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学了这么多,生活却没有更好?

随着生活工作压力越来越大,更多人开始注重学习,期待能给自己的发展增添一把助力。以前一个线下的培训班,少则几百,动辄几千,在做出购买决定前还会深思熟虑一把。现在各种知识付费平台的兴起,几十块钱就可以购买一期培训教程,低成本让我失去了理性,购买了很多看似有用的教程。

今年已经过去三分之二了,但是并没有新增什么让我能骄傲拿出手的东西。以前我总认为我没学到东西是我不够努力,于是把各种教程下载下来,上下班路上坚持听,因为买的太多了怕学不完,于是每个教程只听一遍就开始下一个,而且因为是在路上也没有记笔记、记要点一说。课程是听了不少,然而你要是让我给你讲讲这些课程听完都有什么收获,我的大脑就开始罢工一片空白了。

感觉自己陷入了死循环,付出了这么多时间还见不到效果,慢慢也有没有继续下去的动力,所以最近的生活过的是堕落又快乐。直到前两天听了《知道做到》的音频,我开始意识到学了这么多却没效果应该是我的方法和所处的状态有问题。这本书分析知道却做不到的三大原因:

信息超载

人的大脑喜欢新鲜的事物,习惯性的不断寻找刺激。我们现在所处的环境让大脑很轻松就能找到新的选择,所以我们旧知识还没有消化,大脑就对探索新知识跃跃欲试,开始了追逐之旅。

记得以前看过一篇漫画,讲的是挖水源的故事,一个人找准一个点不停的挖,另外一个一旦听到别人说某地有人挖出了水源就飞奔到那里挖,结果估计大家也都猜到了,第一个人挖出了水,第二个留下了一地的浅坑。


为什么我学了这么多,生活却没有更好?_第1张图片

所以我们现在不是应该知道的更多,而是更少更深入。只有少而精的策略,才能学到真正精华的东西。当我们时间有限的情况下,该怎么选择学什么呢?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听说《精要主义》就是以这个为主题展开的,决定要去挖挖这个坑。

消极过滤

如果在某件事情上有过成功的经验,就可能会对处理事情的不同方案产生质疑和抵触,阻碍我们学习新知识、从不同角度看问题的热情。甚至当你讨厌某个人的时候,他说的话哪怕是对的,你也非常抵触。这种情绪带来的影响,我在学驾照的过程中深有感触。

第一个教练脾气好是那种大大咧咧的人,给我们讲要点的时候也是多用大概,差不多这种模糊词汇。最近换了一个新教练,脾气火爆而且对于点位的要求非常高,第一次上他的课就产生了抵触的心理,所以他每次给学员讲要点的时候,和上一个教练不一样的地方我都会选择性略过,还按上个教练教的来做,于是几节课练下来基本上没什么进展。

昨天又去练车的时候听到其他学员讨论,这个教练教出来的学员,基本上都是一次就过。按照上个教练教的方法,虽然路上开车可能没问题,但是考试的时候就是卡点算的,很容易被扣分。抵触的心理这才放下来,认真去观察新教练说的点位。

每个人都难逃消极情绪的影响,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借助”绿灯思维“这个工具,让自己先认同他的观点,去找方案可行的原因。这个观点虽然不一定全都对,但是提出这个观点的人一定有自己的立场和角度,从他的视角来看问题会打开我们的视野,让我们挣脱思维定式。

”绿灯思维“之后开始”黄灯思维“表达自己的质疑,对方知道你了解他的真实想法,你再提出意见别人也更能接受和重视。

缺少跟进


为什么我们参加培训时学到的新知识新理念生活中却用不上?就是因为我们没有花时间去反复演练和跟进。如果花1倍的时间去培训学习,就要有10倍的时间去跟进才行。

1个好的跟进系统要包含指导、支持和问责三个部分。首先给予你暗示,改变你的认知,让你开始行动,并且不断给你反馈给予支持,然后好的表扬,差的惩罚改进。

我觉得迟迟在原地踏步,缺少跟进和反馈应该是最大的原因,因为我学完教程之后很少回去实践,总是天真的以为我听完就已经会了,实际上我了解的连皮毛都算不上。

目前我坚持最长时间的应该是手绘了,画了将近100幅。如果你问我为什么只有这个坚持这个长时间,因为虚荣心啊,我每画好一副发到朋友圈就会有很多的点赞留言,支撑着我一直画下去。但是即使有虚荣心这个力量支撑我走下去,在画的过程中还是会遇到问题,那就是反馈太少。因为我是自学,所以没有老师告诉我哪里画的不对应该改进,那些看我画的人更不会告诉我我的画有什么问题,所以我的进步特别慢,去看我1两个月前画的图和现在画的图没有太大的差别,伤心╥﹏╥...

知道那么多,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不想继续困在这种死循环中,我这个人很要面子的,一旦被别人知道我要做什么最后却没做成,我能把自己唾弃一万遍。所以我以后每学习一个新技能我就要广而告之,让大家都知道,然后定期拿出一些成果展示,倒逼自己去实践。期待年底再回顾的时候能看到改变<( ̄ˇ ̄)/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什么我学了这么多,生活却没有更好?)