用品陈列于小孩面前,督其抓取,由此卜定其日后前途、志向和兴趣。

  相传,抓周起源于三国东吴的“孙权选嗣”。孙权称帝不久,太子孙登因病去世,其他的儿子们便各自在母家的支持下,结交权臣,争夺嗣位,孙权对此十分烦恼。

  有人进谏,说是诸皇子虽有贤德还不够,还要看皇孙表现如何,进而献出了一个计策。

  于是择一吉日,献计人端出一个摆满珠贝、象牙、犀角、翡翠、简册、绶带等物的小盘子,请皇子各自抱自己的儿子来抓取。其中只有孙和的儿子孙皓一手抓过简册,一手抓过绶带,其余都是抓那些金银财宝。孙权大喜,遂册立孙和为太子,其他皇子却不服气,迫使孙权改变了主意,另立孙亮为太子。孙亮继位方三年,便被一场政变推翻,改由孙休做皇帝。孙休死后,群臣又拥戴孙皓接位,应了当时预测的结果。

  以后,此法传开,抓周渐成风气,至今仍然盛行于各地,虽然其中占卜的迷信成分少了,但作为一种特殊的民俗活动,它仍带有一定的纪念性质。

孩子未来一生的发展是一个特别大的未知数,纵然爹妈给了孩子特别棒的起跑线,可是爹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没一个人知道孩子到底会跑向何方,不是吗?

但是抓周一点用也没有吗?似乎也不是。

1966年,时在哈弗任教的德裔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Robert Rosenthal)做了一个心理学实验,证明了“抓周”背后的心理学基础——论文的题目中有两个词:“丑小鸭”与“白天鹅”。

实验很简单,罗森塔尔到了一个乡间小学,给各年级的学生做语言能力和推理能力的测验。测完之后他完全没有看测验结果,而是随机地选出20%的学生,再煞有介事地告诉他们的老师说这些孩子很有潜力,将来可能比其他学生更有出息。

8个月后,罗森塔尔再次来到这所学校——他随机指定的那20%的学生成绩有了显著提高。

这就是心理学上说的心理暗示。老师对待那些“有潜力”的孩子,总是会有些偏心,倾注更多的关注,给予更多支持,孩子因此得到了自信,未来也就相对发展的更好。

所以,关键是信任孩子,相信孩子。

你可能感兴趣的:(“抓周”能抓出未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