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那些禁忌

故乡的那些禁忌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又快过年了,据说“年”是一头凶猛的怪兽,为了平安度过它,先人们有种种祭祀的仪式和禁忌。

比如,我记得小时候,年前家家户户,都要到山上,采摘一些柏树的新鲜枝叶,除夕夜在院子里点燃,用火光和松香,祛除晦气,迎来好运。

小年还要祭灶,腊月二十三这天,要跪在灶王爷、灶王奶奶的神像前磕头作揖,祈求他们“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

我小时候是个胆小听话又老实认真的孩子,大人说过的话,总是牢牢记住并遵从,很少越雷池一步,所以故乡的那些禁忌,至今还记得清清楚楚。

长大后想想,不能简单以“封建迷信”一概而论,有的其实还是蛮有道理的。

比如,在外婆的世界里,这个家是由各种神灵守护着的,门后有门神,厕所有厕神,床下有床神,灶间有灶王爷和灶王奶奶二位神主……于是,每年春节,父亲裁纸、研墨、书写的红对联,是要贴满屋里屋外、门前屋后、仡佬缝道,既是迎春,也是敬神,更是提醒家人,门后贴一张“谨慎门户”、堂屋贴“芝兰之室”、卧室贴“小心灯火”、厨房贴“小心用刀”,就连猪圈也得贴张“六畜兴旺”、鸡窝贴“雄鸡一唱天下白”,院子里树木上贴“满院春光”、“栋梁之材”,对着大门口的墙上,是一张“出门见喜”。

相应地,孩子们在家里的任何一个角落,都要恭敬说话、做事,因为“举头三尺有神明”,你的一举一动,都有大神在看着,不可轻狂浮躁,你以为做了坏事无人知晓,可天知地知,你自己的心知道,已经是昭然天下了。

女孩子们的禁忌更多:笑不露齿,言不高声,吃饭不能就着碗边吸溜,坐着或站着都不能抖腿。

尤其这不能抖腿,为了吓唬好动的孩子,还专门编了个故事劝诫讽喻女孩们:

说是一个小闺女爱抖腿,坐着没事时,腿就抖的像鸡叨米,长大后她要说婆家,媒人带男方父母上门来提亲,中午吃饭的时候,都围坐在小方桌边,坐着的这闺女,一直在抖腿,饭菜上来了,她的腿抖桌子也跟着抖,好好一桌饭菜,汤汤水水抖洒的横趟竖流,把客人们的衣服都弄脏了。结果,一顿饭没吃完,幸福的婚事就告吹了。如此几番,这女孩子就老于闺中,难嫁出去了。

小时候听这故事,心里还是蛮害怕的,每次坐着无聊想抖腿时,想想人人嫌弃、长大后嫁不出去的可怕后果,就赶紧打住,安安静静地坐有坐姿、站有站相了。

还有一条禁忌,仔细想想也是为了孩子们能安全健康地成长。

那就是外婆经常提醒我的,夏天大中午头,独自不能去廖天野地里玩,容易撞见邪魔外道。

有一次,我受婶婶指派,去村子北面的菜园子里,找看菜园的二叔拿磨坊钥匙,走在寂静的大日头地下,四望空无一人,热气熏蒸,旷野苍茫,心里无端地惊恐、发慌,老远看见菜园里搭的窝棚,差点哭喊起来,二叔见我害怕成那样,就陪着把我送回家来。

现在想想,大概外婆一是怕我们年幼体弱,去到没有树木荫凉的田间,受了暑热中暑生病,二是怕小女孩独自去人烟稀少的田间,受到野物惊吓或坏人侵害。

外婆讲的禁忌里,还有一条是不能伤害燕子。小时候听老师讲,燕子是捉害虫的益鸟,想来这就是需要保护它的理由,但随着读书多了,才知道,不仅仅是益鸟这么简单。

燕子又称“玄鸟”,是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神鸟,《山海经》中记载,玄鸟的初始形象类似燕子,《史记·殷本纪》记载,商契的母亲简狄在郊外,因吞玄鸟之卵怀孕而生下商契,这就成为后人所谓玄鸟是商祖先这一传说的根据。《诗经·商颂·玄鸟》:“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看看,厉害了吧!难怪祖先们一代代流传,不许伤害燕子。

在故乡的禁忌中,还有晚上脱掉的鞋子要鞋尖朝外放好,不能乱踢乱放,放飞的风筝不能落到别人家的屋顶和院子里的树上,对长辈说话要先尊称,晚上不能剪指甲、照镜子,春节不能碰剪刀,大年初一起来,第一句话一定不能说错,要说吉利话,不能瞎胡乱说。

至于这大年初一的第一句话,小时候怕说错挨大人吵,我的方法是不吭声,一早起来,见人就笑,光笑不说话,这最保险啦!

后来读鲁迅写的《长妈妈》,不禁莞尔,元旦的早晨,迅哥儿被紧张的长妈妈抓住双肩,提醒他说祝福的吉祥话,“阿妈,恭喜……。”在长妈妈看来,郑重得无与伦比的神圣禁忌,在孩子的眼里,真是不自由的束缚。

然而就是这一条条流传下来的禁忌,组成了社会、家庭的规矩。

卢梭说过: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文明诞生于人类开始建造藩篱之时……大凡文明是囿于藩篱的不自由的产物。

故乡的那些禁忌,是约束,也是礼仪,佑护一辈辈平安长大,也渐渐被我们丢弃。

其实,禁忌里有值得传承的价值观,人们做事有所顾忌,有所敬畏,不恣意妄为,也是人与人、人与自然万物、甚而是人与自己,和谐相处的尺度和距离。

回到过年,其实这过年,也是农耕时代,在农闲季节、最寒冷的冬月、如黎明前的黑暗里,和最亲最近的家人,相互守候,共同度过365天中最难耐的严酷寂灭,然后满怀希望,去迎接又一轮万物复苏的新春到来。

故乡的那些禁忌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故乡的那些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