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呸”,是个好东西。

       

“呸”,是个好东西。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呸,是个好东西。

        喉咙里有脏东西,哽着,不舒服,于是运一口气,张开口,鼓起腮,随着一声“呸”,脏物弃,气道畅,精神便爽起了。

        一个“呸”字,很好地解构了这个过程。其“口”字旁所代表的器官及表示的动作不须解释,而右上方的“不”字既可以表示为呸行为的拟声,更是表示用唾弃之声对“不”发出的态度。至于“丕”下的那一横,窃以为那指的是大地!作为人,张开口,将不接受之脏物唾弃于大地,即是“呸”。

        儿童的“呸”行为与成年人不同。不论何时何地,他们在“呸”时总是尽力而无邪的,总希望将唾沫或痰液及所代表的不快吐的尽量远些,避之远些,所以他们努力将力道发挥出来,无邪也无畏。而成人则不同,总是留有余地,或暗地里或背过角,尽量不扰人,悄悄地处之。

        细思,可发现,呸,既是一个人们常常使用的生理行为,却又是国人已陌生许久了的一种情感行为。对,“呸”这个字,其实是有强烈情感的。仓颉对国人最基本的期盼,在他造的这个“呸”字上有着深刻的体现。

        只须一敝一捺,便构成了一个简单而丰满的“人”字。这个“人”字体现了人类最优美的姿态:双腿张立,立于人间;而“呸”字则体现了人的尊严或基本的态度:站立于大地之上,对肮脏之物大声说“不”,并唾之。

        小时候,我们时常因打闹而对小伙伴们“呸”,那不过是因一时一事不快的呸,表现的是一种不高兴的态度而已,并不涉及情感、道德与良知。长大后,我们遇到过更多不快或委屈,甚至屈辱之事,却不再“呸”了。大约认为“呸”既不文明,也很伤感情,因此为了维护某些东西,我们最多不过转过角,在心里呸一下,却忘了有时也把良知给呸了出去。

        这种长期当面不敢呸而背地里敢呸的行为,对人是一种最大的伤害,它使人虚伪而胆怯,直至丧失全部的真实、勇气和良知。于个人如此,于群体尤其如是。不敢直面维护自己的态度或尊严,必然只能在暗地里呸,久而久之,便只能在人面前屈膝忍受,安享其辱。也从此不再敢呸了,甚至连呸也从个体或群体的基因中消灭了。

        呸,是生命的必然,是造物主的恩赐,也是先知的指引。今日之呸,从行为而言,似不文明,但从精神而言,却万分需要……今天,在这个仓颉的故国,“呸”的基因真的消亡了吗!

你可能感兴趣的:(“呸”,是个好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