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的能动作用,不但表现于从感性的认识到理性的认识之能动的飞跃,更重要的还须表现于从理性的认识到革命的实践这一个飞跃。”
——毛泽东《实践论》
01
在完成认识的第一次飞跃的再思再悟之后,我接着对《实践论》第19自然段到26自然段进行反复学习,突出对认识的第二次飞跃进行再思考,再感悟。
对于一个单一的认识过程来讲,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似乎已经完成了认识的过程,但从认识的目的来看,停留在理性认识阶段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正如懂得那么多道理,到头来还是过不好一生;道理都对,可是不去践行,除了夸夸其谈,毫无其他用处。
认识之所以要进行第二次飞跃,既是检验我们认识本身是否正确的需要,更是指导实践、改造世界本身的需要。正如斯大林同志所说,“理论若不和革命事业联系起来,就会变成无对象的理论;同样,实践若不以革命理论为指南,也会变成盲目地实践。”
由此,认识进行第二次飞跃是必须的,但飞跃本身并不是自发的,需要一定的步骤、一定的过程。
在这中间,最关键的是要把理论理性转化成实践理性。也就是把我们一般说的思想、理论等理性理论转化成路线、方针、政策、计划、方案、办法等实践理性,再用实践理性成果深入而具体的指导我们的实践。
但是,实践的结果并不是唯一的,往往完全符合的占少数,绝大多数或者绝大部分时候都是部分符合,甚至也有完全不符合的时候。
当出现部分或者全都不符合的时候,我们既要检讨理论理性有没有问题,也要检讨实践理性有没有问题,还要检讨实践到底有没有落实到实处。
02
完成了第二次飞跃,认识运动是否就算完成了呢?我们认为是完成了,又没有完成。
对于某一个具体的计划、工程或者项目,如果完全或者绝大部分实现了我们认为这一个认识运动算是完成了。
但是,认识与实践从来都无法完全剥离,在实践向前进行过程中,认识也在向前发展,新的体验、新的认识、新的理性也会产生。
认识运动也许刚刚才到达终点,却又在不经意间早又开始了新的起点。而站在新的起点上,自然而然地又发现前面的认识不太对的,甚至太不对了,于是新的认识运动又开始了。
小到具体事物的认识,大到社会矛盾的认识,都是如此。
从这个意义上讲,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时间同样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哪怕某一个时间阶段内的实践完全正确,但只代表当时的实践,产生当时的真理,具有时空意义上的相对性。而正是这一段段随着时间与实践推移而变化的相对真理,才组成了绝对的真理。
以此观之,相对真理之和,就是绝对真理。那么,我们奢望在一个具体的时间单位内,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寻求绝对真理,无疑是徒劳的,也是荒谬的。这也进一步说明,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一过程循环往复,永远向前,永不止步。
03
事实上,即使是某一具体时间段内,某一具体实践过程中,要达到认识与实践相统一也极不容易,往往会出现两种情况。
一种是右倾机会主义。这种情况,往往认识落后于实践,尤其是身处大的革命浪潮,不能站在历史车轮的前头充当任何向导工作,反而只知道跟在车子后面,埋怨车子走得太快了,甚至企图向后拉、开倒车。
另一种是左倾冒险主义。这种情况,往往把幻想当成真理,将来有可能的理想,强行的放在现在来进行,离开了当前的现实性,一味的冒险。
这两种情况,其问题的原因,都是主观与客观相分离,认识与实践相脱节。在实践中,都是我们要加以防范,同时也要避免自己成为其中的一种。
但是,在这两种情况基础上,还可能衍生出第三种情况。这种情况,更具有隐蔽性、更可怕,更需要加以甄别、加以避免;这种情况,思想上表现为左倾冒险主义,但实际行动上却表现为右倾机会主义。
04
再美的佳肴,如果仅仅只是看看,终究不能成为我们身体的营养;再好的文章,如果只是读读,到底改变不了现状。
知行合一,再怎么正确都不过分。从来没有深刻的体会到知行合一如此鲜明、如此迫切,实践与认识本来就交织一起、螺旋上升。正如,一个矛盾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我们要把改变主观世界与改变客观世界同步进行,把我们的认识与我们的实践同步进行,不断向前,一起走向自由王国。
不要奢望尽善尽美,一劳永逸。相对真理与绝对真理的关系告诉我们,没有什么实践,经得起任何时间长河的永久检验,我们更需要在当时的时空做好当时的选择,而不是瞻前顾后,停步不前。不要在等待中迷失自己,一无所成;哪怕时过境迁,发现我们当初错了,只要经得起当时的判断,也好过无所作为。
计划,是为了实现目标,而不是绑架自己。每到一个阶段,我们总是习惯做计划,然后像模像样的开始。可往往坚持不了多久,便觉得难以为继,这时候一部分人轻易放弃,还有一部分人苦哈哈的坚持。放弃的人,自不待言,坚持的人不一定就是榜样,也需要警惕。为了坚持而坚持的计划,仅仅是一种消耗的过程,很难得到好的结果。计划,并非一旦制定便成为捆绑我们的锁链,不可改变。关键是我们要清楚当前的现实,清楚我们为什么要改变,清楚计划本身并不是我们要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