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儿童这4种表现,孩子从此不再和你“对着干”!

转自原创 2017-12-14 袁倚乔 超级育儿师


黎巴嫩诗人纪伯伦的诗集《先知》里有一首关于《论孩子》,这样写道:

“你们的孩子,都不是‘你们’的孩子,乃是生命为自己所渴望的儿女。他们是借你们而来,却不是从你们而来,他们虽和你们同在,却不属于你们。你们可以给他们爱,却不能给他们思想,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了解儿童这4种表现,孩子从此不再和你“对着干”!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但现实生活中,孩子的行为和我们的期待却并不完全吻合,或者说时常背离。


比如我们心中期待孩子应该是这样:

➀ 爸妈的提醒要牢记在心,最好说完马上配合。而且不能说太多次,三遍就已经让我们很烦了。

➁ 孩子要能察言观色,妈妈在忙就不要打扰。

➂ 做天大的错事都不要紧,就是不能撒谎。

➃ 长大了就要独立,自己能做到的事自己做,不要总是来找大人帮忙。

➄ 在家里大的就应该谦让小的,照顾小的。姐姐要懂得能够多照顾弟弟。

➅ 孩子要听大人的——即使语言不中听!因为爸爸妈妈是最爱孩子的。

了解儿童这4种表现,孩子从此不再和你“对着干”!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而实际上我们的孩子可能是这样:
➀ 吃饭很慢很慢,总是没有时间观念你急她不急;
➁ 你和朋友聊天,他不停地过来问你什么时候陪他玩?
➂ 晚上不洗脚——上床睡觉,我问他洗没洗脚,撒谎说洗了,我去看时却在脱袜子。
➃ 做什么都要我陪着——说自己做不好让我和他一起做,都已经三年级了,还要陪到什么时候呢?
➄ 4岁的姐姐总喜欢抢1岁弟弟的吃的玩具,不仅不帮我,还经常叫我帮她系鞋带,穿鞋子,以前都会的,而且现在也要喝弟弟的奶粉。
➅ 青春期的孩子总和我顶嘴,即使我让着她,也不听我的,同学的话比我的好使100倍。
了解儿童这4种表现,孩子从此不再和你“对着干”!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一定很想知道,孩子为什么不和我们合作?为什么孩子总能触碰到我们的情绪开关,让我们生气、失望、沮丧、无奈等等?这就要从认识孩子的行为开始。人的行为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以达到某种目的为基础的。每种行为都是有目的和目标的,孩子更是如此。但孩子的目的目标是无意识的,他自己无法觉察,因为会做出那些“不当行为”。所谓“不当行为”, 通俗地讲就是不被大人允许的或引起对方反感的行为。

了解儿童这4种表现,孩子从此不再和你“对着干”!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德雷克斯(他是奥地利个体心理学家阿德勒的学生)的归纳,有不当行为的孩子,其初衷主要可以分为这4种:


寻求过度关注——唯有得到特别关注或服务时我才有归属感。唯有让你们为我忙的团团转时,我才是重要的。
寻求权利——唯有当我来主导或控制,或证明没有谁能主导我的时候,我才有归属感,谁也制服不了我。
寻求报复——我没有归属感,我受到伤害就要以牙还牙,反正没人疼爱我。
寻求自暴自弃——我没有归属感,因为我不完美。我要让别人知道不能对我有任何期待。我既无助又无能。既然我怎么都做不好,那么努力也白用。

而如果我说孩子的“不当行为”其实就是缺乏知识,缺乏意识或因失望而产生的行为,这样你还会如此焦虑吗?

了解儿童这4种表现,孩子从此不再和你“对着干”!_第5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然后我们再来看一下,我们家长为什么会对孩子的某些行为不停纠正?为什么每个成人对孩子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呢?因为我们成人的世界里早就有了很多“个人逻辑”或者说“规条”。

这些个人逻辑或规条来自我们自己成长的家庭和周边重要的人以及你成长的经历,比方说小的时候,妈妈告诉你,姐姐要照顾妹妹,你作为姐姐承担照顾妹妹的责任,妹妹有问题也会来寻求你的帮助,你很尽责,妹妹听你的话,两人相处融洽。久而久之,你就会形成一个信念——大的有责任照顾小的,小的要听从大的。

在工作中或自己以后的家庭中你的行为都会无意识地遵从这个逻辑。但如果同样的条件下,妈妈要求你照顾妹妹,却总是把好东西留给妹妹,从不顾及你的感受,妹妹也总是一不顺心就告状给妈妈说你不好,久而久之,你有可能形成的信念是大的照顾小的是不公平的,而且家里的老小总是很自私,那么以后你就会带着这样的规条去指导你的行为。

了解儿童这4种表现,孩子从此不再和你“对着干”!_第6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说到这里,家长会问,那么对于孩子的不当行为就听之任之吗?当然不是!前面讲了这些内容,是想请各位爸爸妈妈了解孩子的行为,也了解自己的行为。这样我们在面对孩子的不当行为时就会有觉察、有目的地解决问题,进入一个良性循环,在解决问题时保护好孩子的自尊、好奇心及成长的动力,也就是说 了解孩子的逻辑对于纠正孩子的不当行为和化解亲子矛盾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而儿童的逻辑到底有哪些特征呢?

首先,7岁之前的孩子学习的方式是 通过感官体验世界,逻辑推理总结归纳解释的能力很弱。“发展适应性行为”属于适龄行为,是在孩子敏感期受内在驱动力的影响积极吸收外界事物特质的行为,而不是“不当行为”。7岁之前有很多行为是发展适应性行为,家长应注意区分。
了解儿童这4种表现,孩子从此不再和你“对着干”!_第7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其次,所有孩子的行为目的都是 寻求归属感和价值感。归属感是指孩子在家庭或集体中的地位角色,在家庭里“我是谁”,我承担了什么样的角色。价值感是指孩子的自我能力感,我能做什么,我能贡献什么。拥有归属感价值感的孩子,才会发展出重要的生活社会技能(个人感知力、个人影响力、内省能力、人际沟通能力、整体把控能力、判断能力等)。一个有不当行为的孩子,是个丧失信心的孩子。他是在试图告诉我们,“我感受不到归属感价值感,我对如何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有错误的想法”。

再次,孩子对父母的忠诚就是潜意识里不愿超越父母。 0-6岁,家长的角色是看护者, 6-12岁家长的角色是教练, 12岁-18岁,家长的角色是护航员。
最后,如果孩子行为的目的目标不变,即使行为改变了,他会竭尽全力用其他行为去完成这个目标目的。

当你了解到原来自己的行为背后有这样那样的个人逻辑,孩子不当行为背后的这样那样的错误目的,是否我们知道应该怎样去回应我们的孩子了,是吗?当我们让我们的孩子有了归属感和价值感,我们的亲子关系就是充满爱的,和谐合作的。

加油!爸爸妈妈们!

了解儿童这4种表现,孩子从此不再和你“对着干”!_第8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了解儿童这4种表现,孩子从此不再和你“对着干”!_第9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了解儿童这4种表现,孩子从此不再和你“对着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