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不太爱交际的人,或者应该说不善交际更确切些。一方面是性格使然,另一方面,想出门却实在找不出可以一起玩的朋友,久而久之,便恋上了宅。
我相信,第二个原因也是现在大部分人的一个状态。有多久,你没有跟几个交心的朋友促膝长谈?有多久,你的通话记录除了工作上的联系,还有跟谁煲过电话粥?
还记得上大学的时候,那会儿还没有微信,话费也比较贵,我们最常用的联系方式便是短信。一个月包七八百条短信,甚至上千条短信。有各种短信的段子,我们互相转发。我们也会买那种便宜的电话卡,用宿舍的座机打给远在他乡的高中同学,或者发小。一聊就是一个小时,最后还恋恋不舍挂断电话。
如今呢?有电子产品的陪伴,我们更加热衷玩手机甚过找朋友聊天。我们做的最多的事,翻一翻朋友圈,看大家更新的信息,了解大家的动态,时不时点个赞,留言都比较奢侈,以此来证明我们和朋友之间尚在联系。
短信都是广告,基本是银行的扣款信息,或者广告。通话记录都是陌生号码,不是推销产品的,就是快递的。剩余的便是家庭短号。
认识的人很多,可以聊天的却很少。
工作以后熟识的同事,也只是共事的关系,交不了心。一旦有利益上的冲突,立马翻脸不认人。
能谈心的,也是读书时候交好的同学。有很多曾经好到同穿一条裤子,毕业后也甚少联系。而有些,不知为什么,见了面也不知说些什么,三两句便尴尬结束。
这个年纪,大多数人已经成家生娃,时间已不能完全自由支配,再不似从前单身的时候,想通宵喝酒都没人管,自由自在。大部分时间,不是在家里陪孩子,就是周末出去遛娃。
一年难得有几次聚会,还要带上孩子,聊的话题也是围绕孩子展开,很多时候的状况是没聊上几句,又要去追四处乱跑的熊孩子了。
更多的聚会是和同事,毕竟在同一个地方做事,想约就约,比较容易。不过顶多也是吃吃饭逛个街什么的。
经常听别人抱怨,现在出去旅游聚会,好像是完成什么指标,没有一点乐趣。
跟曾经的同学朋友,许多因为距离的关系,时间不好调整,其实很难碰到一起。这次可能这个老公出差来不了,下次可能谁家宝宝不舒服出不了门。总之,要约已经很难。
去年大学同学聚会,我们长途跋涉,赶了一天路,第二天大家又分道扬镳,匆匆见个面,再约的欲望都减了半分。
这个年纪,出门玩也是找适合孩子玩的,不然大人小孩都累。今时不同往日,以前爱上哪儿就去哪儿,想怎么玩就怎么玩。
三十几岁,玩不起了。
阿美跟我是小学同学,高中同学,现在还住同一个小区。但是我们一年见面的次数也是屈指可数。
阿娟跟我是小学同学,那会儿情同姐妹,如今,我回来三年多了,一起逛街的次数也就两三次。
我自己出门少,我便也不喜欢老公留我一人在家自己跑出去参加聚会。长此以往,老公便时常抱怨,说那些朋友都不找他了。叫了几次都不去,人家便懒得搭理了。
有一个奇怪的现象,书读的越多,学历越高的人,人就越闷,朋友也越少。反倒是那些初中毕业或者高中毕业的人更活跃些。
老公是个比较会交际的人,朋友也很多,电话不断,聊起来能聊很久,三天两头总有人找他吃饭喝酒。
在福建的时候,他那一群做淘宝的朋友也是个个都很嗨,时常一起唱歌,泡澡,日子过的很开心。
老公很多朋友都是上学时成绩不怎么好的那种,高中也是职业高中上的那些。
老公还时常夸自己是友谊的桥梁,因为很多朋友又是通过他认识的另一群朋友。聚会时,他也是负责活跃气氛的。
有时候我很羡慕他,有这么多聊得来的朋友,一点不会感觉孤独。想聚会的时候,随便一个电话便能约到一起吃饭喝酒。身边的人大多都是自由职业,时间比较自由,不像我的同学朋友,很多都是机关单位,除非周末或者节假日,平时很难抽出时间参加聚会。
难得跟我参加我的聚会时,我的那些朋友大部分都比较闷,老公就觉得很无趣。一群书呆子。
雷是我初中同学,学霸一枚,三十几岁了还单身,我便把一同乡的妹妹介绍给他。俩人没缘分,红线没牵成。事后问那小姑娘,她告诉我说,雷跟她说,从来不看电视,只喜欢看书,她吓的再也不敢联系了。
闷,好像是很多知识分子的通病。
难不成书读的多了,便不爱讲话,还是读书读傻了?
大部分可能还是性格的问题吧。
久而久之,越来越害怕出门,话也越来越少。与朋友的联系少了,关系也就淡了。再慢慢的,圈子越来越小,生活越来越简单。
突然有一天,猛然发觉,我怎么没朋友了?我的朋友都去哪儿了?
原本,我们一起走在一条隧道里,起初,我们的步伐差不多。但是后来,有的人走的快,有的人走的慢,走的慢的,渐渐赶不上前面走的快的人,再后来,走的快的人渐行渐远,慢慢模糊了身影,落在后面的便再也不知道他们去了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