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很美好,应用起来很复杂
随着奔驰全新的 MBUX 交互系统正式亮相,搭载在下一代 S 级轿车上的巨型 AR-HUD 也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
从官方的视频中,我们能看到其中巨大尺寸的 AR-HUD。为了实现这项功能,据说奔驰在仪表台挖出了 27L 的空间来放置 HUD 模组。
从展示的效果来看,这套 AR-HUD 无论是功能和页面设计都相当酷炫。特别是除了基础的通过 HUD 显示车辆信息之外,AR 功能的加入使得 HUD 在功能上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例如其中的驾驶辅助功能显示,AR-HUD 中就会根据道路中的车辆来动态标注内容,并且根据车辆的行驶状态和意图实时显示。
不得不承认,这是非常酷炫并且吸睛的一项配置。在之前的大众 ID.3 的宣传片中,类似功能也已经出现。
换句话说,连奔驰大众这样体量的头部车企都开始布局的功能,一定会成为未来几年的行业趋势。我甚至都能预见这么一个场景:肯定有不少车企都准备迅速推出类似功能,给自己的科技感标签加上厚重的一笔。
但 AR-HUD 真的这么美好吗?答案其实没那么确定。
没那么容易量产
首先,AR-HUD 的应用门槛很高。
事实上,AR-HUD 的概念从几年前就开始出现了。但真正能落地到量产车型中,也经历了一段长期的过程。最终也只能由奔驰或者大众这样有着足够底气的车企来实现。这已经从一个侧面说明,这是一项非常高投入的技术。
就以奔驰为例。AR-HUD 需要实时在画面上标注内容。这就涉及到了画面的获取、识别以及动态标注。为了保证精度,系统还需要实时匹配人眼的位置,从而纠正画面的显示。一旦出现偏差,很容易对用户判断造成干扰,得不偿失。
所以说,AR-HUD 的功能需要和车辆的状态有非常及时准确的匹配。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引发更多的危险。另外,作为整车人交互的一部分,如何设计 HUD 和原有车辆交互方式的融合,也不是简单的命题。
例如奔驰展示的通过 AR 提示自动驾驶相关信息,就需要车辆本身在电子电气架构和软件层都有很高的水准。这类信息要和 AR 功能有及时且高精度的匹配。同时,画面的标注又要兼顾安全和高效。
这背后就代表了高昂的软硬件和研发成本,最终会分摊到车辆的售价中。奔驰作为豪华品牌,有足够的底气来支撑这种配置,大众也有足够的体量来承担这种成本。
从我们接触的行业内信息来看,AR-HUD 还是一项供应链都没彻底成熟的技术。所以在眼下,如果有大量车企盲目迅速跟进,其中大多数无非是两种后果:要么虚有其表但体验不佳;要么成本失控。
AR-HUD 的初心
其次是第二个问题,AR-HUD 对驾驶的意义到底有多大?
HUD 在被带入车内之初,是为了让用户减少低头看仪表以及导航的频率,从而保障用户的驾驶安全。但观察一下现在的产品,我们很容易就能发现,很多 HUD 都在往大尺寸、多信息的方向发展。
当车辆的自动驾驶功能没有达到很高水准的时候,用户视线中有太多元素,反而会影响注意力集中。随着 AR 技术的加入,HUD 显示的内容也从偏静态转向了动态信息时,视线被投影内容干扰的可能性其实是增加了的。并且,这还是在 AR 功能标注不出现误差的前提下。
所以 AR-HUD 的页面和功能设计,如何平衡安全和信息提示的有效性,就是个不小的难题。
如果你说,全新奔驰 S 都说会 L3 级别驾驶辅助,HUD 的干扰因素肯定就不会那么明显了吧。有这种观点的小伙伴,我们不妨思考一下刚才提到的问题,HUD 的出现究竟是为了什么?如果人类不需要把视线集中在路面时,HUD 还有多大的意义呢?
当然,我也并不是全盘否定 AR 技术在车内的作用。例如斑马前一阵展示的基于仪表盘的 AR-Driving 3.0 技术,一方面降低了软硬件的成本和研发难度,其次也不会太过于影响用户的驾驶注意力。系统能在低速状态下将车道导航信息、道路标识、驾驶参数、周边设施信息等显示在车辆仪表盘,在很多场景下就相对更实用且安全。
所以说,AR 技术的应用,不论是和 HUD,或者是仪表这些传统硬件结合,都必须考虑到实际的功能设定和用户体验。
我并不排斥车企通过各种行为来给自己贴上「科技」的标签,但前提一定不是牺牲用户体验和安全稳定。
AR-HUD 虽然看着很美好,但背后需要考虑的因素太多太多。在投入大量资源研发之前,车企还是得先考量一下自身的能力是否与之匹配。特别是目前来看,AR-HUD 的软硬件和供应链都还不够成熟,盲目追新追酷,真的不一定是好的选择。
本文作者:大白
● 长按识别二维码私聊作者
作者提问
问:你觉得 AR-HUD 对驾驶的意义在哪?
每篇 GeekCar 原创文章的作者会向大家提出一个相关的问题,GeekCar 也很想知道大家的想法,和大家一起聊一聊,欢迎大家踊跃回答!
End
点击菜单栏「文章专栏」,阅读你更喜欢的分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